舆论中逆行,预制菜正在攻占年轻人的餐桌
令人意外的是,被喊打数月的预制菜成为了年夜饭市场消费主力。
2024年初,淘宝、拼多多、京东、盒马等多个渠道上线了预制年夜菜单品以及预制年夜饭礼盒。据FBIF不完全统计,在春节期间共有36家企业推出预制年夜饭礼盒,其中超90%的品牌都给出了“折扣价”来吸引消费者,且预制菜商品的销量也十分可观。
不同于销量的稳步走高,市场风向对预制菜仍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去年9月,“预制菜进校园”事件将预制菜推上风口浪尖后,网上一度形成谈预制菜色变的舆论局面。然而在一片骂声中,预制菜行业却实现逆势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2023年产业规模约为5165亿元,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万亿元。
销量持续飙升,预制菜持续打开消费市场
从行业发展来看,市场舆论与商品销量出现巨大反差的背后,本质上源于大众对于预制菜的不了解。产品定义上,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制成,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作为快节奏消费时代下食品工业产物,预制菜不仅缩短商户备餐和客户就餐效率,也符合当下消费者对速食需求,契合时下年轻人的餐饮习惯,这也成为预制菜在舆论风波中仍然实现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
虽然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预制菜行业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也逐步在国内舌尖生意中瓜分出一片席地。
中国预制菜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百盛、麦当劳等国际快餐连锁巨头进入中国,净菜配送加工工厂作为其标准化供应链的一环出现,行业进入萌芽期;2005年前后,国内全聚德等老字号餐饮门店推出特色预制菜,行业进入发展初期,但增速缓慢;2010年,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加速,为满足用户需求,同时降低人工成本,预制菜在B端实现快速增长;而2020年宅经济爆发,以配送、居家场景为主的网络消费猛增,这也助推预制菜行业进入爆发阶段。
截至2024年1月,全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3.4万家,各省市均有布局,且区域集群渐显,初步呈现出“两强多新”的格局,广东、山东的产业指数位居前列,其中山东预制菜相关企业达9000余家,占全国总数的14%,在行业体量上拥有绝对优势。
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其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个环节,预制菜的出现不仅迎合市场对餐饮效率与品质的需求,也助力农产品实现标准化。但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和风险,行业标准欠缺,C端市场尚未成熟,质量难以保障也成为预制菜被诟病的主要原因。
为健全行业发展体制,山东省陆续出台《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食安山东”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进一步提振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相关政策,提出推进预制菜标准研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标准,打造预制菜品牌,并通过开展技术协同攻关、产品协作配套、品牌共建共有,放大预制菜产业集聚效应,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逐鹿预制菜大省,山东开启“鲁地模式”
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山东有着与生俱来的发展优势,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导向的驱动下,山东预制菜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业空间布局不断显现,形成潍坊、烟台、青岛、淄博、威海、德州等地预制菜产业竞相迸发的态势。除此之外,山东还打造了多个国家级食品产业园,预计2025年全省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预制菜产业园将达30个。
就供给端来说,2023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531.9亿元,同比增长5.1%,稳居全国首位,为预制菜发展提供坚实的原料基础,产业基础雄厚也为山东培育了得利斯、惠发食品、龙大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
具体来看,得利斯在2022年首次单独将“预制菜类”品类数据进行披露,上半年得利斯预制菜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44.86%,占营收比重21.75%,较上年同期增长8.6%;龙大食品其7%营收来自于预制菜,2022年上半年预制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8%左右;凤祥股份则是在新品研发方面表现较为突出,2022年凤祥股份推出了鸡胸肉炒饭、鸡胸肉午饭肉、鸡胸肉薯片、低脂鸡胸肉肠等全新产品,其新零售业务的销售收入在报告期内达到3.43亿元。
除龙头企业外,省内各地也在依据资源优势探索发展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路径。以山东荣成为例,荣成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线,三面环海,海岸线近500公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发展海洋预制菜提供了先天竞争条件。
为抓住预制菜市场机遇,荣成在2022年初,出台《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鼓励企业项目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争创区域品牌等10条措施,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开展新合作,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和发展先机,全方位提升荣成海洋预制菜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荣成持续打通口岸运输、仓储集散、冷链物流等现代化物流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石岛港、龙眼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十个一类开放作业港区,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活力迸发的对外开放格局为荣成海洋预制菜产品走上餐桌、走进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便捷通道、提供了坚实支撑。
对于山东来说,预制菜并不是新鲜事物,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也正是依托多年的生产经验和资源禀赋,山东持续提升预制菜产能,拓宽下游发展渠道,不断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行业发展高地,积极开启具有地域特色的预制菜“鲁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