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
作者:王勇 谢晨颖
导读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要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帮助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小企业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体,也是转型的难点。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又如何突破数字化转型的困局?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
中小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疫情倒逼,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
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痛点是资金问题和抗风险能力。资金问题包括资金积累少、以及融资难、融资贵。抗风险能力差指的是在遭遇经济较大波动时,难以抵御危机,影响生存。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景下,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困境。2020年以来,疫情反复、市场萎缩、供应链中断、资金回流困难等问题无一不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清华、北大相关机构在2020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85%的中小企业预计如果疫情持续,自身的现金流将最多维持3个月。
在经济下行与新冠疫情双重打击下,中小企业所关注的问题不是如何扩大规模,而是如何活下去。而数字化转型则是能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痛点、帮助中小企业生存下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缓解资金压力。2022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市场需求受限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应收账款回款难,下游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资金紧张。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经营业绩,增强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积累的问题。在疫情期间,一些企业以抗击疫情为契机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弥补经营损失,通过精准控制库存、大幅提升管理效能、作业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缓解现金流危机,保障了生产生活。同时,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融资。在过去,由于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数据,金融机构很难对它们做出风险评估,因此无法提供贷款。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全面精准地收集企业的各种数据,包括企业的工商、财务、司法、税收、社保等数据,以及记录厂房、设备、原材料、存货等资产信息。利用这些数据,金融机构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经营风险以及融资需求,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对中小企业做出精准的信用风险评估并为他们提供贷款,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控成本,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实现对风险的预警和应对,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正如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报告》指出的那样,“当风险出现征兆时,企业前端的大数据会出现变化,包括原材料价格、原材料采购周期、订单数量的调整等任何一个细节的数据变化都会被及时捕捉到。经验丰富的企业经营者就会预知到某些风险。此外,在数字化转型的协助下,企业轻资产、灵活性强,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很快就能够将危机的损失降到最低,及时调整战略,克服危机。如果企业与事业伙伴或同区域的企业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协作效应,还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内的协作来提升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
二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中数据显示,2021年,7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而超过半数的大型企业已经步入到了应用践行和深度应用阶段。
根据IDC的调查,约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认为数字化对公司非常/比较重要,但在实际数字化过程中遇到了诸如缺少成功案例、不具备IT基础架构能力、缺少IT提升的资金等挑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数字化基础薄弱、缺钱、缺人又缺技术的难题,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依然处于彷徨之中,对转型持观望态度,“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 是目前中小企业的普遍状态。
三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破局之道
1、聚焦核心业务“痛点”进行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弱,应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等资源聚焦在核心业务的“痛点”上,先进行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不必追求“大而全”的转型。
对于非核心业务,可以采取外包方式,减少资源的投入。据统计,只有31%的中小企业业务能够覆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在内的产品生命周期,大部分中小企业将资金和人力投入到生产业务环节,对于设计、物流、销售、客户服务等业务大多采取外包模式。此外,与美的这类大企业自研系统不同,中小企业不一定要设置IT部门亲自研发系统,企业所需要的IT人员、系统等也可以通过技术外包的方式获得,从而有效节省资金和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上。
2、借助核心大企业力量进行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要很好融入产业链,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协作配套”作用,与核心大企业协同发展。同时,借助大企业打造的平台能力、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普惠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1)融入产业链,与核心大企业协同发展
8月3日,工信部召开中小企业数字化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3+1+N”工作机制与“链式”转型路径。其中,“3+1+N”培育推广大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和解决方案,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链式”路径指的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在一个产业链里面,发挥核心企业的关键带动作用,通过开放平台和数据资源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提升上下游协同效率,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带动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简单来说,就是“以大带小”。
有专家指出“链式”数字化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合理的一个路径。“为什么我们中小企业数字化做不好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链’没有形成。企业要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化管理以及与上下游供应链形成对接,成本非常高。所以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完整的数字化的服务,‘链式’则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角。例如比亚迪作为一家大的汽车公司,上游有些小型制造公司给它提供车玻璃、方向盘等,这些小制造公司自己可能没有能力购买数字化管理服务,但比亚迪的数字化平台可以向这些供应商开放,促使彼此知道各方生产、供应、物流、结算等一系列进展,从而实现数字化销售管理和市场管理以及更好的合作。”
(2)依托核心大企业打造的平台能力和数字化赋能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联合17个部门以及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145家单位,共同启动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困难。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曾提到,龙头企业应当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从而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局面。目前,很多大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对外输出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技术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普惠服务,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例如,美云智数结合美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为中小企业提供云端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京东智联云“1+1+亿”计划是京东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项扶持政策,从平台、资源和资金角度助力中小企业成长;联想面向中小企业推出“七免计划”“智慧赋能计划”等措施,通过服务免费体验、硬件分时租赁的举措帮助控制数字化转型初期的成本投入。
3、充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降低转型成本
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十分重视。2020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强调要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均明确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现有困难,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采取多项普惠措施,从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人才、资金等多个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大力扶持(如下图所示)。例如,2021年工信部出台政策,面向中小企业用户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低10%。
各省市地区政府也相继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文件,密集部署相关举措,从资金、服务等方面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重庆为例,《重庆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指出:对于企业“上云上平台”转型升级,将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20%的比例给予奖励;对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奖励最高奖励300万元,智能工厂最高奖励500万元。山东济南出台《济南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激励企业上云。
中小企业应高度关注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各类政策、推出的各项举措,主动争取、充分利用政府各类优惠配套政策,抓住机遇,降低转型成本。
来源: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报告》
4、对标学习,寻求适合自己的转型模式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有很多优秀案例。为进一步总结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做法,2022年4月18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111个“2021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名单。其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47个、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案例49个、地方政府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15个。
中小企业在学习标杆的同时,也应立足实际,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能力制定合适的转型方案,做好长期规划。不必一次投入大量资金,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分阶段、小步快跑实施数字化战略。切忌盲目跟风,好高骛远,过度投资“高大上”的数字化技术,导致资金浪费。
5、加强内部数字化人才培养,提升自身数字化能力
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言尤为重要。但由于资金有限、人才吸引力不足,中小企业从外部引入高端人才难度很大,应当首选对内部员工进行数字化培训,提升内部员工的数字化能力。
此外,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解决数字化人才稀缺问题。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充分挖掘内部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数字化素养,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培养企业需要的数字化人才,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小结】
中小企业最根本的痛点在于资金问题,因此很难靠自己单打独斗取得数字化转型的成功,需要政府、市场多方协同发力。但中小企业也具有业务聚焦、机制灵活、决策高效等优势,如果能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迅速入局、找准切入点,通过低成本的转型模式,在夯实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借助大企业以及政府的帮助,就可以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洞见学堂”(ID:Dongjian-Insights),作者:王勇 谢晨颖,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