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段大厂实习,20岁四进医院,现在大二拥有6w粉丝

吾浩学长·2022年08月02日 09:20
电影专业,从新媒体运营开始,7段实习转型产品人。

嘉宾背景

教育背景:

多伦多大学 | 电影 本科 大二

实习经历:

1. 腾讯 | 微视产品运营实习生

2. 字节跳动 | 西瓜视频互动运营实习生

3. 字节跳动 | 清北网校内容运营实习生

4. 字节跳动 | 抖音产品运营实习生

5. 网易 | 网易新闻C端产品经理实习生

6. 快手 | 机构管理B端产品经理实习生

7. 新浪 | 微博策略产品经理实习生

作品经历:

上海国际电影节小组金奖

西瓜视频账号 | 小比利在加拿大 

目标公司/岗位:

GooglePM

腾讯微信 PM

Vol.1实习经历分享

大二卷出7段大厂实习,有方向的努力很重要

Q1.学长大二就积累了7段大厂实习,是怎么做到的?会跟学业冲突吗?

起初因为喜欢自媒体和互联网,自己会研究自媒体,并发视频,积累的粉丝量也不错。说起来也很好玩,当时跟我对接的平台运营回消息特别慢,我很不爽这个点,觉得这样很不尊重创作者,所以就励志要成为平台运营,然后开始疯狂学习相关知识,去面字节(最后成为运营后发现我也不回别人消息了哈哈哈哈)。

随着对平台逐渐深入的了解,我慢慢开始好奇:平台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样的?抖音发视频到底会不会限流,限流规则和推荐逻辑背后是什么样的,平台广告是怎么推送的?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逐步转行产品。

至于如何cover学业,其实我没办法做到完全平衡。我很想成为一个好的产品人,所以废寝忘食,白天上班,晚上上学(直到凌晨4点左右),周末写作业,就这样持续一年多,进医院胃穿孔了好几次,不推荐大家这样伤害身体。

Q2:学长是如何拥有“早早出来实习”的意识呢?

当时极其渴望去字节实习,所以报名了一个线上实习活动,了解到一些职场知识,虽然不多但是足以让我更加向往职场生活。我对字节系产品很了解,加上疯狂背专业知识和面试技巧,后来就拿到了字节和腾讯的运营offer。如果非要我总结一下要点,其实就是运气+上进心+有方向的努力很重要。

Q3:学长会建议同学们大一就出来实习吗?

我的答案会比较不一样,个人不推荐大一就进入社会,代价就是丢失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学生生活。大学是学生过渡到社会的过程,不应该破坏这个过程,导致过早看淡生活。当大学同学和朋友都比你幼稚的时候,你就没啥话题可以聊,没有朋友、没有学生快乐的生活其实很难受,你也很难融入这个圈子。所以希望大家大一还是好好学习玩乐,大二大三再考虑实习。

Q4:学长可以分享一下在实习过程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职场中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被情感影响的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是我从学生思维转变为职场思维的过渡期。刚开始进入社会的时候我还是学生思维,不懂就问,领导如果不教自己的话就感觉很不舒服。但社会和学校是完全不一样的,职场上很难有人真正做到共情。那段时间过后我就偏向于职场思维了,再后来就是目的导向进行社交,和正式员工多交流,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助于自己成长。

Q5:了解到学长是转学到多伦多大学,并因此需要晚毕业一年,为什么做这个决定?具体是怎么做的?

这就是进职场的好处吧,感觉学校挺重要的。之前学校很一般,而学校不好很难拿到很高的工资。具体过程就是重新考了雅思,提供实习证明和教授推荐信,之前各门课gpa还挺高的,就成功转学了。是否转学要结合家庭经济条件来做决定,因为转学挺贵而且要晚毕业一年。

Vol.2 跨行篇

从电影到互联网,跨越山海忠于热爱

Q1:从电影行业跨行互联网,前期做了什么准备?跨行后有什么心理感受吗?

跨行如跨山,跨行前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我之前学电影专业,学校主要教的是电影怎么拍,视频怎么剪,剧本怎么写。跨行刚开始做的是运营岗,跨度不算很大,但也算进入了互联网行业。我在国外学电影的时候,更多做的是艺术相关的东西,所以刚开始在运营岗位实习的时候,我会去读很多运营相关的书籍,看很多人的面试提纲,尝试投递简历去面试,面试完之后复盘,不断获得反馈,进行优化。最后我凭借自己的作品集,包括大学时拍的一些作品,做了新媒体运营,后来又从新媒体运营转到了产品运营。

运营和拍电影本身区别很大,拍电影纯粹是为了观众,为了拍出高质量的作品。但做运营,主要接触的是数据,专门去做数据上的东西,以数据结果为导向,并且要为公司的商业化利益着想。

Q2:修读电影专业和自己的实习工作有什么冲突和联系吗?

有很大的冲突。学电影需要自己进行主力创作,包括写论文,想剧本,都需要你独立地创作出新的东西。但是做产品的话,尤其是实习,可能不需要太多的创作,需要的更多是专业技能,并且需要跟各部门协调沟通。所以我所就读的专业和我的实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国内读电影的同学,会有相关必修课,比如计算机、数学等,但我在国外学电影专业是没有这些课程的,基本上是从零开始自学摸索。同时学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行业的知识,要兼顾学校和工作,当时的压力挺大的。

高中的时候我参加过电影比赛,有自己的团队,大家一起拍电影,当时其实挺顺手的。但是上大学之后,学校教的东西更注重理论,实践比较少,可能大四才开始实践,大学前两年我基本上是写论文为主,这对我来说没有太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但是做产品会有成果和数据,能让我获得成就感,所以我目前更偏向于做产品。我是一个想要创造的过程的人,导演和产品都属于创造的过程,一个是创造片子,一个是创造产品,都是为了给用户看,让用户满意的,从这个角度看它们是有相通之处的。

Q3:学长热爱生活,也是一位vlog博主,可以分享一下做博主的心得吗?

对我来说,虽然选择了互联网产品岗位,但我一直比较喜欢拍电影,哪怕转行了,未来就业可能跟专业没什么关系,我依旧不想放弃拍摄这个兴趣爱好。因为喜欢,所以就自己拍短视频,拍VLOG ,搞自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价值。之前没有做成的事情,就想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实践,并努力做出一些小成果,算是一种心理安慰。

Vol.3 面试篇

零产品经验如何打动面试官?面试官设坑怎么办?

Q1:没有产品经验的小白,该如何应对面试呢?

你可以说你的产品sense很好;可以提前了解这家公司现有的产品,并且找到某个功能点去阐述;平时多看看产品相关的书,把话术完善一下,让面试官觉得你是运营里面可塑造的产品之才,这样他们才会要你做产品。

举个例子,我在抖音做产品运营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去跟很多产品经理接触,把抖音的很多文档都拷下来看,基本上就是自学。不要指望别人教你,要自己主动去了解,去找各种途径,利用好平台去学不同的东西。平时也要与各个部门的 PM 去交流,感受他们的认知和格局,取长补短。

Q2:学长有什么面试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吗?

我面试抖音移动端 PM 岗位的时候,面试官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抖音的产品总监,现在让你迭代改进一个模块,你会怎么改?

当时我说想要增加收藏夹的功能,因为信息流每天数据很多,但是想要收藏的东西五花八门。随着用户收藏量的增加,用户不能分门别类地收藏就会导致收藏夹很乱,所以我需要改进这个功能,比如音乐就归到音乐类,视频就归到视频类,也可以让用户自定义收藏夹,这样用户就可以更方便地浏览自己收藏的东西。

然后面试官会针对你所说的功能继续提问,比如说他问如果制造了这个功能后,收藏的人数增多了,但点赞人数变少了,该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很明显在诱导你说一些错误的答案,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不要慌,要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阐述,不要被面试官带偏了。比如你可以说这个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收藏的人数变多了,点赞人数变少了,那一定不是收藏的问题。收藏的目的是回溯,方便自己日后回看,点赞则是对这个视频的认可,两者并不会相互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有光Ushine”(ID:gh_e33e43c646ed),作者:文静、子珺、之蒙,36氪经授权发布。

+1
1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喝着葡萄美酒时,你可曾想过葡萄渣的命运?

2022-08-0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