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与香港科创机遇

36氪产业创新·2022年05月18日 10:40
位于香港大埔的香港科学园,就驻有超过1000家科技企业,过去三年筹获资金高达680亿港元。科学园亦建设了完善创科生态圈,配合香港国际人才汇萃的优点,香港创科市场迅速成长,带动了香港科创投资热潮。

近年,香港出现多家独角兽企业,从人工智能大牛商汤到互联网物流商城货拉拉,其实都是在香港创立成长。据不完全统计,香港已出现10多家独角兽企业;事实上香港科创投资还是方兴未艾。

在2018年4月,香港联合交易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越来越多生物科技公司首选在香港上市, 多家生物科技公司获巨额融资。

香港之所以成为创科的投资风口,绝不是偶然的事;香港高校基础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头水平。从2017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投放了超过1300亿港元推动科创发展,同期创科公司数量大幅上升,位于香港大埔的香港科学园,就驻有超过1000家科技企业,过去三年筹获资金高达680亿港元。科学园亦建设了完善创科生态圈,配合香港国际人才汇萃的优点,香港创科市场迅速成长,带动了香港科创投资热潮。

中央宣布「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正式加入科创作为经济的发展引擎,并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当中。特区政府于财政预算案中宣布,会增拨资源强化特区创科生态圈,包括成立大型的「策略性创科基金」,投资对具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和项目。

去年,特区政府以100亿港元打造的重点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招揽全球28所世界级大学和科研机构与本地大学合作,研究机构进驱不久,特区政府就宣布再预留100亿元,推动生命健康科技发展,并提供硬件、科研人才、临床试验、数据应用等配套。

特区政府亦提出本港以「南金融、北创科」的「双重心布局」城市规划,说明创科成为本港长期发展策略,又加强「再工业化」,创科从市场主导,渐变为辅以政策推动。特区政府总体策略是循着「抓紧大湾区机遇」、「推动再工业化」及「培育新世代人才」三个方向,配合《十四五规划纲要》,透过发展及提升基础设施、推出多元支持服务,吸引国际人才和投资,来加速经济升级转型。

最近,香港工业邨定位为「创新园」(INNOPARK),香港科技园公司在将军澳「创新园」兴建了全球首座多层的「先进制造业中心」(AMC),以结合科技、研发及工业,实现创科工业一体化,推动香港经济以科技转型,香港创科投资机会,未来潜力相当惊人。

如想了解更多或对入驻香港科学园有兴趣,欢迎关注公众号:香港科技园。如想参加9月29日的「内地科创企业如何透过香港科技园展开出第一步?」的免费交流会或之后的活动,可与香港科技园联系(电邮:prc@hkstp.org,电邮標题为:想参加交流会)

+1
2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利润骤降,指引调低,零售巨头也难扛通胀冲击

2022-05-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