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隐形”冠军的中国梦
“我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一句歌词,道出了秦朔过去近2年的轨迹。10月10日,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的新书《新工业时代: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在浙江桐乡首发,与读者正式见面。
《新工业时代》以张毓强个人为原点,细致描绘了巨石、振石在玻纤领域的崛起过程。“我们看到的工业化成就其实经过了几代人前仆后继不懈的努力,玻璃纤维产业作为一个细分、小众的行业,并未得到社会大众的特别关注。我作为一个研究者,期以从这样的一个行业管中窥豹,见证整个现代化进程。” 秦朔如是解释。
梳理《新工业时代》创作历程,少不了“500多天”“25万字”这两个关键数字。
500多天,说的是书本的时间宽度。为了完成此书,秦朔前后历时500多天,深入采访调研玻纤领域的领导者——中国巨石,以及多元化跨国经营的振石集团。采访地点不拘,嘉兴、成都、九江、埃及都有他的足迹。
25万字,说的是书本的人文厚度。受邀采访人员众多,既有集团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亦有奋战在一线的技术、销售、保障等工作人员,更与两家集团的创始人张毓强深入沟通。经过100多次访谈、200多万字资料研读,秦朔最终创作而成这份25万字的《新工业时代》。
改革开放年代,中国玻璃纤维产业出现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这两个特点,张毓强所创立的振石以及后来的巨石乘着这股东风,逐步脱颖而出。十八大以后,巨石、振石引入新工业时代概念,将原有的制造业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与新兴智能制造、中国制造的全球化结合在一起。最终通过在全球建厂布局,实现资源要素配置的全球化。
巨石、振石集团的成功,张毓强是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家精神是中国经济增长在微观层面的发动机和最重要的驱动力。在张毓强身上,我不仅看到了西方企业家理论中经常提到的创新、勇于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等一些共通的企业家特质,还有一些东西是具有中国的特色,包括专业主义,注重社会责任等。”
秦朔认为,以中国巨石、振石集团为代表等中国制造企业,已经是世界水平,拥有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希望。从小镇布厂到世界“隐形冠军”,从手工作坊到智能智造,《新工业时代》作为一部实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参考,或许能给中国工业精神奋斗者们带来些新的思考。
发现未来独角兽 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您~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