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骑士”堂吉诃德,不敢来中国内地?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地产头条”(ID:Dtoutiao),作者米娅,编辑付庆荣,36氪经授权发布。
安田隆夫曾是个酒鬼。他创立的日杂百货店堂吉诃德,则像个拥挤、吵闹的酒馆。馆子里,透着一股浓浓的反日传统气息。
41年前,这个“酒馆”的雏形,是东京近郊一家叫“小偷市场”的商店;41年后,它顶着“日本最抗周期的零售商”广告牌,来到了中国香港尖沙咀。
一只挤眉瞪眼的黄蓝企鹅,写着Japan Discount King(日本折扣之王),“压缩式陈列”直顶天花板,炸眼的“POP洪流”淹没了商品,这是日本堂吉诃德经典造型。
循环播放的粤语版主题曲“堂堂堂,堂吉,堂吉诃德”,相当洗脑,让“尴尬症患者”浑身不自在。
鲜明的反差,半个月后再次出现。香港网民对堂吉诃德的热情拥趸,骤变为争相投诉。这让“临危受命”扛旗出海的安田隆夫,始料未及。
来源 | 堂吉诃德香港facebook官方账号
港版堂吉诃德,“只能算Normal”
“只能算Normal。我是不会买噶。最主要不是因为贵几块钱,而係实在无嗰个feel”。作为堂吉诃德香港店的首波探店博主,Mansonove 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Mansonovo在YouTube有14万粉丝,是堂吉诃德的“忠粉”一枚。每到日本,必去。他想象着进入大门那刻,将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堂吉诃德。
可随着镜头推进,亢奋的情绪,慢慢弱下去了。
堂吉诃德香港首店开在美丽华商场负一楼,24小时营业,占地2.3万呎(约2555㎡)。货架按平面区域分布,进门往右走,依次是:衣袜区、Cosplay区、Party道具区、18岁禁区、玩具模型区、动物睡衣区、药妆化妆区、日化区……
乍看商品大类都有,细究却发现品牌和SKU丰富度远不及日本。Mansonovo总忍不住在镜头里吐槽,“款式不是几齐全喔”。商品价格有平有贵,但他最经常说的还是“真咳好贵啊”、“劲贵喔”。
比如,面膜区以韩国品牌为主,日本品牌很少,小众品牌更少,“只说能满足日常需求”。他找到一款自己常用的面膜,在日本卖约30港元,香港价则是54.8港元。
这点,在MoneySmart.hk制作的视频中也有印证。堂吉诃德20款热销商品港版价PK香港其他卖场价,结果是:13款略平价,5款等价,2款略贵。
如此看来,跨洋来到香港的堂吉诃德,价格吸引力弱了很多。而其刻意“本地化”的香港珠宝首饰区、香港版吉祥物、粤语版主题曲,消费者似乎不买账。
“酒鬼”安田隆夫,70岁碰壁
看着一条条激起热议的投诉,70岁的安田隆夫有些失措。现在的局面,在他的意料之外。
田隆夫生于1949年,正值日本战后首次婴儿潮爆发(1946年-1949年),长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第二消费时代(1945年-1975年)。
创始人安田隆夫
他在日本知名高等学府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求学,毕业于文学/科学学院,以“不说废话”(no-nonsense)著称。
甫一毕业,就失业了。最大喜好,喝酒和赌博。彼时日本,正逐步跨入第三消费社会(1975-2004)。出生于第一次婴儿潮的人成年了,他们厌恶千篇一律的消费方式,更喜欢用“轻薄短小”的商品,张扬个性。
十年摸爬滚打,1988年东京都府中市的一处十字路口,竖起了第一块堂吉诃德的店招。
西班牙洛可可风格的粗犷磊石,凿开一个大洞,里面是一只骑着驴的企鹅。企鹅戴着帽子,手持盾牌,眼睛上斜瞪着头顶的风格。它以日本动漫形式,复刻西班牙骑士堂吉诃德的离经叛道。
1988年首家堂吉诃德门店
来源:维基百科
-
商品丛林:1000平的空间,塞进4.5万个SKU(相当于沃尔玛),以压缩式陈列,冲上屋顶,占满过道,制造挖宝乐趣。 -
POP洪流:夸张的手绘海报,配合循环播放的欢乐音乐,营造冲动购物氛围。 -
夜间行动派:当时日本零售店普遍8~9点就关门,安田隆夫把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部分门店通宵营业。 -
店员battle:一线员工要自定销售、毛利、库存周转率目标,并相互竞争。店长之间也有竞争,30%商品由公司统一配送,70%由店长采购。
单店模型打通后,堂吉诃德在日本国内开始了“复制粘贴式”高速扩张。
制图 | 商业地产头条
而其高速增长所依靠的消费需求市场和劳动力红利,亦渐渐削弱。劳动力、总人口走低,少子老龄化加剧,消费市场萎缩。期间,因为日本政府一再提升消费税,消费欲望和能力进一步被抑制。
制图:商业地产头条
未料到,2015年后,堂吉诃德再次陷入增速放缓的“怪圈”,并宣布了长期海外战略——门店数增至200家,销售额达1万亿日元,占总销售额的30%。
一场“被迫”出海的征途,命运几何?
香港,并不是堂吉诃德在东南亚及周边开辟的第一据点。
综观这些门店,不难发现它们与最初的“穷人超市”模样,相去甚远,大多印着精品超市的模样。
-
选址从街边独栋变为城市核心商场。 -
增设果蔬区、海产区、熟食区,强调日本直采。泰国版设有大面积的就餐区,新加坡店明显原木风格。 -
商品陈列,不如宣传中那般凌乱,比普通超市紧凑。SKU丰富度也打了折扣。
堂吉诃德曼谷店
来源:Facebook网友洪莲慈
堂吉诃德新加坡店
来源:Money Smark hk
来源 | 企业年报制图 |商业地产头条
即便如此,堂吉诃德在国内的“自救运动”还是继续。今年2月,堂吉诃德公司更名泛太平洋国际控股公司(PPIH),多品牌和国际化的野心不减。
但现在,多品牌策略战略的软肋,也逐渐显露。商超是日本的“夕阳产业”;便利店,则必须与大咖们硬碰硬。光是三大便利店巨头,日本门店数就多达5.6万家。更不用说,大创(DAISO)、Seria这些百元店大军。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堂吉诃德曼谷店
来源:Facebook网友洪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