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否认AlphaGo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这部纪录片告诉你如何让AI拥有人性

36氪品牌·2018年11月04日 21:59
AI,正从一个冷冰冰的高智商工具,逐渐进化成为有思想、有温度的生活伙伴。

“AlphaGo赢了柯洁,这个不叫人工智能,它就该这样,那就是它最擅长的东西。真正的人工智能是什么,它赢不了柯洁,恼羞成怒,拿起棋盘往柯洁脑袋上砸,这个才是!”

台下观众笑成一片。 

2018年的“IDG资本私享会”上,科幻文学《三体》的作者刘慈欣用幽默的例子,阐述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

来自:视觉中国

私享会上,主持人多次提及人工智能是否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问题,刘慈欣均表示以目前的AI水平,距离电影里面的强人工智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以往人们根据机器能否通过图灵测试(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来判断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

但刘慈欣认为,能通过图灵测试的不一定是人工智能,但能通过测试却假装通过不了的,才是真正具备了人类智能。显然在他心里,光会检索、分析数据还算不得人工智能,要有自主意识和真实情绪,才算是与人类“无二”。 

难道说,我们使用了这么多年的人工智能,都是“伪AI”?


拥有人性的AI,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曾有一个微博主在网上发起过一个提问:“你用过的最好用的和最鸡肋的日用电子产品是什么?” 

好用的回复大都是电动牙刷、挂烫机、护眼仪之类的,而比较鸡肋的那一栏回复,扫地机器人占据多数。网友们纷纷吐槽自家的智能机器人像个“智障”,不是扫着扫着就开始漫无目的地转圈圈,就是推着自家宠物的毛发或是粪便满屋跑,更有甚者,还会“固执地”一下一下撞击床脚,像是要顺着床脚向上爬......

这几年热度不断的AI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里却宛若“人工智障”,是我们的打开方式不对,还是人们对于AI技术的期望过高?机器是否真的能像人类一样自主思考吗?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最早源于1956 年的Dartmouth学会。关于其定义,一直众说纷纭。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曾为其下过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则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这些说法拗口而笼统,但却反映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通过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

而一个多月之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homas J.Sargent(托马斯·萨金特)一语道破了人工智能的运行法则:“人工智能其实就是统计学,只不过用了一个很华丽的辞藻,其实就是统计学。所有的人工智能利用的都是统计学来解决问题。”

至此,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只停留于理论概念和统计学层面。直到不久前,AI领域专家李飞飞宣布斯坦福开启以人为中心的AI计划,试图让机器可以识别出语气语态、表情互动、情感起伏等对人类而言真正重要的细微差别,“拥有人性的AI”才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寄予期待。 

AI,正从一个冷冰冰的高智商工具,逐渐进化成为有思想、有温度的生活伙伴。


同一个AI,不同种格局

虽然人工智能很早被提出,但被深入研究,得到突破性发展的进程却是十分缓慢的,尤其是在国内。

在如今的BAT三巨头中,百度算是最先布局AI的。早在2010年,百度就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讨论AI,渴望从一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蜕变成为一家AI公司。李彦宏曾断言,人工智能不是互联网的第三个阶段,而是堪比工业革命的新技术革命。

于是,2013年1月,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李彦宏亲任院长。这之后的几年,百度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逐年增长,仅2014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达70亿元。然而,据百度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别看百度人工智能那么风光,实际上搜索的数据根本不向研究院开放。做人工智能的这波人都是海归、精英,跟搜索那边完全是两种风格,两边互相看不上。” 

就这样,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红利,经历了魏则西、O2O、百度糯米等一连串风波的百度,在营收增长有限而支出不断增加的状况下,不得不砍掉人工智能研究院、医疗事业部、教育、国际化等看不到前景的业务。

而另外两位在“互联网+”领域呼风唤雨的巨头企业,一位财大气粗,出手阔绰;另一位礼贤下士,招兵买马。 

2016年,腾讯启动了一个AI Lab,其愿景是“让AI无处不在”。腾讯的主打产品“微信”,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其中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便是其AI成果之一。拥有特斯拉股份,以及Fortnite开发商Epic Games股份的腾讯,自2017年以来,参与的交易金额高达105亿美元。相比之下,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参与的AI投资仅16亿美元,远远落后与腾讯。 

在腾讯不断撒钱的时候,另一边把AI技术融入在智能商业等具体业务中的阿里巴巴,却在疯狂吸人。据悉,阿里内部曾有一个专门挖掘美国高校教授的小组,其目的是让这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进入阿里巴巴体系,或者干脆加入阿里巴巴。

国内战火纷飞,国外自然也是剑张弩拔。

谷歌在2011年成立 AI 部门,致力于通过研发更高级的深度学习算法,让AI技术覆盖更多用户使用场景。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传统业务延伸到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而它的“老对手”IBM则是选择深耕AI理念和技术,赋予机器更多“人性的思考”,让AI机器学会如何与人类共事,赋能更多实用性的业务。这一发展方向与李飞飞的“让AL拥有人性”的计划主题不谋而合。可见,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将会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主要辅助力量,不通晓人性,不以人文本,显然是行不通的。

来自:视觉中国

人工智能:智能重要,人文更重要

让机器通晓人性,感知情绪,乍一听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事实证明,人类的技术是可以一步步做到的。

最近,探索频道的一部纪录片《THIS IS AI》受到全球科技行业的热捧,在片中,IBM的AI团队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人工智能与人类进行辩论。这套命为“Project Debater”的系统由IBM Research历时5年多研发,它不仅能够理解语句的各个部分,识别概念,明白句子之间的相似之处,还能机智地组织语言,并最终流畅地表达出来。Project Debater的诞生代表着AI领域里的自然语言识别技术,已经从以往的搜索模式深入为研究模式,机器也可以拥有决策推断能力。 

记录片里另一个有趣的AI应用技术,是经常被人们热聊的“自动驾驶”。一个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不仅要做到精准的图像识别,敏捷的应激功能,还要有情景预判能力,预测出周围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

听与看都取得了突破,其他感官是不是也可以拓展一下?

答案是肯定的。

最近有消息称,IBM Watson研究中心开发了一种命名为“Philyra”算法,可利用香水配方和销售数据集等创造出针对特定人群的新配方。而日前,为IBM提供数据的香水公司Symrise的高管阿西木·多布表示,公司已经向巴西第二大化妆品商店出售了两款人工智能研发的香水,将于明年正式对外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模拟人类感官技术方面多有突破,但IBM对于AI技术的定位更倾向于“实战”。此前,IBM收购了Phytel、Explorys,以及Truven三家,获得了大量的医疗数据以及专门用于数据挖掘的分析系统。这使得在游戏节目《Jeopardy!》里获胜的IBM Watson,在癌症诊疗中心可以将人类医生需要160小时才能提供的治疗方案,只用不到10分钟就给出。

来自:视觉中国 ,图为IBM首席执行长罗睿兰

如何让AI与人们做到协同共处,优势互补,才是IBM乃至每一个参与AI项目的企业发展技术的方向。

“今天有很多重要的事,特别是对我而言,可惜我没法说这令我热血沸腾,因为我没有血。”纪录片里,那位AI辩手向众人做着自我介绍。 

当人工智能学会用幽默感来取悦大众,人们在大笑的同时,也很难将其简单地视为冰冷的铁皮和一段段程式的结合体。 

或许未来会如《THIS IS AI》中所讲:“未来的人类会是一个个模糊的人形符号,不再受形体限制,拥有虚拟形象,甚至可以把生物器官跟人造器官融为一体,整个人获得新生。人工智能会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增强我们的身体和意识,同时,它也能悄悄监控和分析我们,挑战我们的隐私概念。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求职者最关心的内容——他们将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将和谁一起工作,以及他们获得这份工作的可能性。

2018-11-0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