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瘾有罪:「反沉迷」成了科技巨头的年度KPI

华映资本·2018年10月17日 21:38
科技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难言之“瘾”,而科技巨头们,正在试图为此做出改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映资本”(ID:MeridianCapital),36氪经授权转载。

早起喝一杯咖啡,疲倦时点一支烟,聚会时来一瓶可乐,你对这些习惯上瘾吗?美国学者戴维·考特莱特在其著作《上瘾五百年》中认为,对某件事物上瘾,是人类的天性。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50年,也是一部科技上瘾史。智能设备大大扩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但稍不注意就会错过的信息、情绪化的社交言论、屏幕上网红“邻居”们的完美人生……科技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难言之“瘾”,而科技巨头们,正在试图为此做出改变。

情绪过山车:

科技成瘾的多巴胺“瘾”患

寻求快乐、避免痛苦,是人类的生物本能。这也是各式各样“成瘾”的根源。很多科技公司便根据人类大脑特性,精心打造“成瘾”功能,让用户无法抵抗本能欲望。

比如,Facebook最早就利用了社交认同机制使得用户获得被点赞后的多巴胺满足感,进而大大提升了平台社交活跃度。

科技为我们带来了种种欢乐,便捷的信息流通和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大大丰富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但“瘾”患也在由此滋生。据研究表明,过分依赖网络会导致具有实际意义的人际关系的缺乏,科技成瘾容易引发不良情绪甚至是更高的自杀率——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使用。手机本身并无过错,真正影响人们的是在智能手机上消费的信息,而手机只是为信息内容获取提供了渠道。

在Instagram上,那些看似拥有“完美生活”的人们充斥着屏幕,让人无法忽略;在Twitter上,人们常被有关政治的愤怒争论而紧紧包围;在YouTube上,海量有趣视频就像一张巨网,网住时间……

三种与内容相关的核心心理机制,也在这个过程中催生人们的不良情绪——

自卑

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产生了“攀比”的心理,那时的人们会因为邻居的四卧室洞穴而产生嫉妒。现如今,科技将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社交平台上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漂亮、迷人且富有的“邻居”,不禁会使得我们产生“跟上”他们的想法。

同时,当朋友们在社交媒体中晒出因为某次聚会而多么开心,我们也难免回产生未曾加入其中的失落感。

最近火遍国外社交媒体的摔倒式炫富:这年头,没几个钱连跤都摔不起……

愤怒

情绪化地讨论VS理性地讨论,哪个更好?

对于媒体平台来说,前者也许更具吸引力:人们感到愤怒时,会更倾向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回应和捍卫,并希望将这份回应分享给认识的每一个人,以便让他们对此作出评价。如果说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可,愤怒之情便有所缓解。否则,人们很可能会进行更为激烈的道德斗争,并变得更加愤怒。媒体也许不希望大众过于理性。毕竟作为媒体平台的主要盈利方式,广告依靠人们的互动实现销售。基于情感的讨论,似乎更加有利可图。

分心

分心,可以被看作是人们寻找愉悦感时的副产品。对大多数人来说,收到消息通知或下一个视频开始自动播放,都是一次能够带来愉悦感的机会。无法留心这些细节,会丢失掉一些“小确幸”;但如果我们对每一个信号都作出反应,便无法全神贯注,导致拖延行为,甚至致使压力出现。

社会责任VS企业效益?

科技巨的两级天平

企业存在的首要目的,是实现价值盈利,这一点无法苛责。完全消除信息流对人们的干扰,根除科技依赖,注定与科技巨头们的目标相悖。取消应用程序的通知信息等举措会阻碍公司业务的开展,比如设备销售、用户平台参与、客户付费订阅等。也正如《卫报》所形容的:

科技公司推出防沉迷功能,就跟买烟时附赠用于戒烟的尼古丁贴剂一个道理。

尽管面临这样的两难困境,苹果、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还是开始尝试,希望能在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有所平衡。

手机应用都希望获得用户尽可能高的使用时长。而Facebook近日做出让步,宣布将在Facebook及其旗下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中增添控件,帮助用户计算花在该应用上的时间,方便其按需中止使用。用户还可以设置通知功能,在一定时间内“静音”。对此,Facebook表示:“将上网时长对人们的影响向大众公开,是我们应该担负的责任。”

在今年的谷歌I/O 2018开发者大会上,这家科技巨头也公布了一项“数字福利计划”,旨在遏制科技成瘾现象。谷歌表示,该计划将推动用户感受到更多的JOMO(joy of missing out,因为错过而带来的快乐),而不再让人们有一种F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错失的恐惧。(戳此复习:看到别人家的估值数字,你也患上FOMO(错失恐惧症)了吗?)该计划包含了许多新功能,主要用来帮助人们追踪和感知自己的使用时间。

谷歌的Android P上线了“Dashboard(管理通知接受数量和手机使用时长)”、“App Timer(监控每款应用使用时长)”和“Wind Down(强制手机进入免打扰模式)”。

此外,在苹果WWDC大会上,苹果也发布了新系统的防沉迷功能,统计监控每款应用的使用时长。

苹果则在其最新系统iOS 12中推出了“隐式推送(将通知分组)”、“屏幕时间(管理手机和应用使用时长)”和“应用限制(限制部分App设置使用时长)”。

戒网瘾就像减肥?

效率源于“快乐+成功”的正面激励

目前,解决科技成瘾问题有两个主要方向: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和基于用户经历的解决方案。

前者主要通过软件工具,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在科技设备使用上所消耗的时间,例如苹果公司在iOS系统上发布的新功能。同时,一些第三方公司叶提供更加彻底和清晰时间管理应用。

而后者目前并非主流,主要作用于使用者的心理,包括帮助戒断的一对一咨询等。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解决技术成瘾的方法,都是采取措施限制负面因素——然而单纯“限制负面”的做法很难奏效。“不要这样做,因为这对你有害”是一个毫无说服力的说辞。

与其吓唬,不如给好处。以“好处”为诱饵吸引人们的参与,也许更为明智。具体施行过程中,甚至都不会描述“科技成瘾”概念本身。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道理和“减肥”相似。

在美国,很多人无法通过规律合理的饮食来保持健康,当人们发现体重增加太多时,会花钱请私人教练或采取节食计划,好让身体状态回到正轨上。由于饮食和健身可以给身心带来好处,所以人们很乐意为它们支付费用。

相似地,为了获取快乐和成功,人们也会乐于花钱切断自己与科技的联系。毕竟,愉悦心情产生的关键在于消除自卑和愤怒情感,而成功则与全身心投入、避免分心息息相关。而自卑、愤怒和分心,都是我们前文提到过的科技成瘾常见病。

这样来看,科技成瘾的解决关键与用户心理意识密切相关,而解决方式可以在矩阵中按照“愉悦”和“成功”两个维度、基于软件和基于用户经历两种途径进行划分。

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

1. 在“愉悦”维度下可以开发时间提示、限制用户网络和设备使用等功能;

2. 在“成功”维度下可以提供任务设定、时间追踪、App屏蔽等方式增加用户的专注度。

基于经验的解决方案:

1. 在“愉悦”维度下:可以通过强化人际关系专注度、家庭专注度等内容让人们产生愉悦;

2. 在“成功”维度下:通过打造高效率空间、提供生产效率培训等方式让人们更接近成功。

上述措施都可以被用来减轻人们的科技成瘾问题,而在操作层面上,下面这几种方法还有详细讨论的空间:

限制设备使用

在限制设备使用方面来看,虽然该方法可以从源头上避免科技成瘾问题,但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那样,对于像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来说,它们不太可能在设备跟踪和提示之外的功能上实现真正的限制。而且对于那些能够控制科技设备使用时长的用户来说,此举也显得较为多余。

反转:以信息通知激励专注

如果说手机通知提醒铃声会刺激人们从工作、学习中回到手机使用上,那么反过来看,应用程序同样可以为用户提供提醒以督促他们回到工作和学习状态中。

将此想法进一步延伸,如果用户达到了预设目标,那么相关应用程序也可以考虑提供一些物质上的鼓励,以激励用户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更重要的事项中去。尽管生产效率类应用程序无法像Instagram一样让用户上瘾,但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尽量让这些生产效率类应用更加有吸引力。

打造高效率工作空间

办公空间里应该设置一个限制电话和互联网使用的房间,员工身处其中,可以避免科技设备带来的注意力分散,从而达到高效生产力。房间的存在本身也能起到警示作用,提醒其他人减少对科技设备的依赖。

除此以外,当“科技成瘾”问题上升为社会风险时,政府也很可能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就像禁酒令的颁布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会买账,因为安全常常意味着不自由,强制性说辞很难在根本上具有说服力,多数理性的人都不愿意别人以“安全”为名义替自己做决定。

同时,虽然面对“科技成瘾”问题,很多人会将锚头直指技术。技术的好和坏都在于此:技术能增强人类行为的经验,而此种增强可能以积极的方式发生,也可能以消极的方式进行。前谷歌产品经理Tristan Harris就创立了一家叫做Center for Humane Technology(人文科技中心)的非盈利性机构,试图通过技术改进让科技公司减少对用户注意力的劫持。

解决科技成瘾的根本在于借助资本推动的创新。社会或许需要一批新的科技企业,来帮助人们重新发现脱离网络世界的好处。

参考资料:

https://loupventures.com/solving-tech-addiction-is-an-underappreciated-market-opportunity/?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ios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提及的机构

华映资本
华映资本,每一天,为值得专注的未来!

下一篇

星期四,没有悬念。

2018-10-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