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 亚马逊137亿美金买的是个什么超市?

36氪的朋友们·2017年09月04日 18:54
消费升级的典型代表。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ICO”(微信 ID:eicoinc),36氪经授权发布。

随着国内新零售概念的火热,线下模式被越来越多关注,国内公司出国考察不仅是去看硅谷最新黑科技了,而是去研究美帝各种成熟强大的线下模式,每个做零售的都不好意思说不知道的 Costco...最近一个大新闻就是 Amazon 137亿美金收购美国最大的有机连锁超市Whole Foods,这次交易是亚马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并购。

由于 Whole Foods 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同学对于这个名字可能还比较陌生,对这次并购的感知不是那么强烈,而EICO认为这次收购将给 Amazon 的诸多业务线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这次收购将使亚马逊可以像 AWS 模式一样,为线下零售场景搭建完整的数据基建,创造全新的人、货、场连接,打造美国版本的“新零售”。 

由于美国的零售基建,消费文化与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这次带着大家以消费者的身份,逛一下这家有460家门店, 近40年历史的 Whole Foods,研究一下美国传统零售有意思的细节。

走进这家西雅图附近的 Whole Foods,会发现基本是一个仓库结构改造而成的,虽然简单(比起Costco算是豪华了...)也加入了不少品牌标志性的修饰,除了普通的款台,远处是Express结账区域,人流量大的时候会开启,主要针对附近Salad Bar区域的就餐者。

1、特征性高频流量入口 Salad Bar 沙拉吧

这是一个很多消费者提起 Whole Foods 都会说起的特色区域,这个沙拉吧其实可以理解为一日三餐的快速+相对高品质解决方案,是 Whole Foods 吸引周边固定人流的特色项目。

当然,这个区域所售卖的食物不只是沙拉,包含了早,中,晚餐众多的选择。另外早餐会有专门一个食品柜台更换为早餐食物,其余项目也会保持每日小幅度更换。

沙拉吧不仅有冷食选择,也有热餐,选择的口味算是比较丰富,口味时间长了也只能说是一般。沙拉吧的左右两侧,分别是更为便捷的盒装食物冷柜,与更偏向正餐一些的食品选择,比如烤鸡,日本拉面或者现烤披萨。

1)沙拉吧区域每天早中晚,尤其周末都会贡献大量的周边,固定,高频消费人流,同时这家店的店内和店外也有可以同时容纳50人左右的就餐位置。

2)因为 Whole Foods 主打的有机+本地直采概念并不是所有商品均是有机,沙拉吧也会给消费者一种概念关联:来这里吃饭快捷方便,而且食材有保障。

3)除了人流贡献,Whole Foods 沙拉吧区域在口碑传播中也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记忆点。 

2、品牌感知:有机+本地直采=健康+新鲜

其实从空间与品牌的感官上,大家也能看到 Whole Foods 对消费者品牌心智其实是很专注的:通过 有机+本地直采=健康+新鲜 的食材与生活方式挂钩。虽然近年来 Whole Foods 也不再追求极致的本地化食材采购,但是从货品的选择,销售宣传,到空间体验都充分的主打这个定位。

USDA Organci是美国农业部下属的National Oranic Program (NOP)的有机认证标志。

水果蔬菜如果是有机(大部分是)都会一直强调。

强调本地的食材供应。

Responsibly Farmed标志也是 Whole Foods 2008 年发布的对海产品养殖食材管理的一个更高标准。

海产品强调小批量采购,当地直采等概念。

家居和日化产品区域,从商品的选取,陈列,销售素材都是充满着浓浓的 Fair Trade 风格。

儿童玩具区也很多都是环保材料制作的商品。

从服饰到袜子,虽然品牌不多,款式也很一般,但仍然都坚持这个理念。如果将货品选择,购物氛围营造,陈列设计与专营特色店相比,各个方面仍有不小差距,你很难从这里面找到真正有特色,高品质有吸引力的产品,而且价格也不低,但作为一家综合性超市,能够在全品类坚持稳定的销售线索以及维持在同行中的高素质,Whole Foods 做的已经相当不错。

3、自有品牌365

如上图所示,说得很清楚,便宜+高质量,这个是相对的(Whole Foods自己的定价体系),高质量也通常和有机挂钩。

这个Whole Foods 的自有品牌占据了店面中的众多优势地带,从人流量大的整排通道货架,到单品类货架中与消费者视线平视的黄金区域。

拿麦片货架来看,365首先占据了货架最中间的黄金位置。

其次从价格上来看,永远小幅打压等量同品类有机商品。有机与体系内的低价,让消费者在之后的品类下选择品牌基本形成了盲选365。

365 品牌涉猎的范围也很广,从日化到食品...

365品牌还延展出一个365 by Whole Foods Market 轻品牌超市,目前全美开了不到10家。面积更小,SKU更少,位置更接近市中心,画风如下,有机会可以在深入看一下365的品牌超市,定位也很有意思。

4、关联性货品陈列

接下来是人家几十年的货品陈列基本功,通过观察,发现 Whole Foods 大量的采用了关联性展示的手法,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A)味觉想象的关联

无花果蛋糕 + 苹果/水果 + 水果做的蛋糕


海鲜 + 白酒

B)食物制作的想象关联

香肠 + 面包 = 热狗

丰富的蔬菜 + 奶酪 = 沙拉

C)场景想象的关联

腌制烤肉 + 玉米 + 啤酒 + 烤豆酱 = 户外烧烤派对

D)行为想象的关联

食材 + 处理工具

E)原材料与成品关联

卖场外为咖啡厅 / 对应卖场内货架为咖啡豆与工具

5、店内运营

门口的手绘运营素材。

周期性运营的商品展示。

店内的手绘活动日历,可以看到日常的活动还是比较多,但区别于国内的卖场活动,这些活动通常也很难短时间聚集大量人流。

与Alaffia这个主打环保的日化品牌合作的独立展架,将1%收益捐赠环保组织。

门口免费自取的杂志来自于当地公益组织Seattle Tilth。主要关注当地健康的食材来源。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细节:门口永远有一篮子新鲜水果是给小孩子免费领取的。这个触点也准确地传递出品牌温暖关怀的一面。

可以看到这家老店能在日常的运营中保持着相当水准的形象输出,从货品的展示,场内设计,合作伙伴的选择都非常聚焦:一切围绕打造Whole Foods 有机,本地,健康,温暖的形象展开,而且在店面的落地执行层面很稳定。

6、差强人意的业务延展与数字化触点

在店外业务的延展上 Whole Foods 是很早就选择和 Instacart 合作提供当地一小时快送服务,这家店内周边人群(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于快送服务还是有比较大的需求,经常可以看到这里存放着待送包裹。随着Amazon的收购,其自有服务 Amazon Fresh使 Instacart 与 Whole Foods 合作关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上面这个最近版本评分只有1星,平均3星的APP确实是官方产品,如果用国内产品人的眼光来看这个线上产品简直不可思议,它只提供了基础的店面地址,优惠券等功能。 

其实数字化产品也直接体现了其业务构成的单一性,品牌溢价和地理分布优势已经不能再为其贡献更多的价值,而且Whole Foods 也无法避免有机食品售卖的同质化竞争。过去2年 Whole Foods 的股价也一直维持在低谷,直到 Amazon 的收购有了显著的提振。

结论:

可以看到作为一家近40年的高端超市品牌,在其传统日常业务的运营上还是有很高的品质和要求,但是对于多元化业务探索和数字化转型都非常吃力,EICO认为其与 Amazon 的结合将会对品牌是一次巨大的转机。正如在Amazon Books的亲身体验结论一样, Amazon 正在尝试用数据验证所有零售行业的通用商业逻辑,可以想像当 Amazon 将用户数据,AWS,FBA等数字与物理基建,充分的与Whole Foods实体业务结合,将会打造出新时代的零售体验。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