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字化软件和影像,金牌牙医让治疗方案可比对、过程可追溯
互联网+口腔平台有很多,初衷不外乎如此:一是看好口腔行业的市场化运营:不依赖药品和医疗器械,而是侧重于医疗服务,且医生单兵作战能力强;二是看到人们口腔保健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医疗资源获取难、就医观念需重新引导、诊疗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也是机遇。
金牌牙医欲重塑牙科诊疗体验,看到了患者对于口腔检查及专家治疗方案的巨大市场需求,并确定了线上及线下双轮驱动、依托数字化软件和影像,让患者的治疗方案可比对和治疗过程可追溯这一突破点。
CEO吴欢向36氪透露,金牌牙医陆续有了整套软件和系统,包括医生端(分诊医生使用家庭牙医APP、治疗医生使用微信公众号“丹笛云”)、患者端(微信公众号“金牌牙医”)、诊所端(PC版,线下初诊医生使用)等。为此,团队花了几近一年半的时间做技术研发。
线上通过患者端“轻问诊”模式,金牌牙医的分诊医生根据患者的口述提供治疗建议;对于较难确定的病症推荐患者前往金牌牙医影像中心(金牌牙医与民营口腔诊所合作并挂牌),进行口腔全景片拍摄(如根管治疗、智齿等)或3 shape口腔三维扫描(如变色、牙周炎等),为诊断提供更充分的资料。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
口腔全景片是通过相关仪器所提供的各种X光射线使得牙齿、牙周、整个口腔结构及头颅成像的一张“照片”。让医生能够清楚看到患者头颅、口腔颌面、牙齿的情况、口腔内是否长有瘤体、牙槽骨是否萎缩等。患者在做牙齿种植、牙齿矫正、牙齿修复、智齿拔除等之前,均需要拍摄,因此绝大多数口腔诊所都会配备相关技术设备和人员。
3 shape是丹麦牙科品牌,其口内三维扫描仪系列产品能真实还原(肉眼能看到的)口腔内牙齿情况,如牙结石、牙菌斑、红肿等,对医患沟通、治疗分析和其他临床应用有较大促进作用。2014年,3 shape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因价格昂贵、引进体系繁杂、技术要求高等原因,在国内口腔诊所的应用还比较少。如果用户有3 shape口内扫描需求,金牌牙医会外派口扫人员到场。
影像资料和线下医生的初诊报告会形成诊疗档案,上传至金牌牙医的诊所端CRM系统,并同步到患者端。患者一键征询治疗方案,档案就进入了金牌牙医的病例库,能被后续治疗的医生查看到。如果用户已有初诊,也可直接上传影像资料和初诊报告,再征询治疗方案。
为了让患者找到更合适的医生,金牌牙医做了几件事:1、让患者所需的医疗服务(诊疗档案)和医生的专业特长均标签化,医生可精准查看病例。2、患者可收到多份治疗方案,并在线比对各家专业水平、展示资料、UGC评论、报价、以及地理位置等信息。
金牌牙医患者端截图
金牌牙医医生端截图
因此,从轻问诊、到线下面诊、以及后续治疗预约的过程,患者都是可以追溯到的。吴欢说,患者的后续治疗(包括指标检验)、分诊医生的注意事项提醒、保养建议等一系列流程同样如此。
截至目前,金牌牙医正式业务在上海开展不足半年,合作并挂牌的民营口腔诊所有4家,通过家庭牙医APP提供分诊服务医生有8名(包括兼职)。通过“丹笛云”可提供治疗方案的医生有近100多名,覆盖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约40余名专家。“金牌牙医”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约3700,上传病例数超过700。
为了不断获取C端流量及粘性,除了互联网品牌运营外,同时平台还自主开发了口腔体检平台。对接企业定期上门体检,依托专家远程会诊,实现即时的数字化口腔体检病历报告。截止10月底,金牌牙医已与近30家大型企事业达成了合作,如跨国企业DOW(陶氏化学)、上海机场贵宾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体研所及教育院、华夏银行等。
金牌牙医已有5大标准化付费产品和套餐,包括成人全景拍片诊疗、儿童无辐射3D扫描诊疗、洗牙、儿童窝沟封闭、以及全口氟保护。未来,为医生和诊所的后续治疗导流也是金牌牙医的盈利点之一。
金牌牙医隶属于上海丹笛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于2014年12月。团队成员由曾打造行业全新运营模式的资深市场运营人士,和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口腔专家、以及有着十多年IT及互联网技术经验的人员组建而成。
2015年9月,金牌牙医获得了来自风和投资创始合伙人吴炯的天使投资。吴炯是阿里巴巴集团前CTO/天使投资人、雅虎公司(美国)技术专利发明人,在医疗健康领域还投过维亚生物、挂号网、博医邦(微糖)、名医主刀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