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种子“芯片” 看湖南如何用科创打造种业硅谷

36氪湖南·2022年04月26日 10:00
“种业振兴本质上是种业科技创新提升的问题。”

杂交水稻育种基地

文|Wendy

在农业领域有一句话:“八、九月的答案,来自三、四月的工作。”眼下春耕生产已陆续展开,农作物用种进入高峰期。

据新华社报道,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考察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种子是保障。而湖南作为“种业硅谷”,接下来将如何立足现有优势,通过科技创新破解种子“芯片”的难题?

一、做强种业“芯片”迫在眉睫

作为全球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水稻、玉米、小麦等三大主粮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逐渐完善,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同时,中国有世界最大的育种队伍、世界第二丰富的种质资源,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种业强国,仍然有“国外种子论粒卖,国产种子按斤卖”等严酷现实。

其根源之一就在于我国种业基础核心研究相对落后,也就是种业研发技术“卡脖子”

从种业科技创新水平看,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当前,跨国种业巨头正逐步迈向 “生物技术+信息化”的智能育种4.0时代,我国除隆平高科等部分龙头企业率先迈入生物育种3.0时代之外,行业仍基本处于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

隆平高科育种基地

据了解,我国种业申请的专利大多处在技术体系中间层,缺乏顶层核心技术和底层落地技术,不够硬核。数据显示,我国7000多家种子企业中,仅有不到100家具有研发能力;此外,我国作物育种论文量世界排名领先,占全部论文量的20%,但是论文转化成果却不多。

从种业企业数据来看,我国种子企业“小而散”,集中度不高。据报道,我国种企年研发投入总额40亿元,仅为德国拜耳的一半;种企自主商品种子销售收入总额也仅与拜耳相当。

其次是种质资源“卡脖子”。目前,中国小麦、水稻等主粮作物已实现自给自足,杂交水稻育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玉米、大豆等品种的单产水平与其他国家差距较大,生猪、奶牛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国外,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等仍需要进口。

在全球局势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背景下,粮食安全得到空前重视,种业迎来发展风口。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入了次年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该年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显然,做强种业“芯片”已迫在眉睫,其关键点就在于“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毛世平曾公开表示,种业振兴本质上是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湖南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

2021年7月9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此前,包括湖南在内的多个省份都在大力加强种业创新,积极服务种业振兴。

在湖南长沙打造一个“种业硅谷”,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3年发出的倡议。其实,自2013年国家首次提出“建设种业强国”,湖南就拥有一系列政策支持种业发展,“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屡屡成为近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长沙现代种业基地。长沙“种业硅谷”建设也由此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湖南是鱼米之乡,更是农业大省。引领打好种业翻身仗,湖南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36氪了解到,从地理环境上来看,湖南气候多雨水、温差大、雨旱不均,形成了天然良好的育种环境,经受湖南气候考验的种子,适应性会更强;湖南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作为”种子资源库“育种安全性高,是国家种子创新的源头。

另外,湖南种业创新载体丰富,如湖南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种业人才聚集,农业领域的院士和科研人员具有较强竞争力;重大关键技术有所突破种业产业发展增速较快,拥有种业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关键技术平台华智生物等,水稻、玉米等商业化育种全国领先。

以长沙种业产业链的主导园区隆平高科技园来说,据隆平高科技园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长沙有种业企业491家,其中农作物种业企业98家。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达65家,占比13.2%。近年来长沙将种业产业列入了全市22条产业链,2021年产业链预计实现规模总产值(营收)95.8亿元。

其中,隆平高科技园有种业产业链企业298家,占全市61%,全年园区产业链实现规模以上产值(营收)47.19亿元,同比增长17.33%。

隆平高科技园内种业研究人才集聚如云,拥有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等共8个农业领域院士团队,副高以上种业人才超1000人,是中国生物种业尖端人才最密集的区域;有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农业类科研院校20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9个,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育种研究院所最密集的区域。同时园区内有种业企业310家,也是中国生物育种企业最密集的区域。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坚持科研和创新。

隆平高科技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有了人才和平台的保障,园区在种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建生态、强转化、兴产业,建立一个种业产业链的健康闭环。

今年3月7日,岳麓山实验室建设项目开工,按照规划,岳麓山实验室计划到2025年投入100亿元,组建一批功能研究部、公共创新平台、品种创制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科研试验基地;到2030年集聚3000人以上的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成支撑我国种业振兴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

岳麓山实验室只是长沙“种业硅谷”数十个创新平台之一,但却标志着湖南在打造生物育种科学研究高地、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高地、重大战略品种培育高地、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聚集高地上迈出标志性一步。

未来,隆平高科技园将高品质打造种业硅谷,高标准服务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创制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新基因、新品种,建设全国杂交水稻创新引领区、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打造种业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诞生地。

三、隆平高科的科研布局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调研时强调,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在我国,水稻种是出口优势种之一,2021年出口额达9510万美元,占种子出口总额28.8%。同年,通过国审水稻品种共677个,仅湖南一个省就有169个品种,居各省份首位。其中,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88个国审品种,占比达55%。

隆平高科

据了解,杂交水稻在水稻品类推广面积占比接近50%,其中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市场占有率达到20%。在2020年全国杂交水稻品种推广面积排名前十的品种中,有7个来自隆平高科,该七个品种2020年合计推广面积2364万亩。2020年全国玉米品种推广面积排名前十的品种中有4个来自隆平高科,该四个品种总推广面积3610万亩。

同时,据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隆平高科商品种子销售总额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销售总额排名全国第一,蔬菜排名全国第二,小麦排名全国第十。隆平高科是当之无愧的种业“龙头企业”。

但相比国外种业上百年的发展史,我国种业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隆平高科董事会秘书陈光尧说:“第一是创新体系需要完善,种业创新效率有待提升;二是要加快落实《新种子法》,强化新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就是加强种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不够,种子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创新能力与国际巨头的标准化、规模化、全球化的育种模式相比差距较大等,制约着我国种业的发展。

因此,科研创新被隆平高科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湖南省种子管理服务站消息,截至今年四月初,全省储备早稻种子5375.9万公斤,同比增长19.29%。其中,高端创新技术品种被广泛应用。“冠两优华占”等隆平高科近年重点推广的优势新品种,因广适性好、高产、抗倒伏、抗病性强,在当前春耕备耕期间,广受市场和农户欢迎。

“公司有国内领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国际先进的生物技术平台,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接近1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稳定在10%左右。”陈光尧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种质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重点在玉米转基因、水稻基因编辑和农作物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上发力攻关,力争在生物育种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水稻科技创新方面,隆平高科将继续围绕产业市场需求,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培育重金属低积累安全型杂交水稻、抗虫超级杂交水稻等方向获得突破,破解中等镉污染稻田种植、褐飞虱虫害等难题。

在玉米科技创新方面,隆平高科在转基因性状开发与应用方面提前做了研发布局,旗下技术平台瑞丰生物、隆平生物已在转基因性状方面取得良好进展,瑞丰生物的“瑞丰125”、“浙大瑞丰8”已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从另一方面来讲,实现种质资源的自主可控也非常重要。2017年12月,隆平高科联合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收购陶氏巴西玉米种子业务,并拥有了 17000多份玉米优质种质资源。”陈光尧说。这有助于隆平高科建立起一流的玉米全球种质资源库,提升中国玉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春季之后,万物开始焕发生机。“种业硅谷”也正在拔节生长,为“中国饭碗”贡献着“湖南芯”。

+1
3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三大亮点,释放长沙澎湃消费活力!

2022-04-2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