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点1氪晚间版:站在时间的纵贯线上,我眼见历史叙事一分为二
将你的视角拉向蓝色星球之外再回望大地,你将看见连片的荒野上转动着巨大扇叶,将风能转为电力,输入疾驶于大地之上的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而悬浮于空中的热气球和智能机则负责向这些设备提供网络。
这并不是科幻小说和天方夜谭,而是这两天的科技新闻所构建出的未来图景。
以往,我们用割裂式的方式生活,在餐桌前看报,用马车和信鸽传递信息,我们所最熟知的就是身边是十几公里内的小镇世界,其余之物与我们无甚关联——工作和生活,生活和与人之间的交际,均同样无法通过某种方式在不同时间、转移的空间中连续进行。可是今天,在这条时间的纵贯线上往前方望去,不连续的生活方式即将陷落。
你看,特斯拉在那片大面积的荒野上建起了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将风能和电能转化而来的电能储存进大大小小的电池内部,用以驱动每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而如果苹果和特斯拉的谈判成功,这个工厂还可能生产用于iPhone的电池,我们的移动设备将拥有更为持久和廉价的电能。
而当电池更为廉价、电能更为持久时,我们也将不再为没有网络而烦扰。因为并不是只有Google想用热气球来为普通的有线和无线技术难以覆盖的地区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连接,Facebook也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制空权——为此他们在考虑以6000万美元收购无人机制造商Titan Aerospace,他们研发的无人机 Solara 50 和 60能够只靠电池的动力在晚上发射无线网络,并在白天依靠太阳能补充动能,在近地轨道持续航行五年而不用降落——这样一来,全世界那些没有网络的地区就都将接入无线网络。
然后很快,你还会发现自己在多设备之间的迁移是那么容易,你的iPhone可以直接通过CarPlay映射到车载系统上,未来甚至可以直接和iOS in the Car相连,而Google用Android打造的车载系统的无缝性更不必说,届时,所有的生活场景仿佛全部归一——我们只在同一个场景内生活。
那个场景会是什么样子呢?或许康宁的概念视频(如下)是一个很好的参照,所有的玻璃都是我们的屏,看见玻璃上的投影就仿佛与对话之人相见一般,我们可以在家中玻璃前就完成一个圆桌会议,还可以通过Speek的一个链接就轻松在会议过程中分享所需的文件,并存入你的私人云盘里。我们也不必再忍受老式电视的迟钝与不智能,UC都已经把浏览器放进TV里了,大号的电脑离我们真的还远吗?
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通过Google Project Ara自己组装出一台手机,就像以前的宅男们可以拼装出一台打魔兽的神机一样。然后,你还可以用开源机器人UBR-1定制一个自己喜欢的机器人,等到某一天,像拼玩具飞机一样拼出一台直升机,或许也是有可能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现在你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每天坚持锻炼或者学Ray Kurzweil吃150颗药丸,让自己能活到永生成为可能的那天,看着所有的科技可能性变为现实。如果乔帮主那时还在,他又会做什么令人惊叹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