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大众评分机制已经落后,“拇指阅读”的思路是以社交分享提升匹配效率

苑伶·2014年01月24日 07:43
我想你有过这样的体验,看到微博、朋友圈或者某篇文章里在推荐一本书,于是你去豆瓣,看这本书的评分、底下用户的书评、感触,大家是赞扬是贬斥,以此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自己阅读。 但左志坚说,他觉得类似上述“发现书”的机制已经是过去式了,因为书好不好看本身无法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因此书籍的阅读体验是高度不标准化的,分高分低并不能帮助你判断一本书是否符合你的阅读口味。

我想你有过这样的体验,看到微博、朋友圈或者某篇文章里在推荐一本书,于是你去豆瓣,看这本书的评分、底下用户的书评、感触,大家是赞扬是贬斥,以此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自己阅读。

但左志坚说,他觉得类似上述“发现书”的机制已经是过去式了,因为书好不好看本身无法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因此书籍的阅读体验是高度不标准化的,分高分低并不能帮助你判断一本书是否符合你的阅读口味。

所以他做了“拇指阅读”这样一款产品,用社交方式来帮助用户选对合口味的书

“拇指阅读”可以理解为一个纯粹用于书籍/笔记分享、交流的微博,用户之间有相互的follow关系,可以在主timeline里看到follow对象对某本书的评价、在阅读某本书时写下的笔记等动态。而你“发现”书的渠道就是这些follow对象,他们相当于你的眼睛,你可以在他们分享的外部书籍链接、或者是他们在应用的书城内所阅读的书中找到自己合意的书。

除了基础的timeline外,“拇指阅读”最近更新的iOS新版中还加入了“书单”功能,它是一个带有问答性质的collection,比如你可以提问“你买过的最贵的一本书是哪本?为什么?”,然后可以集合UGC之力来完成这个collection。

社交模块之外,拇指阅读同时自己也做内容供应者,其“书城”中提供免费和付费的书籍供用户下载、阅读。用户在阅读过程产生的笔记等动态会直接出现在自己的timeline里,形成对其它用户有益的信息。

最后我们说起盈利模式,志坚之前是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总监,作为多年的媒体人他对出版行业的理解倒是让我颇感意外,他认为“书全部免费就好了,付费会把书的内容割断,相当于这本书的内容不在互联网上自由流动。”相对应的现状是在国内整体付费意识还未起来的前提下,直接出售电子书并无法给一个创业公司带来规模化的收益。所以他看好的商业模式是,服务好一群真正喜欢读书的人,然后通过广告和增值服务来挖掘盈利空间,他认为现在还有很多读书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好,比如类似读书会这种线下活动,“现在有唱吧,能不能有书吧?我是觉得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或许整体听起来你会认为“拇指阅读”和豆瓣阅读以及多看并无二致,但在我眼中还是有差异化之处。后两者首先为阅读器,在自身提供的内容基础之上做社交,而拇指阅读是社交为先,即使你先分享的书并不在其书城中,你仍可以写下对它的评价和笔记,这就决定它是分享交流为主,还可以覆盖到有部分阅读来源是纸质书的用户。

拇指阅读目前已获得来自经纬等机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下载地址:iOS | Android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个性化内容引擎Gravity在其官方博客中宣布已被AOL收购,收购价或为9千万美元。

2014-01-2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