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时机过早,小众电影点播平台Prescreen无奈“落幕”
我们
此前报道过的小众电影点播平台
Prescreen 的特色来自内容的独家性,其拥有的电影往往尚未公映或是播放权力仅为其一家所有。Prescreen自身带有社会化探索的色彩,允许内容发布者和观看用户进行互动。Prescreen积累的用户收视电影的数据可以帮助制片方了解观众的口味,有利于他们分析市场的现状,创作出更好的内容。
Prescreen 在去年9月正式上线,今年2月重新改版并接入了Facebook Open Graph,3月份Netflix 的创始成员Mitch Lowe加入了其咨询委员会,这一切看上去似乎都顺风顺水。但不幸的是,Prescreen 将从明天开始暂停运营,之后是关是开暂无消息。
该网站曾从Facebook 前副总裁Chamath Palihapitiya等处获得过总计140万美元的融资,上面收录了168部电影,电影点播数达到1万次,注册用户11万5千名(转化率接近10%),从数字上看,Prescreen 的发展的确不快。而其中重要原因是,所收录的电影数量过少。
Prescreen “落幕”的这一决定和许多创始者所熟悉的“时机”二字有关。正如网景之父
Marc Andreessen在创业课堂上所言:“时机意味着一切,它也是最难把握的东西。过早所带来的麻烦要比创业者在过程中犯的错更为致命。” “对创业者来说,时机的选择有着巨大的风险,你必须在正确的时机进行创新,过早就会面临失败。”
尽管Prescreen 同时看到了用户和制片人的的利益诉求,但出发的时机还是太早了。在创业公司的生态系统里,只要有一家获得巨大成功,就可以带动其它公司也走向成功。但在好莱坞,联合创始人Shawn Bercuson表示,这就是一件单打独斗的事情。就目前来说,电影工作室和高管们把Prescreen 这类电影点播平台看成是竞争对手,把整个数字化电影领域看成是零和游戏——Prescreen 如果走强了,去电影院消费的观众就少了。
对观众来说,电影内容如果能够做到在各种平台各种地方让观众方便消费自然再好不过,这个美好愿望也有望最终实现。但目前来看,这个变化还来得太慢,版权方、院线等各方会在这个过程中设置重重障碍。但对创业公司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等”的成本过高,Bercuson表示,他们已经等不起了。
目前,创始团队正在权衡是把手上的技术转手卖掉,还是寻求并购,Prescreen 重新上线的希望显得有些渺茫。
via
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