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学又带起乡村热,但结局早已注定?
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的“张同学”被中国消防点名,也让不少隔绝短视频的朋友们首次听闻了这个有些质朴的名字。
一个插孔明显被烧黑、贴了不少胶布的插线板,成为了安全隐患,被中国消防提示“超龄”,需要立即停止使用。
管中窥豹,一个小小的插线板,折射出“张同学”的吸粉路线——接地气。张同学运用熟练的剪辑手法,为看客们带来了一个粗糙却不失闲适与乐趣的乡村实景。截至目前,张同学发布了四十多条视频,点赞已经突破百万,话题阅读量也超过了50亿。
从默默无闻的农村无业人士,到如今两个月涨粉千万的现象级网红,被称为“糙汉版李子柒”的“张同学”,已经是短视频领域家喻户晓的人物。
人红是非多,网红本就源于是非,更是如此。张同学刚火,各种模仿的小号就接踵而至,蜂拥着想要瓜分一些流量,不仅如此,还有各种阴谋论揣测、安全隐患争议。
但无论如何,张同学的爆火是个不需要讨论的事实,而需要讨论的是:这场大火燃烧的背后,真的仅仅只是一场农家乐吗?
实力永远是成功的基石
先谈张同学能火的基础原因。
首先,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前有李子柒,后有张同学,为什么能从百万短视频大军中脱颖而出?因为两个字:好看。
让一个观众说出好看并不难,难的是让一千万观众都觉得好看,这就需要技术硬实力的支撑,保障视频质量远超同行。
在其中一条短视频作品中,张同学就进行了290多次的运镜,让看似杂乱无章的琐事,变得有梗有趣。相较于其他乡村题材“抬手就拍”的普遍现象,张同学有资格被认可。
其次,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这是个被说烂了的老命题,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城市里的社畜们就吃这一套。在加班到出现幻觉的夜晚,谁不想梦回农村老家,养猪睡炕,起来再去村头扛几穗苞米?
张同学就是把这种精神需求实体化、流畅化、现象化,以日常生活作为素材,展现出一种安定轻松的韵味。
最后是坚持。张同学其实之前还有一个号(甚至好几个),但是都反响平平,村里人也对这个整天无所事事的中年人指手画脚,家里的母亲也觉得儿子该做个正经活。横向对比,其实和“手工耿”的发迹经历及人设如出一辙。
最终,顶住压力坚持下来的张同学收获了远超自己和所有人预期的回报。
如果仅仅讲到这里,这看似是个励志故事。但很遗憾,如果再往深层分析,会发现又是一个“大环境+资本”的俗套故事。
资本游戏中的一颗落子
在了解张同学的作品风格后,不少敏锐的业内人士首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他是抖音的博主?
抖音快手两方在国内早已形成割据之势。抖音主抓城市用户,快消、美妆、游戏.年轻人喜欢什么推什么;快手则固守乡村用户,怎么接地气怎么来,费尽心机造星,进而带货收拢私域流量。
所以在张同学以乡村生活题材爆火后,很多人最开始都以为这是个快手的博主。
如此分析之下,抖音为什么如此助力张同学的主要原因也显露无遗:向乡村下沉用户池吹响进攻号角。
现在也的确是个好时机。快手对许多大主播的纵容,让他们的出事概率要高上太多,辛巴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虽然最后拼了命给救回来了,但仍旧元气大伤。
抖音之前也有过类似尝试,比如“牛爱芳的小春”,也是主打乡村生活。结果被曝出套用剧本,两位看似接地气的主演也被人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比我们过得好几百倍,这无疑同时触犯了城市、乡村两方用户的大忌,人气一落千丈。
时也命也,张同学恰逢此时出场,成为了抖音的新主力。
当然了,这个套路抖音能用,快手自然也早该知道,但问题就在于它知道了也防不住,因为政策支持。新时代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大方向已经确立,炫富、擦边球的平台、博主该约谈的约谈,该停牌的停牌。
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大家对于短视频内容的要求在朝着务实、求真的方向进化,没有人可以抵挡。
张同学崛起的前因已知,那么后果又将如何?
并不乐观的结局预测
网红,是资本最喜欢,也最担心的消耗品。
喜欢的原因是,他们能够圈起可观的私域流量,让平台知名度与商业化效益水涨船高。担心的原因是,人不是商品,没有太多可控性,即便大力扶持,仍有可能出现意外。
张同学的“意外”已经初见端倪。
“不会走商业化路线”是张同学的一个承诺,如今或许已经被轻易打破。先是接下了首个广告,打开了流量变现的大门,想必食髓知味的他不会就此停下脚步。
其次,天眼查App显示,疑似“张同学”关联公司辽宁省张同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克学,张凯担任经理,张强担任监事。张凯,即是我们的主角“张同学”。
成立农业公司,为家乡做实事是毫无疑问的善举,但结合刚刚接下的OPPO商业广告,很难不让旁观者多想。
事实上,网红变现流量是无可厚非的盈利手段,只不过“张同学”比较特殊,就像是上文提到的“牛爱芳的小春”一样,乡村博主如果不再是接地气的农民兄弟,摇身一变成为腰缠万贯的大老板,私域流量池里的粉丝到底要以什么理由保持喜欢?
这是一个无解的悖论,也正对应“消耗品”这个定位。
单从个人角度,无论是李子柒、丁真,还是如今的张同学,他们的出名都让人感到愉悦,因为他们代表着乡村,代表着质朴。
但在流量时代,或许很难有人可以永远坚守住最原初的身份与品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席地乱谈”(ID:xd-lt-),作者:作者:席地,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