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发型师的B面人生
因为一场暴雨后的救援,35岁的余涛火了。在此之前,他是一名来自合肥的普通发型师,过着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但现在他被称为“隐藏在普通人中的英雄”,有顾客从福建跑去找他剪发。
加入蓝天救援队,成为英雄,意味着要自掏腰包购买装备、训练,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英雄的另一面,是日复一日兢兢业业的工作,亦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余涛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名人。
过去35年他的人生都是在合肥平静度过的,这座城市在引入了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制造产业后,找到了经济增长的引擎,顺利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子都是忙碌和平淡的。
余涛的日子是绕着一把理发椅周而复始的。10年前拥有了自己的发廊,每天兢兢业业工作,但生意“在当地只能算一般”。后来结婚,有了一个做医护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通过贷款买了房子和车子。
工作、回家、陪孩子,余涛的日子平静、平凡又平淡,直到那场暴雨的到来,将他变成了“隐藏在普通人中的英雄”。
01 一通电话
7月19日晚上10点左右,郑州市民收到了郑州市气象局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当时的郑州正在下雨,人们并没有在意这条短信。中原地区的夏季,这种信息并不稀奇——6月28日,14个小时内全国共有28个地区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
但是这场暴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20日,“河南大雨”“郑州地铁4号线成水帘洞”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即便这时候,郑州之外的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性质的暴雨。
距离郑州560公里的合肥,余涛正在和合肥市蓝天救援队的十多名队友聚餐,以庆祝他们升级为预备队员。
晚上10点多,队长收到了一条救援信息平台的消息,得知暴雨已经引发洪涝灾害。队长马上致电负责救援协调的部门进一步了解情况。
电话开了免提,接电话的人一边介绍情况,一边跟旁边的人嘱咐着什么。“非常嘈杂,能感觉到那边的情况很危急”,余涛记得对方说完“快来支援”就挂断了电话。
成为预备队员,意味着已经完成了所有培训课程,具备了专业的救援知识和能力,但第一次任务就具有如此大的挑战,还是让队员们有些紧张。
11点,队长下达命令:回家跟家人告别,然后迅速赶往集合点。
凌晨1点,余涛和十余名队友集结完毕,开始做出发前的装备整理,然后驱车连夜赶往郑州。
02 一条微博
7月21日,微博用户“射手女郎JINGS”发布微博称,预约理发师剪发,但是没有得到回复,后来才知道他去郑州救援了,“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会在特殊的日子里成为别人的英雄……拿起剪刀是发型师,放下剪刀去拯救河南”。
这条微博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他们开始寻找这位发型师。
22日凌晨2点半,记者在郑州中牟白沙镇找到了这位发型师——余涛。他刚刚结束一天的救援,正在返回住处休整。
他不明白记者为何找他,抵达郑州后“才知道灾情有多严重”,于是他和队友们马上展开搜救,一直没顾得上看手机。
一段媒体拍摄的视频中,余涛右手抱着一位四五岁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行进在浑黄的水流中。
余涛告诉美业新纬度,小女孩是在洪水到来时,跟着母亲撤离到了外面的高地上,虽然暂时是安全的,但考虑到现场会有漏电等危险。经过评估,他决定将小女孩送回家里,而媒体恰好拍到了这一场景。
经过一天奋战,余涛和队友们利用救生艇成功转移了30多名受困群众,根本没时间吃饭。
另外,水势过于凶猛,人们撤离时来不及带走食物,当路边的商店被淹没后,造成了食物和饮用水的短缺。
直到22日晚上,一家饭店用备用发电机和储存的矿泉水煮了面条,把救援队员们拽到店里去吃饭。“那是我们到郑州吃的第一口热饭。”余涛回忆。
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队员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过敏。一位女队员最严重,整个脸都浮肿了起来,“眼睛眯着就像睡着了一样”。余涛也未能幸免,回家十多天后,身上还是一阵一阵的痒。
03 一桶鸡蛋
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2007年成立以来,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立品牌授权的救援队,全国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超过了5万人,其中1万多人经过了专业救援培训与认证。
队员们都有各自的职业,平日里按部就班地工作、训练,只有发生事故时才紧急集结,临时组建一批有时间和满足技能要求的队员去救援。
成为一名蓝天救援队员,意味着要付出时间和金钱,但得不到任何收益。
队员要自掏腰包购买装备。服装是最基本的开支,一套要花两三百元,救生艇、无人机等装备也需要队员们凑钱购买。除此之外,救援队员还要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2019年,深圳蓝天救援队的两名队员在救援被困驴友过程中遭遇山洪而牺牲;2020年11月,六安市蓝天救援队在进行潜水训练时,两名队员发生意外,不幸身亡。
为什么要参加救援,这样做值得吗?这个问题或许是所有救援队员们都被问到过的。
从郑州回来后,余涛还接到过一起水域救援任务。一对情侣发生激烈争吵后,女孩投河,余涛和队友们装备好后迅速赶往事发地。
他们还是晚了一步。打捞上来后,女孩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但余涛还是不停地做着心肺复苏,他一直希望奇迹能发生,但愿望最终落空了。
“要是能早来一会儿就好了,要是能早来一会儿就好了。”余涛内疚了很长时间。作为一名发型师,职责是让顾客变得漂亮,但救援队员挽救的是一个人的生死,与时间赛跑是为了从死神手上夺回生命,“在生命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
除了令人沮丧的救援失败外,来自救助者的回馈会让队员们觉得感动。那样的瞬间,“会让你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7月23日上午9点,合肥市蓝天救援队的15名队员从白沙镇撤离,进入新乡市展开救援。一直忙到晚上8点后,队员们又累又饿,体能严重下降。
在一片黑暗中,两位当地群众带着孩子,提着一只塑料水桶蹚水走过来。当时还是很危险的,余涛和队友们赶快上前迎接,接过桶一看,里面装着一桶煮好的鸡蛋。
“拿在手上还是热乎乎的。”这是余涛在这次救援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04 一种影响
余涛在执行水域搜救任务
作为一名救援队员,余涛每个月要拿出一周时间训练或者参加救援。这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发型师这个职业,相反,他是因为兴趣才入行的。
小学二年级,余涛第一次被家人带到了一家高档理发店,店里装修得很好看,发型师的穿着打扮也很时髦。“发型师真帅啊”,他觉得以后自己也可以做这个。
长大后他才知道,出身在军人家庭的他,多半会跟家里所有的男性一样,十七八岁后选择当兵,未来成为一名职业军人。
十七岁的夏天,距离征兵开始还有几个月时间,余涛跟家里人商量,“要不先去理发店当个学徒,反正也是闲着”。
他自己也没想到,一头扎进美发行业就再也没有出来。
从洗头工做起,后来去各处参加培训,还被香港美容美发协会评定为杰出发型师。后来有了自己的店,算是圆了每一个发型师都有的梦。
家庭、事业步入正轨,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时间来到了2020年,“新冠”肺炎笼罩了整个中国,所有人闭门不出,进入全民抗疫阶段。
余涛妻子所在的医院决定组建一支医疗团队支援武汉。得到消息后余涛很矛盾,一方面,医护工作者理应奔赴前线,参加援助;另一方面,他担心妻子的安危,本能地产生了恐惧和担忧。
考虑到两个孩子还很小,而武汉医院又面临防护服紧缺等问题,妻子也有些担心,但她最终还是作出决定,成为了第三批援助团队中的一员。
第一批援助人员即将出发了,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很多医护人员需要剪掉长发。当时疫情凶险,医院又是高危环境,很少有发型师愿意去做这个工作。余涛拿起剪刀进了医院。
一位护士舍不得自己留了很多年的长发,大家安慰她“没关系的,头发还会长长的”,这位护士一边哭一边让余涛剪掉了长发。
余涛决定在2020年8月加入蓝天救援队,很难说不是受到了妻子和医生们的影响——她们树立了一种榜样,用自己的能力义无反顾地施以援手。
05 “我不值得被记住”
7月24日早上,合肥市蓝天救援队的15名队员完成救援任务开始下撤。此时,距离今年第六号台风“烟花”登陆还有一天时间,他们要回到合肥备勤“烟花”。
比“烟花”提前到来的是密集的媒体采访。被晒得黝黑的余涛出现在各家媒体的镜头里,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志愿者,不值得被记住”。
在媒体曝光后,显然很多人记住了他。
有人在美团上搜索“Kelvin koo·3”,这是余涛所在的理发店,在这里,他的名字叫“艾若”。最远的顾客是从福建过去的,顾客向他致敬,称赞他为“英雄”,还有顾客在美团上直截了当地评价:致敬!向艾若老师学习!
有人建议余涛抓住这次风口,去抖音等平台引流,他拒绝了:“公益跟工作是两码事,我真的不需要大家用这种方式来回馈我。”
如果非要让这次救援行动有后续的话,余涛希望能鼓舞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动——妻子和医护人员影响了他,现在由他来带动更多人。
随着人均美发支出的提升,发型师的收入已经突破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不少发型师的年收入突破了二三十万元。
余涛
“钱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余涛介绍,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里有公务员、外卖小哥、企业职员,但做美发的好像只有他自己,“希望有能力的发型师可以参与公益,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改变社会对美发人的看法和认知”。
过去几年,做公益的发型师不在少数,每年都会有美发品牌和发型师去敬老院和社区给老人们理发。
“其实我们可以走出城市,到乡下或者特殊学校,那里有更需要关注的人群。”余涛的一位顾客是在乡镇开养老院的,很多老人在养老院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由于行动不便,老人们在临终之际都无法保证相对体面的形象。“关注这些群体,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离开也是很有意义的”。
AED救援
发型师是公共场合服务者,余涛建议发型师可以掌握一些急救技能,比如CRP(心肺复苏术)、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据报道,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而心脏骤停多发生在医院外的公共场所,今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机场加大了AED的安装规模。就在8月27日,武汉地铁还成功使用AED拯救了一名乘客。
“全国有几百万发型师,如果都能学习这项技能,在关键时刻就有机会挽救一个生命。”
余涛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名人,但微博话题#合肥理发师放下剪刀驰援河南#的阅读量已经突破1.8亿次。一位网友评论:这就是中国的超级英雄们,是没有超人披风的平凡超人。
余涛不希望被过誉,他只有两个名字,拿起剪刀他叫艾若,其它时候他是余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业新纬度”(ID:meiyexinweidu),作者:周至,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