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配送机器人有哪些关键技术?
餐饮配送机器人有哪些关键技术?
百氪解答
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传感器、AI芯片、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中游技术主要包括SLAM技术、云服务、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开发、语音交互技术、操作系统等软件,及餐饮配送机器人的本体制造。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仅占整机总成本的20%-30%。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在于中游技术模块及整机集成设计,两者是决定服务机器人智能化提升、多场景落地应用的关键环节。(来源:36氪研究院)
技术解读
- 传感器
传感器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机器人通过传感设备感知周围环境,同时依赖SLAM、机器视觉、语音交互等技术,实现导航避障、运动控制、智能语音等功能。餐饮配送机器人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等。
我国传感器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需求增加,国 产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零部件厂商自研水平持续进步。激光雷达方面,国内参与者包含禾赛科技、镭神智能、北醒光子等;深度相机方面,国内有作为全球第四家、亚洲第一家掌握AI 3D感知全领域技术的企业——奥比中光。
- SLAM技术
SLAM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缩写,主要用于解决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运行时定位、制图与路径规划的问题。SLAM技术通过环境特征提取、位置信息关联、状态估计和数据更新等步骤,实现定位的同时制作并优化环境完全的地图,是餐饮配送机器人实现智能避障和路径优化的核心技术。
现阶段,SLAM按照传感器来分,主要包括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激光SLAM)和基于视觉的SLAM(VSLAM)。激光SLAM起步较早,在技术和 产品落地上相对成熟,是机器人行业应用的主流;视觉SLAM近年来发展较快,成本相对较低、场景适应性更强。但同时,两者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在竞争中融合发展将成为激光SLAM与视觉SLAM未来应用的发展趋势。
- 整机技术
目前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处于爆发初始阶段,增速较快,但行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市场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提升技术储备、商业化能力和资源积累等核心竞争力,成为整机厂商突围关键。
技术储备包括SLAM、运动控制等技术的积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研发效率、降 低成本,同时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商业化能力包括减轻用工压力、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这是餐饮配送机器人的价值体现,也是整机厂商致胜的关键能力;资源积累包括与大型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是提升整机厂商核 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够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来源:36氪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