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
新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
百氪解答
底层逻辑是影响时代发展与变革的最根本、最深远的价值创造因素,是整个新经济体系的价值创造基础。
过去十年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趋于见顶,而新的公认的底层红利尚未出现。但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给社会、经济、产业等带来了明显改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价值和新的机遇。从宏观环境和微观资本交易数据来看,2018年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2018年至今,乃至更远期的未来,新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底层逻辑将出现新的变化趋势。
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实现技术颠覆性突破的等待期内,技术变革仍然是新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当下技术实践与远期底层技术红利之间仍然存在鸿沟,需要较长时间去持续迭代和培育。
因此在这个长久的等待期内,新经济在技术变革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新经济内涵不断丰富,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仍有较大增量空间
一方面,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经济范畴;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与新经济加速融合,借助前沿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带来效率提升的增长红利,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支撑。
2. 新经济存量巨大,用户需求和体验尚未做到极致,仍有优化空间
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变迁,消费者新需求和新态度需要新的输出窗口,更多细分领域的新消费市场有待挖掘。
3. 新经济新旧动能迭代,部分产品与服务存在可替代空间
部分行业经过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头部玩家虽已出现,但由于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较快的技术迭代速度,目前的头部优势尚不足以构建起足够坚实的护城河,大量产品与技术仍有被替代的可能性。 并且从新经济未来的演进节奏来看,这并不是一个接力赛形式的发展节奏,而是由全行业参与、多领域交错的发展方式。这就意味着多个行业热点将同时出现,或者在同一时间段内此消彼长。(来源:36氪研究院)
相关事件
2020年8月26日,2020新经济大会在成都举行。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带来了《世事如棋:后疫情时代的新发展格局与新经济变局》的前沿报告。他从内外宏观环境入手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多重挑战,进而研判新发展格局构建过程中孕育的新经济发展机遇。会上,朱克力博士从“一个基点(双循环战略)”、“两大抓手(消费×科技)”、“三破三立(新经济法则)”、“四维整合(新场景再造)”、“五新驱动(高能级跃迁)”等五方面讲述了“数字”经济特点与新经济发展形势。
扩展阅读
36氪研究院 | 2011-2020年中国新经济十年回顾研究报告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技术变革下的未来医疗 | WISE2020新经济领风者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