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百度、阿里……大厂造车是下一个“智能手机”?

36氪浙江的朋友们·2021年05月22日 08:38
这一轮造车潮的胜者,赢得的不只是智能车市场,而是整个物联网市场。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每日商报”,作者 祝云燕 朱光函,原标题《造车新势力来袭 智能车“未来已来”》,36氪经授权转载。

在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电动汽车成为全场主角。

在车展前夕,“不造车”的华为在一条7分27秒的视频中展现出了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令人们感到讶异和兴奋,“未来已来”的氛围被充分渲染。

在车展现场,包括广汽集团、别克、本田、日产汽车、东风悦达起亚、雷克萨斯等在内的多家车企纷纷表示要在五年内迅速加大电动汽车在汽车总销售中的占比。而在本届上海车展中,各种造车新势力正在纷纷进入造车市场,成为汽车产业电气化、智能化变革的排头兵,这当中有小鹏、蔚来、理想等头部造车新势力,还有比亚迪、欧拉、极氪、赛力斯等头部或背靠头部民营车企的品牌,更有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一时之间,跨界造车的话题被人们热议。

实际上,在这些造车新势力中互联网企业占到了相当比例,这些掌握了海量大数据、流量和资源的互联网企业究竟能如何造车?

4月19日,华为终端官方微博宣布:华为要卖车了——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据介绍,这是一款电驱动力强,增程跑得远的首款高性能电驱轿跑SUV。在纯电模式下,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可实现续航180公里(NEDC),满足城市日常通勤;最长可实现1000+公里(NEDC)续航。据悉,该款车在华为消费者业务官网便可预定,并陆续出现在华为各地的线下专卖店中。

第一次卖车的华为成绩非常亮眼。4月23日,赛力斯发布消息称,华为智选SF5开售两天,订单突破3000辆。

什么概念?记者了解到,赛力斯品牌是小康股份推出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此前销量不温不火。小康股份产销月报显示,今年1月、2月和3月,该公司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1275辆、529辆和2815辆。

这意味着,开卖两天的订单已经超过今年以来任何一个月的销量了。

其实,华为智选SF5不是华为“造”的第一辆量产汽车,而是第一辆在华为官方售卖的汽车。此前,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极狐联合华为在上海发布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

该车型的起售价25.19万元,最高配价格34.49万元,其中华为HⅠ版起售价38.89万元,高配版售价42.99万元。还有上汽R汽车也宣布家族新车型 MARVEL R会在今年一季度上市。这台车是上汽牵手华为在5G技术在SUV车型上的首次量产演绎。官方介绍中,其采用华为5G T-Box并实现X2X智慧出行,享受5G智能座舱,并且还可以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量产。预售起步价为22万。

有意思的是,从和车企技术上的合作,到和车企销售上的合作,华为方面始终强调:自己不造车。

华为2021年的五大发展战略中提到,华为正在与车企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包括与北汽、长安、广汽三家伙伴进行深度合作,用HUAWEI Inside的方式跟车企打造子品牌。也就是说,华为会作为智能部件供应商,把华为的自动驾驶硬件、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带进更多车企的产品里,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阿尔法S华为HI版等就是最直接的证明。今年4月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与全球主流车企建立了广泛合作,携手200多家产业伙伴共同发展,他说:“明年上半年,大家会看到有大量的车上市”。

动辄100亿元、100亿美金、500亿美元

小米、百度等互联网科技巨头放手一搏

和华为的“默默造车”不同,小米造车十足高调。3月30号,小米发布字数不多但信息量巨大的公告:10年投资100亿美金、所有的钱都由小米自己出、雷军亲自带队,担任智能汽车业务的CEO。要造出“年轻人第一台车”的小米虽已高调入局,但具体模式和布局目前还不明朗,业内人士大多猜测,小米也会和车企合作。值得注意的是,百度、阿里、360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入局造车,背后都有车企在“撑腰”。

不过,各个互联网科技公司在造车上的投入程度、涉猎深度都不一样。去年11月16日,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浦东新区共同投资的造车项目公布,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这个项目的创始轮融资达到了100亿元,阿里巴巴已经明确表示加入这个电动车项目。” 上汽高层透露,在该电动车项目中,上汽出资54亿,浦东张江出资18亿,阿里出资18亿,其他出资28亿。

而最近官宣要造车的360集团,同样携手了车企——哪吒汽车。“我们选择的是联合造车,而不是自己造车”,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直截了当地表述 ,“就是希望以互联网对传统汽车进行基因重组,编辑出全新的智能汽车基因”。

相比阿里和360,百度则更加“亲力亲为”。今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集度汽车”,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虽是整车制造商,不过百度仍旧选择了车企——吉利控股集团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集度汽车CEO夏一平透露,他从集度汽车公司成立开始想得最多的事,就是怎么把集度汽车这艘“大船”开好。他表示,目前集度汽车核心团队已经就位,约有100人,包括北京和上海两地都有研发人员。而到明年年底,集度汽车计划将规模扩大到2500-3000人,其中包括400-500名软件工程师。“在未来的五年,集度汽车预计将持续投入500亿人民币”, 预计在明年车展,集度汽车将亮相自主研发和设计的电动车,并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但是否释放全部能力要遵循未来法规”。夏一平在采访中透露,未来每1年到1.5年,集度汽车都会持续推出新的车型。

关于百度和吉利的合作,夏一平表示,对于集度而言,吉利是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不断加深技术合作,以实现技术共享。集度汽车在做好主导工作的同时,会沿用吉利的供应链网络和资源,根据产品需求使用吉利最新研发的纯电动架构浩瀚SEA,并进一步针对技术细节做出相应的改进和研究。

对于近期的造车热,他认为不应担心小米、华为、苹果等企业加入造车行业,“一个新兴市场在早期不存在强烈的竞争,而更应该是大家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大做好”。 夏一平始终认为,未来的车企竞争核心在于质量把控和成本控制,而整体效率提升是体现商业竞争力的最好方式。

智能汽车是下一个“智能手机”?

有人总结巨头们纷纷涌入造车赛道的原因,是因为这一轮造车潮的胜者,赢得的不只是智能车市场,而是整个物联网市场。大部分人认为,未来所有的产品一定是智能化、互联化的。就比如,买了小米产品的用户往往会“入坑”更多小米生态的产品。而在未来,这个关键的“大件”就是汽车——可联网的智能化电动汽车。

“继电脑、手机之后,智能汽车有望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车联网也将成为继移动互联网后的下一个超级入口”,5月11日,周鸿祎吐露了布局智能汽车的基调。在他看来,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以及车联网安全,也必将成为未来360大安全生态的重要版图。而雷军在调研的时候也曾听说过一个有趣的说法:智能汽车是一部大轮子的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一样,作为新的移动终端,智能汽车所引申出的娱乐消费、社交、支付、出行等场景对各大企业有着巨大吸引力。

此外还有被传造车项目还在“水下”的滴滴,不久前落地了专为共享出行场景设计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其沿用的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做农业是慢的,是春华秋实的,不是快餐式的。

2021-05-2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