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兴趣,我不服气,于是我创业|创业青年请就位
如今的年轻一代,掌握事业主动权,创业是最好的方式。
本期“创业青年请就位”,我们邀请到了两位“不甘安稳”的95后年轻创业者。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能为想要创业、正在创业路上的年轻人提供些许借鉴。
“不想打工,创业开始吃了不少苦头”
李琪恺 25岁 费尔马科技创始人
创业难,农业领域的技术创业更难。
201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我选择的是农学专业。
什么时候开始有创业想法的?在大学期间。大家都知道,浙江大学的创业氛围相当浓厚,这多多少少对我萌发创业想法还是有影响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其去当一个打工人,我更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所以选择了科技创业。
右一为李琪恺
在本科期间,我参与了计算生物学和农业大数据相关的科研项目。当时有一个科研实习的机会,我申请了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实验室访学。半年里,“工科”出身的我,对技术很执着,自己也逐渐发现,应该把科研和产业做更深度的结合。这一发现促使我坚定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访学回来后,我立刻着手成立了费尔马科技公司。我们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机器人以及大数据技术,研发了一款用于水下养殖管理的数字鱼,为渔民、农业金融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建立“数字鱼-农业大数据-农业借贷-农业保险”四位一体的水产养殖数据服务体系。
一开始,我们还未建立完善的产品技术架构,缺乏行业资源和产业经验,初期产品很不符合市场需求,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项目推进很困难。
两年来,对于我来说或许会是最难忘的阶段,所收获的或许比在职场中多得多。
当然,我个人其实并不提倡毕业后盲目创业,对于95后创业者来说,市场竞争激烈,成功并不容易,当你想要创业时,你应该想一想:
你对这个行业有多么深刻的了解?
你的技术真的符合市场需要吗?
为什么在这一时刻而非五年前或五年后开展你的创业项目?
“不服气的打工者”
李华兵 26岁 凌像科技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我高中时看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个观点:现代高等教育,虽然在技能层面培养了人才,但绝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充其量只能做个高级打工者。当时听到后我很不爽,心里很不服气,我的想法是“凭什么我就只能做打工仔?普通背景的我,难道就不能闯一闯吗?我想干出一番事业。”
2013我考入了浙江大学光电专业,2020年硕士毕业。大学期间我开始把这种“不服气”转变成创业的想法,而且越来越迫切。
左四为李华兵
我和研究生导师聊起过创业的念头,得到了导师的支持,这是推动我有勇气创业的主要原因。
毕业后我就开始创业,成立第一家自己的公司——凌像科技,主要做新型3D视觉传感器软硬件研发,用嵌入式算法的技术优势提升产品小盲区、低功耗、高帧率且低运算资源消耗等特性,应用于低速无人车、AGV以及智能仓储等场景。目前我们已完成样机的研发工作。
我们项目成立一年多,但研发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这一年多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作为95后创业者,我们背负着很多压力,从学生快速转变成公司管理者,经历了众多创业者的困境。
初期,我胆战心惊,无社会经验,尤其是没有社会资源、人脉资源,最关键的一点是欠缺市场洞察力。当时,我们一直在思考技术能为市场带来什么,实际上,是市场需求决定技术如何落地。
随着创业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态也在逐渐转变,开始思考公司所在的3D视觉市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对于95后创业者来说,路还很长,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业者入局,甚至不久的将来还会有00后、10后。
创业需要有一颗强大内心,对于失败和窘迫我们都要学会坦然面对,因为这可能会是你日后前进道路上的常态。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