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西安,GDP14000亿以上!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遇西安”(ID:xaic2018),作者:刘军伟。
步入“十四五”的西安,未来要怎么发展?
随着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公布,西安版的“十四五”规划,何时出炉,本土舆论场也是翘首以盼。
3月22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刊发了《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
80页,万字长文,是西安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西安发展的行动指南。
那么,2025年的西安,是什么样子?
1 、五年增长3980亿元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陕西、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这样的表述,可能不利于理解。通过经济指标的解读,或许更加清晰。
比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上,对比2020年的数据来看:
2020年,西安GDP为10020.39亿元;2025年的目标是14000亿元以上。即,五年要增长3979.61亿元。
并且,“十四五”规划的主要指标表上,部分指标增长幅度突出。
如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3%增加到1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5200个,增加到12000个;进出口贸易总额由3473.84亿元,增加到4500亿元;
还有一些事关民生的指标。
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7万元,增加到5.3万元;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力)医师数由3.77人,增加到4.27人。
在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上,规划也提出了相应的目标。
如做强支柱产业,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1000户以上。
做大新兴产业,到2025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再看看上一个五年的成就。
西安的“十三五”目标是:GDP9000亿,实际完成为10020.39亿元,超额完成了目标。
当然,西安的“十三五”成就颇多,从综合实力、创新驱动、改革开放、文化软实力、生态环境、城市形象、社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如深化改革开放上,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第五航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144小时过境免签城市,缔结国际友好交流城市39个。
回到“十四五”的规划上,上述几个方面的发展,比重依旧在加强。
2 、十一个领域统筹发力
制定“十四五”规划,为何要提出2035年目标?
十九大提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西安未来五年的远景目标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短期、长期目标都有,接下来,就是朝着目标努力。
“规划”除明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之外,还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突出扩大内需、加快补齐对外开放短板、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和安全等10个方面(篇章),明确了未来城市建设需要强化发力的领域。
如在创新驱动上,打造高能级创新策源地,以电子谷、智慧谷、西部科技创新港、翱翔小镇、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泾河新城院士谷等为核心,打造环大学科技创新经济带、大学科技园。
在国土空间布局上,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并以西安—咸阳一体化为核心,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向周边城市延伸,打造现代化都市圈。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型经济开发体系;
重点如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上,加快“数字化中欧班列”建设,加强汽车、电子产品、硅片等高附加值货物进出口;
再如民生领域,以教育为例,到2025年, 西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7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占比在50%以上;
就业方面,推进就业质量提升,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30家以上,培育形成10-15家在全省乃至西部和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到2025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定在2000家以上;
……
“十三五”期间,西安稳扎稳打,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也为“十四五”发展,打好了根基。
站在新的起点,西安正以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在国家战略、大目标中,找准定位,谋划发展。相信五年后,西安会以一个全新的姿态,站在世界城市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