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7.4%!这些数字值得关注
日前,西安高新区公布前三季度生产总值2418.83亿元,同比增长7.4%,经济总量分别占到全省的10.2%和全市的28.3%。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占比超半数的数据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0.5%,还有一个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全市占比50.1%。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50315件,占西安市57.8%。
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正是高新区“5561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产业组成。当前,聚焦“55611”特色产业体系,高新区正在不断加快建设新的产业集聚区,强化片区内部重点功能板块。因此,丝路科学城和丝路软件城应时而生,各司其职,为高新区形成统筹联动、产城融合的功能布局体系搭建起南北“双城”支点。
加速成势!项目带动、产业先行
就在10月底,陕西统计发布了一篇关于前三季度投资运行解读,在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全省新基建投资的分析中,肯定了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建设项目的明显带动作用。除此之外,陕西省近期召开的全省前三季度经济形势会议上,也对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其中,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是丝路科学城发展高技术产业、硬科技产业的代表之一,该项目是通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窗口指导”评审的重要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补足和完善陕西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我国半导体硅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和半导体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高新区承载“双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域,丝路科学城紧抓“双中心”建设机遇,不断完善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搭建,为助力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科创中心的核心支点、引领西安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升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能级和竞争力贡献力量。
目前,丝路科学城已经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光电子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卫星应用产业、大科学装置等为主的产业集群。
丝路科学城向北,承载着“2+5+N”产业体系的丝路软件城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作为“四个高新”建设主战场、“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重要承载地,丝路软件城以建设“智慧产业新高地,幸福生活新家园”为目标,积极谋划项目建设,着力以高质量项目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当前,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项目已经全部封顶,计划年底完工。项目聚焦物联网传感技术、汽车电子、机器人、系统平台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为丝路软件成打造“2+5+N”产业发展格局提供强劲助力。
此外,华勤技术西安研发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园,中电科太极西安产业园项目已于9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加速释放!科技创新发展硬实力
“发展优势”“加速释放”前三季度,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50315件,占西安市57.8%。
11月3日,在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高新区公布了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周年成绩单。三年来高新区GDP迈上3104.2亿元,年均增速达13.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6%上升到近8%,硬科技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
2023年,西安市获批建设“双中心”,西安高新区成为全国唯一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科技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以丝路科学城为承载,自规划发布以来,丝路科学城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在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贯彻全区以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助推“科创高新”建设发展。
尤其是“双中心”核心区建设启动以来,西安高新区聚焦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积极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持续释放硬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硬科技产业实力。
其中,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成后,将助力构建我国天地一体化授时体系,带动计算机、通信技术、天线技术等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先进阿秒激光设施预计产生的阿秒脉冲可达国际最高水平,将为基础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全新研究手段,推动我国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原始创新和重大应用。
已建成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奕斯伟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正在全力推进的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等项目也将为光子、空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创新驱动力。
加码幸福!解锁“家门口”的便利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民生项目建设方兴未艾。
丝路软件城以“城市绿化”“文化场域”“商业服务”提升城市品质,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加码。
“绿色会客厅”、城市文化空间、商业配套......在以绕城高速、西三环、科技八路、科技二路为主的“八横十纵”路网体系连接下,各类配套设施被串联起来,也将人们的生活无缝衔接。
在丝路科学城,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院区)·高新区人民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等综合性医院,以及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在内的“三级医疗体系”逐步搭建;高新区第二十二幼儿园、高新区第三十一小学、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等新学校建成投用;还有大仁遗址公园、梁家滩运动公园、永安渠海绵城市公园等公园陆续开放,“出门见绿”初步实现,海绵生态城市、分布式能源站、污水处理厂、有轨电车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建设......“南北”双城支点,正在统筹联动,描绘出产城融合、幸福加倍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