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抢人大战”后,杭州高层次人才涌入浙大和阿里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允九数据(ID:gh_0a4eee3b5588)”,作者 方圆,原标题《杭州高层次人才发展地图》,36氪经授权转载。
近年来,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纷纷掀起“抢人”大战,送钱送户口送补助,“抢人”对象不仅仅涵盖高校毕业生,还包括行业杰出人才乃至国际顶尖专家。杭州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如何,梳理出大数据背后的四大特征,关于动态分布行业领域应有尽有。
杭州人才总量突破两万名,年均引入超千名市级以上领军人才
1
我们统计了2016年到2020年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系统公示的人才数据,结果表明,近5年杭州市人才加速涌入。从2016年到2019年,新认定高层次人才年均增长约为71%,2020年 “抢人”速度惊人,增速达356%,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2907人。
2
从人才类别上看,E类人才数量最多,接近2.3万人,占81.0%, E类之外的A类、B类、C类、D类人才之和占19.0%。
最引人注目的A类人才,除了最高可获得800万的住房补贴外,还有落户、子女就学、项目补助、医疗保障等多种优惠待遇。
凤毛麟角的A类人才,自2016年以来,保持约半年仅一位的速度,共引入12名,占总人才的0.03%,其中,以施一公、刘清侠、中科院院士SUNLICHENG等为代表的7位国内外顶尖人才去往高校、研究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布兰卡·武切蒂奇、程泰宁等5位顶尖人才去往了杭州企业。
3
所以从人才流入数量和趋势上看,杭州表现出了强劲的人才吸引力,高级人才、杰出人才和外顶尖人才加速流入。组成结构上,领军人才(D类及以上)每年约引进1200名,占比接近两成,为行业突破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余杭稳居杭州人才总量第一区(县),江干对于领军型人才吸引力最强
外面杭州与武汉、南京等众多城市“抢人”大战如火如荼,市内余杭、萧山、富阳、桐庐等区县频繁更新人才补贴政策,加码补贴力度, 杭州“抢人”大戏也是异常精彩。
4
从市内“抢人”结果来看,余杭区以6113人勇夺第一,占19%,滨江次之,4390人,占13.3%;萧山区第三,4301人,占13.1%。
而淳安、桐庐、临安“抢人”能级则显得较弱,其中淳安县数量最少,约占杭州市的0.8%。
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和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作为行业领军人物或管理人才,是重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对行业发展乃至地区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从国家级及以上领军人才(A类及B类)流向上看,江干区依托高校和产业园区吸引最强,五年共计88人,占20.2%,其次是滨江区,79人,占18.2%,余杭区第三,59人,占13.1%。
淳安县和桐庐县对顶尖领军人才吸引力较弱,每个县五年仅引入6位B类人才,在全市中占比不足1.5%。
所以从“抢人”大战的结果来看,杭州各区拉开了较大差距。这其中以余杭区风头最盛,滨江、萧山旗鼓相当,争先恐后。
大量人才涌入信息企业和医教行业,浙大系和阿里系企业“抢人”风头强劲
这么多高层次人才涌入杭州,他们流向了哪里呢?
5
从上面这张杭州高层次人才去向来看:
杭州企业吸纳了最多高层次人才,占约58%(其中28%的人才去了信息技术行业,20%去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15%去了制造业,公共设施管理、和农林牧渔业高层次人才较少,占比不到0.1%。)。其中阿里系主要包括阿里巴巴(杭州)、天猫、淘宝、支付宝、蚂蚁金服等企业,占比约14%。
其次是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占19%,其中浙江萧山中学(90人)、杭州江南实验学校(73人)和浙江省桐庐中学(71人)引入高层次人才最多。
排名第三的是各类医院,占7%,其中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66人)、杭州市中医院(169人)、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163人)位列前三。
排名第四的高校吸引了约6%的高层次人才,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占34%,西湖大学占16%。
企业“抢人”大战中阿里夺冠,平均每7个高层次人才中就1个是阿里人。提起阿里系,就自然提到杭州又一大派系:浙大系。
根据浙大校友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5月20日,浙大系企业家担任上市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级别266人,管理或控制了234家主流上市公司(含A股/港股/美股等,不含新三板)。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浙大系相关企业共有837家,阿里系企业更多,为1126家。“抢人”大战中,浙大系和阿里系表现如何?
6
从阿里系和浙大系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上看,阿里的淘宝和天猫人才吸引量均超过了1500人,排名前5中阿里占据了4席。浙大系中,大华股份引进人才排名第一,引进高层次人才288人,其次是海康威视、浙大建筑研究院。从公司性质上看,阿里系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浙大系更为多元,旗下的软件、硬件企业均有上榜。
总的来说,高层从人才大量涌入杭州的互联网企业、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为杭州的经济、人才和社会发展注入充沛活力,信息技术和科学研究蓬勃发展,但我们也看到公共设施和管理方面人才的相应不足,未来需加大薄弱行业的引才力度。
基本形成“一心三廊多点”的人才分布格局,一半以上的人才集聚于杭州主城区
上面我们回答了人才主要去往了哪些行业,流入了哪些区县,但是更为精细的,他们去往的是未来科技城还是钱江新城?抑或是周边的富阳、桐庐?毕竟人才是地区发展的引擎和创新源泉,是城市发展的晴雨表。所以,杭州的“明天”在哪里?这可能大家更为关心的问题。
7
从杭州市人才分布图上看
主城区是人才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区域,集聚了全市52.8%的高层次人才,70.0%的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100%的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是全市经济发展和创新的主战场。高层次人才聚类分析共识别出14个高值集聚块,其中钱塘新区范围最大,湖滨-武林地区人才集聚最为密集,集聚斑块最多,是杭州人才引力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
杭州高层次人才分布存在显著的廊道效应
富春江沿线聚集了大量人才,共识别出富阳区富春街道-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桐庐经济开发区3个集聚块,廊道长度最长,辐射范围最大,沿线核心节点将会成为杭州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
其次是未来科技城人才走廊,识别出临安经济开发区、未来科技城、联胜路、古墩路、环浙大共5个集聚区,集聚区人才密度高且廊道延伸较长,辐射范围和发展空间大,是杭州未来发展的重要板块;
东向的钱塘江人才走廊形态和规模发育成熟,其中沿浦、长河、钱江新城、西兴、白杨、下沙、钱塘新区共7个集聚块,主要依托沿浦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区(滨江)、钱塘新区,亚运会将持续放大钱江人才走廊的水陆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沿线板块快速发展;
除了三条廊道外,还发现几个显著的人才集聚区
以余杭经济开发区和临平新城为中心的人才引力核。依托经济开发区和新城的带动作用,在南苑街道-临平街道-东湖街道交界处集聚大量高层次人才,同时,随着杭嘉一体化和杭海城际铁路的开通,将带动片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萧山北干-城厢为核心的人才引力核。依托滨江强大的辐射能力和萧山行政中心的双重辐射下,在杭绍地铁开通、杭绍同城步伐的加快这一背景下,这片区域将形成杭州的另一发展级。
“从‘西湖时代’向‘拥江时代’,一个不仅以西湖,还以钱塘江为纽带的新杭州,正在人们期待的视野之中。”
而人才 “一心三廊多点”的分布格局仿佛在告诉我们,未来城市创新驱动的发展,将会最先以点的形式进行突破,进而辐射整个片区,最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主城区仍将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阵地,下沙、临平、三墩、五常、北干、富阳等人才集聚区域将是下一轮城市发展的突破点和重要“窗口”。同时,以富春江、未来科技城为代表的人才走廊将通过廊道内更为频繁的物质和信息交流,汇聚创新动能,在杭州未来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科技城时代”、“大钱塘江时代”以及“新城时代”即将来临。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