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授受不亲?

半熟财经·2021年03月05日 19:33
公司该不该管职场异性交往?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ID:Banshu-Caijing),作者:顾翎羽,编辑:余乐,36氪经授权发布。

如何“尴尬和礼貌”地拒绝同事别有用心?“宇宙行”出了一本职场“反套路”图鉴。

“避免异性单独约饭、避免异性喂食”“避免单独送异性同事或让异性同事坐副驾驶”“避免团建、下班后异性单独相处……”

这些规定来自中国工商银行创研中心致全体员工的倡议书。倡议书共有10条规范,表示要恪守异性相处尺度,拒绝职场“零”距离。此举引发网友热议,一些观点认为划定距离的倡议有利于遏制职场性骚扰事件。也有观点质疑涉嫌侵犯员工合法权益。

在直男聚集地虎扑,有高赞表示,“有点像幼儿园小朋友学习的图册,总结一下:先单独约吃饭,女生坐副驾,对她用爱称;不时表情包撩骚,不经意举止亲密;时时赞妆容好看,偶尔送暧昧礼物。不出三个月,告别母胎solo。”

这是否表示,在同事的交往之中,一些行为本身就具有暗示意义?这些行为发生在职场合适吗?公司的倡议,是防微杜渐还是过于上纲上线?

有话可说的“职场人士”,他们怎么看?

“不是问心无愧就行了”

“领导当时是在追你吗?”

结束毕业实习后,另一名曾经共事过的实习生私下里问小夏。她们同期入职某互联网大厂,同样希望通过实习转正,但是对方早早就离职退出了竞争。过去,小夏一直以为对方是因为有更好去处才离开,但是听到这个问题,一时间,她感到尴尬极了。

答案是肯定的。

秘密开始在一次加班到深夜后领导送她回家。或许不能用“追”。但是她和领导之间确实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存在:隐藏在她每天都不重样的精致妆容和穿搭里,下班后她坐在领导车子副驾驶上的时光、甚至是团队聚餐她坐在领导对面时两人不经意间的目光对视。

“我一直觉得问心无愧。”小夏认为,领导单身、帅气、年轻有为,她喜欢他是合乎情理的,并不是为了转正留用。两个人一直足够低调,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但是听到这么问,我才知道自己天真,不代表别人认为我天真。”

职业名声至关重要。这种名声最直观的积累就是平时和同事互动的专业度和状态。小夏认为,在职场里进行男女交往,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论双方是否你情我愿,在外人看来,都蒙上了权力和交易的影子。

如今,小夏转正了,也结束了那段地下恋情。回过头来看,她发现当时领导的行为“其实是模板化,是有迹可循的。”不过她依旧感激这样的成长教育,“经历过,日后就看得清楚多了”

被同事议论、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职业前途……很多人不知道职场交往可能招致的后果。毕竟,只要是人与人的连接,都会有各种因素介入,情感只是其一。

然而,权力也是其一。一些观点认为,在资本密集的行业里,通过男女关系获得利益,或者用利益来获得男女关系,是常见现象。有些员工往往初心并非如此,但是在环境里很难独善其身。

员工在职场里结识并发展出爱情,这是不可控的。可控的是防范滥用职场资源侵犯他人权利的风险。比如以爱情为名,行骚扰之实;或者是在工作中注入人身依附关系。

问题是,边界在哪里?

越界行为往往有迹可循

在这份工行的倡议书里,右下角用三种灯提示,为交往的等级划出了界限:

图源:中国工商银行《恪守异性相处尺度 拒绝职场“零”距离》倡议书

越界行为往往有迹可循,供职于医药外企的Ashley认为应该防微杜渐。她曾经在职业初期遭遇过主管的咸猪手,“实验室都是密闭空间,之前对方借着指导实验的名头离我特别近,我本来就很不舒服了。“尽管如此,碍于尴尬和对领导权威的恐惧,Ashley什么也没有说,

她的沉默导致了“直到有次,他突然开始摸我大腿。”忍无可忍的Ashley将此事捅给了更高级别领导,此时,她发现过去自己担心被主管报复的恐惧完全没有必要。

如今,已有多段工作经历的Ashley认为,比起个别人的逾矩行为,言语上的“开车”才是无处不在的。大多数时候,同事们并不会上纲上线,只是认为这是一种活跃气氛的需要。甚至,“一说太过,开玩笑的人还会说女生要是听了觉得不舒服,我们有内部举报,可以举报的”

目前,对于这种言语上的“灰色空间”,如果严重到司法程度,中国的司法裁判标准尚不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王天玉博士在《妇女研究论丛》中撰文称,应建立实体和证据两方面的标准,在实体上考察性骚扰对被骚扰者和用人单位两方面的损害,在证据上考察用人单位内部证据能否形成互相印证的证据链,并逐步建构以用人单位为中心的争议处理模式和以用人单位内部证据为中心的证据标准。

不过,“软柿子就是容易被捏。”Ashley认为,职场新人往往不懂得拒绝,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不懂得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而这三点不仅对于保护自己,对于胜任工作也至关重要。“没有什么工作是非做不可的,如果有不舒服,就应该马上说。”

“我当然是个柔弱的女孩子,但是工作中,我希望自己是去性别化的。这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

针对职场交往,大型企业往往存在着有着严苛的管理和监察制度。

性骚扰通常被明令禁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的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因此,在我国,职场性骚扰争议的主体结构是骚扰者—用人单位—被骚扰者,用人单位需承担性骚扰的证明责任。

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宋承表示,倡议不是硬性制度,不过,即便公司里设有具有强制力和处罚后果的制度,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如果有男生多次邀请女生下班吃饭,可能会被认定为性骚扰并予以处罚,还有的公司有类似于不能称赞女同事外貌之类的规定。对于这些规定,“执行力度和落实情况比制度本身更重要。”

企业该如何防范职场性骚扰的风险? 劳达laboroot咨询顾问殷花在《人力资源》撰文称,企业应当建立防止职场性骚扰的保护机制,也应明确处置此类问题的流程,如情形严重,也应及时报警或通过其他司法途径处理。

同理心和界限感

拒绝职场性骚扰是所有公司的共识。然而,公司可以禁止职场恋爱吗?在这个问题上,各个公司的做法就截然不同了。

2014年,一名网友在微博上称因参加《非诚勿扰》节目,被其所在公司认为是不安定因素,进而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对此,《劳动报》点评称,婚姻恋爱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企业无权以此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公司有规定“禁止办公室恋情”等,这些规章制度一般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是你情我愿,公司没道理禁止,但是公司可能会为了防止内部利益冲突,要求换岗或者报备等。”前述律师表示。

《劳动报》认为,有的公司规定员工之间恋爱结婚必须有一人离开,这一点没有法律依据,就算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也不行。不过,公司尽管不能禁止本单位员工恋爱结婚,却能合理限制恋爱结婚后双方在一起工作。“因为双方在一同工作或有上下级关系,的确会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对其他员工也不公平。所以,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变动工作岗位,双方为此发生争议的,应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其调岗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另外,单位还可规定有关同事之间恋爱结婚必须及时向公司报告,否则作违纪处理。”

“办公室恋情的默认规则很简单,不要在一家公司一个部门,双方走一个就行,这种事一般处理起来都很低调。”在采访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金融公司部门管理者告诉我。

提倡“拎得清”的职场氛围无可厚非。HR创新科技企业CDP集团首席运营官侯菲律告诉我,能够理解提出“倡议”公司的苦衷,一方面不敢通过硬性规定干涉到员工个人领域,另一方面又想对员工日常交往做出规范,避免潜在风险。

然而,公司单方面的倡议未免有些苍白,也会给异性员工之间制造不少尴尬气氛。许多人认为,职场交往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最重要还是要看双方身份。一般来说,职场情侣的主要问题是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但如果双方地位相差悬殊,就很难不让外人怀疑职级较低的一方存在为自己谋利的可能。对于办公室来说,这种情侣/夫妻往往被认为是利益团体。

正因如此,很多国际化公司的惯例,是情侣/夫妻不在一个团队工作,既为了避免个人关系造成对他人潜在不公平的避嫌,也是当事人表现投入职业不被个人感情影响的一种态度。

“爱情是美好的,可职场讲究的是秩序。”侯菲律表示,在中国,年轻人在职场结识靠谱异性的几率肯定比其他场合高。“发乎情、止于礼”,但是,职场自律和自尊,同样值得推崇。

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对职场交往明令禁止。在采访中,一位国企HR表示,尽管不提倡同部门员工交往,但是集团不同子公司之间会有内部联谊,“这样还可以增加员工稳定性。”另据一位大型科技公司员工透露,内部员工论坛有婚恋板块。“我每天从早到晚都呆在公司,再禁止我在公司找女朋友,这是要“注孤生”了。”

职场应该尊重人和保护人,出于善意,无关爱情。

或许,我们缺乏的不是一纸倡议,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和界限感。

(应受访者要求,小夏、Ashley、宋承为化名)

+1
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同时削弱腾讯、快手、B站的机会,张一鸣要不要?

2021-03-0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