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维纳斯” 「维思顿」开创数字化仿真智能矫形
成果名称:智能脊柱矫形支具
技术领域:智慧医疗、新材料
研发单位:青岛维思顿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需求背景:技术、商业合作及融资
联系方式:186 7890 6532
脊柱侧弯是一种严重影响孩子骨骼正常发育的躯体畸形疾病,会减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积量,还会降低身高,是危害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脊柱侧弯的病人超过800万人,80%在10岁至15岁发病,每年新增30万。在维思顿从今年开始在青岛地区的高中和初中进行的公益筛查中,3120名高一,高二以及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脊柱侧弯筛查发现侧弯发生率为3.8%,潜在可能形成侧弯的高达8.7%以上。
传统矫形使用的成型模具采用缠绕石膏取模方式,消耗人力和体力,且大量使用石膏粉污染环境;成型模具主要材质为聚乙烯和聚丙烯,均为热塑性材料,在低温下无法成型;并且在高温操作下影响材料强度。
智能脊柱矫形支具
青岛维思顿结合智能高分子弹性体技术和成博士的计算机人体生物学模型技术,成功研发了智能脊椎矫形技术。该技术制备的产品直接用于脊椎侧弯人群。是IT人体模拟仿真,高分子医用智能材料和医疗康复大健康三大领域的融合。引入数字化模拟仿真技术,打破了该领域高度依赖于专业技师和医师的作坊式商业模式,技术链条具备高度可复制性,技术转化程度很高。
维思顿智能支具制作时采用数字仿真技术,利用3D体扫 + X 光片输入,1分钟即可完成体表数据采集,过程可视化。同时模拟人体生物学仿真,采用数字化方式设计矫形产品。形状记忆智能材料可在60—90度低温塑化,便于反复定型,修整,降低患者开支。
同时,智能支具可通过传感器的云端实时监测,APP后台监控,使医生、支具师、患者家属等从后台监测支具的穿戴情况。治疗过程中,随着侧弯的逐渐好转,压力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通过智能传感器可以更准确得知压力变化动态和改进方案。
青岛维思顿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刘卫东,他曾在美国国家研究实验室工作,主持和参与近20项美国工业界课题,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具有二十年以上的国际化研究背景。签约技术顾问宋立志为北京积水潭、306医院康复治疗师,目前是宋立志脊柱侧弯工作室创始人。
青岛维思顿目前已有实用新型4项,软著4项,预计三年内实现发明专利至少6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
◎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联合36氪启动“2020青岛高新区新技术新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为创新企业和科研单位打通技术、市场、资本的链接,搭建科研成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更多创新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请联系青岛高新区管委科技创新部0532-66966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