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不愿透漏的3个秘密

管理的常识·2020年04月27日 19:03
哪有什么运气使然,一切不过是刻意为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作者 钱自严,36氪经授权发布。

这个世界,对人最大的公平就是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地成功。

很多成功人士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运气,那只是一种谦逊,本质上,一切都是刻意为之的结果。

以下,Enjoy:

前几天我写的一篇文章中(《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冲破阻力的决心》)讲到人生不易,每一步前行都要克服人性的原生阻力,步步维艰。

其中讲到的二条突围之道:激励自我与小步行动,不止一位读者反馈:你讲的两条方法还只是概念,有没有更具体的方法?

今天就讲讲克服人性阻力提升自我的具体方法。

与上次的Resistance(电阻、阻力)对应,这次也从一个英文词说起——Deliberate,它也有二层意思,作形容词是“故意的”意思,作动词是“仔细考虑”,这两个词结合起来,就成了一则绝佳的学习配方:刻意练习。

关于学习,很多人都听说过格拉德威尔著名的1万小时法则,你要成为某个领域大师级的专家,必须得付出1万个小时的持续训练。

1万个小时什么概念,你如果每天的8小时全部投入训练,那也要1250天,三年多呢。如果你是业余学,每天坚持2个小时已经很了不起了,那也要花15年。

听着是不是很气馁?

还有更扎心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德森·艾利克森在与科学医学作家普尔博士合著的一书《刻意练习》中更是指出:像拉小提琴这样的高难度乐器,1万小时仅仅走完了一半的艰难历程。

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也给出了一个好消息:如果我们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训练自己,就可以大大缩减成功所需的投入时间。

比如有个叫史蒂夫·法隆的人,只经历了200个小时的练习,就成为当时世界上能记住最长数字串的第一人。

刻意练习,就是经过仔细考虑而做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每一次练习都是故意而为之的。

与此相反,很多人做的简单重复性练习,每次都只是在做低水平的重复,练得久也未必练得好。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学外语。

一提起学英语,绝大部分人的回忆是痛苦与无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中学再到大学,前后加起来有十几年,单词也没少背,习题也没少做。可在公园里碰到一老外,本想和他介绍一下家乡值得自豪的名胜古迹,可一开口,就突然没词了。

好,今天就聊聊学外语这个话题,其实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技能的学习便可以如法炮制了。

我照着《刻意学习》这本书里讲的一些法则,结合自己学英语和德语的体会,总结了下面这个3F法则。

Focus,有重点

既然是刻意练习,一定要瞄着自己的薄弱关节,猛攻短板,短板一旦拔高,整体水平可以上一大截。

我们国人学英语的一个痛点是,很多词都懂,但是不会说,学的是哑巴英语,口语严重滞后。

在一个具体的对话场境中,即便想说,也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迸,这种感觉像是一个口吃者,结结巴巴地,才说几句就没信心讲下去了。

我有一个方法推荐给大家,就是加点润滑剂,掌握一些常用的套语,一些连接单词的固定搭配。这些套话练熟了,一下子一个完整的句子就出来了。

比如,in terms of(至于),so long as(只要)等等。其实,常用的套语你把它列全了,不过二三十个,下面的图我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大家不妨可以试一试,这些固定搭配练到脱口而出的时候,你的口语便会有一个飞跃。

前两天读到一篇C罗年过三十如何持续竞技状态的文章。

职业足球运动员过了30岁,速度与力量都会下滑,但是34岁的C罗在最近的一场比赛中展现了超凡的体能,以神级的弹跳力腾空近1.5秒,头槌建功。

与C罗做过队友的摩洛哥后卫宾拿迪亚透露过这样一个秘密:

在一周双赛的密集比赛期,C罗在比赛后会留在训练中心泡冰水浴,消化乳酸以缓解肌肉疲劳。

这个冰水浴,就是针对年长运动员肌肉疲劳恢复慢做的刻意练习。

很多讲扬长避短的书,读来要小心。对于无法分割的系统性能力,一定要刻意对付短板。

想一想,C罗的冲刺能力没了,快速反击出现抢点机会时,他的射术再精,若是脚步跟不上,一样无法破门得分。

Frequency,足够的频度

方向找准了,就需要第二个F了,Frequency,得有足够的频度,才能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还是拿学外语举例,重复很重要。当然,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那还不够刻意,刻意练习下的重复讲究多维重复。

学英语,要从听、说、读、写几个不同的管道刺激自己的大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学英语和德语时就使用了这样的多维重复。

n 读:从阅读中摘录生词和好的句法。

n 写:将学到的单词,摘录满一页就自己编5句造句,每句会创造性地组合新学的2-3个单词,然后不是当天就做,放个2天再做,防止recency effect(即时记忆效果)。

n 说:将记录的好的句法整段整段地背,背到能脱口而出的地步。同时,将这些句子一句一句地录在磁带里,包括自己经常混淆的对比。

n 听:开车上班的路上,将自己录的磁带插进车载磁带机里,一边开车,一边听自己录的句子。这样,把过去一周学的单词通过自己造的造句又听了一遍。在开车的时候经常听,每盘磁带我至少听过十遍。

读一遍,写一遍,说一遍,听一遍,这种交叉多维刺激的刻意练习为日后的提取提供了多条记忆回路。

有一次与德国同事开会,我突然迸出了一句经典的德国谚语,而且用的场合也恰当好处,这么说吧,就像一个老外,突然在几个中国人的对话中,随口应了一声:真不是东西。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用我的方法教儿子学英语的刻意练习,根据他当天阅读中摘录的10个单词,给他造了5个练习句子,顺便说一下,把10个没有太大关联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拼成5句有点意思的句子,捎带着还培养了想象力。

Feedback,反馈

前两个F,讲方向的Focus,与讲重复的Frequency,都是自己在练。那自己练得效果怎么样呢?这就需要第三个F,Feedback,反馈了。

反馈需要外人的帮助。学了新的句法,中午与老德坐在一起吃饭时,就试着用上一二句,或者开会发言时,也试着用用刚掌握的固定搭配。

同事的纠正或赞许的眼光,都是一种反馈。反馈在更正发音方面特别有帮助。

没有老外同事的,可以直接到英语学习平台雇个老外做远程陪练。

反馈对于新技能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也有过惨痛的教训。

十年前,我拜师学了太极,我的老师很厉害,山东陈式太极的正宗传人。第一个月,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45分钟横穿整个苏州城,参加他6点开始的晨练。

但是冬天一来,每天5点起床打卡有点坚持不住了。我就偷懒了,反正动作都学会了,自家的客厅也足够大,就在家里练了。

这闭门自练,一练就是六年,直到有一天和朋友一起爬山,突然发现膝盖酸疼得厉害。

后来找骨科医生一咨询,才知道是自己练太极练出了问题。原来我蹲马步的姿势不对,导致人的重心全部落在两个膝盖上,生生地把膝盖给练坏了。

要是练得时候经常有机会出现在教练面前,我的错误动作一定会被及时纠正。适时的反馈有多重要,对于我真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没有反馈的苦练,关键环节上一旦出现问题,那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结语

Focus,Frequency,Feedback,这三个F有点像管理学PDCA中的PDA,规划重点,反复练习,适时调整。这样,每次练习都会在昨天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

学外语,练身体,做项目,每一项新技能的学习,每一个新挑战的尝试,都有相通的精进道法。

就拿曾经尝试过的几件事作为事例,我列下了下面这些事例的3F刻意练习过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要点。

做数字报告,这是我这个财务人每天要做的事。写文案,赢得上司信任,提升工作效率,这些都曾经是我碰到的难事。当然,还有一项最具挑战的,学会与青春期的男孩和平相处。

篇幅关系,我就不一一展开讲了,大家照着表格中的内容看吧。

最后引用一下作者的研究发现:刻意练习可以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一项技能习得的过程,不是打开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而是长出连接的触突。

所以,针对难事的刻意练习,可以让你拥有一颗活力更足的大脑。优秀不是天赋,而是你我都可以习得的一种技巧。

这个世界,对人最大的公平就是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地成功,很多成功人士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运气,那只是一种谦逊,本质上,一切都是刻意为之的结果。

+1
2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更专业的管理知识分享平台,让知识触手可及,让工作与学习更高效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