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安全不能只是口号

36氪品牌·2025年11月28日 19:18
华为乾崑智驾以全栈自研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与海量路测数据,构建起以安全为核心的辅助驾驶系统,成为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从年初电池新国标推出,到近期百公里超5秒提速设定,再到隐藏式门把手的限制性使用,以及接连多次的辅助驾驶监管文件出台,无不在传递出,汽车行业正在摒弃嘈杂、喧闹的营销乱象,回归安全和质量为基准的发展轨迹。

安全是汽车产业的生命线,监管的屡次重拳出击,无疑是对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尤其是早就饱受营销之困的辅助驾驶行业,有力地拨乱反正。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放在辅助驾驶技术行业,同样适用。

技术全链路自研,事实胜于雄辩

当前行业中,恶意攻击、无中生有的言论时有出现,一些汽车评测为博流量随意调整标准、误导公众,破坏了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环境,而国家打击“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的举措,与完善标准体系形成合力,正逐步肃清行业乱象。

当辅助驾驶走进生活,公众最关心:谁在辅助驾驶领域拥有真技术、真实力?

太平洋汽车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展的直播测试,体现出客观专业的标准。在联合测试直播中,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车型表现卓越。智界R7在全部9大测试场景中获得满分,尤其在“左转遇行人”高难度项目中,更以60km/h的刹停速度超出测试标准;问界M8、阿维塔06、岚图知音同样表现优异,包揽测评前四名。

真标准,从不畏惧检验;真技术,自会用实力说话。华为乾崑智驾以全场景满分、极限刹停的“超纲”表现,充分证明了谁是辅助驾驶领域真正的标杆。

这一硬核实力的背后,正是华为乾崑依托全栈自研能力所打造的新一代乾崑智驾ADS 4。该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云端训练+车端决策”协同架构的升级,实现系统端到端时延降低50%,使车辆决策更迅速、响应更及时。

全新的WEWA架构将重刹率下降70%,变道更流畅,加减速更平顺;通行效率提升20%,帮助用户在拥堵路段和高速行驶中节省时间。整体驾驶风格更接近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契合用户对辅助驾驶“更高效、更平顺”的期待,也让系统从“可用”真正走向“好用”。

在场景覆盖方面,城区NCA已适配全国多数城市的复杂路况,能自主处理转弯、并线、超车、避让行人等高频场景;面对暴雨、大雾、强光等极端天气,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仍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打破了部分智驾方案对天气的依赖。

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已升级至2.0版本,支持跨城通勤,实现从家中地库直达目标车位的全程辅助,覆盖高速ETC通行、地下停车场跨层通行、代客充电等环节,全国支持该功能的停车场数量持续增加。无需提前记忆路线,无论是否去过均可使用,预计到今年年底,有望突破100万,包括小区、商超、写字楼和充电站等多元场景,更多停车场仍在陆续接入。

华为乾崑智驾凭借技术更全面、体验更稳、适用场景更广的优势,成为不少车企实现辅助驾驶“弯道超车”的首选合作伙伴。

数据就是最好的例证,截至2025年10月底,华为乾崑已与15家头部车企达成合作,推出35款量产车型,覆盖纯电、增程、混动、燃油等动力形式。华为乾崑智驾不仅得到了车企认可,也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2025年1-9月,华为乾崑智驾以45.2万辆的销量,占据27.8%的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与第三名之和;10月份,华为乾崑合作品牌总销量突破10万台。在35万以上的豪华车市场,其市占率更是达到52.75%,装机量25.9万台,超过其余所有品牌总和。(数据来源:汽车公社2025年1月至9月国内城区领航辅助车型销量统计)

  安全不能是口号,要融进技术和产品血脉

广州车展上,几乎所有发布辅助驾驶的技术公司,即便采用了纯视觉方案,也都将“安全”列为首要标签。但安全,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基于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华为乾崑自诞生之初,便将“safety first”刻入品牌基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说:“无论是车企还是华为乾崑,都要把安全放在最高优先级,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是把安全放在最高的等级。”

这一安全理念,也清晰地体现在其技术路径的选择上。在技术路线上,华为乾崑不押注单一方案,而是坚持多路径融合以保障安全。与某些厂商依赖纯视觉不同,乾崑采用做多激光雷达的策略,同时辅以高清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相结合的感知系统。通过多种传感器协同工作,系统能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全方位感知,再搭配XMC数字底盘中央控制,实现安全冗余。

得益于此,这一方案在面对雨雾、强光等极端天气,或复杂路口、施工区等特殊路况时,适应能力更强,判断也更准确。这不仅从硬件层面为安全打下了基础,也正好满足了辅助驾驶从试验阶段进入复杂现实道路的行业需要。

在强大的感知硬件基础上,华为乾崑智驾的避险能力,主要得益于其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该系统具备全时速(1-150km/h)、全方向、全场景的防护能力,覆盖前向、侧向与后向等多种安全场景。

具体而言,CAS 4.0新增了侧向障碍物防碰撞与驾驶员失能辅助功能。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因突发疾病或疲劳无法操控车辆时,可自动接管,减速停车并开启双闪求助。此外,系统还能有效识别斜穿行人、预判两轮车行为,并在爆胎等突发状况下稳定控制车辆,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

除了前后方向的防护,eAES(增强型自动紧急转向辅助)则在AEB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边刹边避”,提供双重保障。eAES新增支持在无划线路口等道路结构中激活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应对“鬼探头”或行人、两轮车突然穿行等场景的避让能力。

这些扎实的技术投入,最终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成果。截至2025年10月底,华为乾崑智驾ADS已累计帮助避免潜在碰撞超过318万次,时刻守护好用户的生命安全。

正因如此,对车企来说,在辅助驾驶已成为重要竞争领域的今天,选择华为乾崑不仅意味着获得一套成熟的辅助驾驶系统,也等于为产品贴上了“安全可靠”的标签。这正是15家头部车企纷纷与其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据和规模双滚动,护城河越筑越深

华为推出的乾崑智驾生态开放平台,由数据和规模这两个部分相互推动,二者彼此赋能,持续构筑护城河,正形成一种“强者愈强”的压倒性优势。

首先,是数据驱动的“雪球效应”。

乾崑平台通过与越来越多的车企合作(如阿维塔、奇瑞、广汽等),让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车辆跑在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每一辆行驶中的车,都是一个持续收集真实路况数据的“移动传感器”。

截止目前,华为乾崑智驾ADS系统云端算力达到了45 EFLOPS,是目前国内头部的水平,也几乎超过汽车行业公布的算力之和。EFLOPS是衡量云端超级计算平台运算能力的单位,1 EFLOPS就代表每秒可以完成一百亿亿次计算。这个数字越大,说明处理海量数据和训练复杂人工智能模型的效率和能力就越强。

这些云端算力,每天能够处理来自1.2亿公里行驶所产生的数据。

如此规模的资源投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难以轻易承担的。更重要的是,这还只是整个投入中的一部分。从公开信息来看,华为每年在辅助驾驶领域的总体投入,已经达到百亿级别。

这样巨大的资源加持,直接决定了技术研发的深度和产品迭代的效率,也构筑了一道其他企业短期内难以跨越的竞争壁垒。

另外,合作的车企规模越多,上路的车就越多,收集到的海量、多样化驾驶场景数据也就越丰富。这些真实数据是宝贵的财富,它会让乾崑系统的算法迭代和优化速度加快,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更强,用户体验自然越来越好。

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生态大会上介绍,截至2025年10月底,华为乾崑智驾累计辅助驾驶里程已经达到58.1亿公里,累计辅助泊车次数达3.5亿次,多项核心指标国内第一。技术层面,高速L3自动驾驶,已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内测,ADS Max新增防御性驾驶、动物识别功能,ADS Pro实现“越级领先”将正式支持城区NCA功能,进一步提升复杂场景的安全冗余与用户体验。

更聪明、更安全的智驾体验,会直接促进合作车型的销量,促使更多消费者选择搭载乾崑系统的车型规模。这又进一步扩大了数据来源,让数据“雪球”越滚越大。

这就形成了一个更多合作、更多数据、更好体验、更多用户与合作的良性循环。其他数据量小的竞争者,在算法进化速度上很难跟上这个节奏,差距会逐渐拉大。

数据的“雪球”让华为的技术护城河越来越宽,而规模的“磁场”则让生态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两者共同作用,产生了强大的马太效应。

自动驾驶的诞生初衷就是为安全而生,如今,在AI技术浪潮的加持下,正沿着智能方向一路进化,甚至由华为领衔,掀开高速L3的帷幕,窥见无人驾驶的终极图景。

华为乾崑智驾作为行业领军者,清晰知道,智能科技投射在汽车产品上,其核心价值依然是实现对车辆和道路环境的全方位防护。安全和质量是汽车产业的发展生命线,太多企业以营销先行,空喊技术名词和概念口号,并未将安全真正落地。

华为正在从硬件、算法、云端平台投入和技术体系上,全方位构建起了安全能力护城河。

一旦安全技术能力体系建成,再借助数据和规模的雪球,越滚越大,势必将在喧嚣的辅助驾驶行业,构建起难以被逾越的护城河。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新疆银行完成吸收合并汇和银行,承接其资产、负债及员工。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