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用两个字赚了千亿
大部分时候,段永平看起来很谦逊、坦诚。他拒绝被神化,尽管外界关于他的传说一直在流传。但他说自己胸无大志,是个普通人。他不止一次坦白自己“搞不懂”,搞不懂英伟达,也没搞懂谷歌。
只有一次,他没有谦虚。提起网易那笔收获百倍回报的投资,他坐在椅子上,微微晃了晃身子,脸上露出狡黠的神色,说“那当然,我是谁啊?我做游戏出身的呀,我可懂游戏了。”他将这次成功归功于他懂游戏。
从步步高“退休”20多年后,段永平近日罕见露面,与投资者社区雪球创始人、董事长方三文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尽管内容并未超出过去他散见于各个社交平台的观点,但仍受到了投资者、企业经营者的热捧。
段永平的独特性在于他于实业、投资的双重成功。实业领域,他创立小霸王品牌,后成立步步高公司。投资领域,他也创下了诸多成功案例,包括长期持有网易、苹果、茅台等公司股权。人们将他视为“中国的巴菲特”,试图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探得企业经营、投资的真经。
胸无“大”志
段永平出生于江西南昌,童年时跟随父母下放至江西安福县,辗转于各个农村,上中学的时候搬回了南昌旁边的石岗,后来考上浙江大学。小时候虽然吃过不少苦,父母却并不太管他,给了他充分的安全感,所以他从小就习惯自己做决策。
段永平有一个习惯,遇到不喜欢做的事、不合适的地方,他会迅速离开。1982年,段永平大学毕业,被分到北京电子管厂。因为不满意所在的工作环境,随后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南下到广东打拼,那是1989年。
刚去广东时,他进了一家叫星河音响的小公司,这家小公司在那年招了50个研究生、100个本科生。段永平待了几个月就跑了。后来到了小霸王,那时候同事们天天一起打游戏,他喜欢打游戏,而他真正起家也是从游戏开始。
来源:视觉中国
“小霸王”让段永平一战成名。但老板承诺的股份从三七开,变成了二八开,再后来变成一九,迟迟无法兑现。1995年,他出走小霸王,去东莞创办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
2001年,刚满40岁的段永平,放下功与名,早早退休。段永平曾在采访中透露,他搬去美国是为了家庭。在与网友互动中,他说,家庭是最重要的,与人生阶段无关。更早的时候,有人问他,如何平衡爱情与事业?他说:“不会,所以搬美国了。”
1999年,段永平将步步高拆分成三家独立公司,麾下众人各掌帅印,后来因此演化出了OPPO、vivo、小天才等一众“步步高系”企业。他自己,在2002年底移居美国,从此打球、养育儿女,并走上了投资之路。
有人为段永平放弃事业、选择投资感到遗憾,他不认同,称只是因为“弟兄们比我能干而退休得比较早而已”。他觉得自己像《功夫熊猫》里的乌龟大师,打不过谁,就把位置交给年轻人了,结果发展得不错。他坦言自己懒散随意,不是一个好的CEO人选,最高兴的事就是他不在一线,但公司做得比他在的时候好。
段永平总说自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他说的胸无“大”志,指的是脚踏实地的做事态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多人认为财务自由,取决于财富的拥有量,但在他看来,不为钱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拥有了财务自由了。他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普通人,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
不为清单
总有人问段永平,步步高和后来“步步高系”企业的成功秘诀,“人们常说的那些:广告、员工股份分享、经销商入股、网点密布、线下渠道等,都是不对的!我们的秘诀其实就是:本分+平常心。”
“本分就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段永平说,平常心就是在任何时候,尤其是有诱惑的时候,能够排除所有外界的干扰,回到事情的原点,辨别事情的是非与对错,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
段永平读大三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德鲁克的一句话,叫“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这让他深受触动。他发现,凡事只要花五秒钟想一下,一辈子会省很多事。在他公司里,当讨论一个业务有没有钱挣的时候,会先问一句话——“这是不是一件对的事?”如果感觉是不对的事情,就很容易停止,如果只是考虑有没有钱挣,就会复杂得多。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那一定知道什么是错的事情。所以,段永平说,做对的事情,可以理解为不做不对的事情。还可以理解为,发现自己错了马上就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来源:中企图库
因此,步步高建立了“不为清单”。其中,段永平说的最多的一条是“不做代工”。
有一次,段永平和郭台铭吃饭聊天,郭台铭问段永平,为什么你们这么厉害?段永平回答,“我们有个不为清单,比如不做代工,做代工打不过你们。”当然,他的意思并不是代工不好。步步高希望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将所有资源投入自己的产品上。而做代工,已经有专业公司,长远来看,步步高打不过那些做专业代工的公司,所以干脆不做。
段永平任步步高CEO的时候,沃尔玛的供应商曾找到他,说要下100万台VCD的单子。段永平在电话中直接回绝了。对方疑惑,“难道你都不想谈价钱吗?”段永平说,“对,不管什么价钱我都拒绝,反正你也不会给我好的价钱,谈来谈去浪费大家的时间。”当时,他还类似地拒绝过南方贝尔的代表要下的“巨量”电话机订单。
步步高的“不为清单”里,还包括不讨价还价、不赊账、不拖欠货款、不晚发工资、不做不诚信的事情、不攻击竞争对手等等,其中有些是在做的过程中建立的,有些则来自本分。段永平说,不做的事,让他们少犯很多错误。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退休后,段永平的主业变成了投资。搬去美国,他闲散下来,但也不能天天24小时打球。后来他想,投资好像跟生意、跟企业有关。他开始买书研究,看图看线,但看不懂。直到看到了巴菲特说的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他突然明白了。后来他反复强调,投资的本质不是股票价格的涨跌,而是你是否真正理解这家公司。
段永平与巴菲特。来源:中企图库
他敢于投资网易,就是因为他懂游戏、懂网易。2001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破裂,美股大跌,刚刚赴美上市的网易股价也跌破1美元。2002年,段永平在公开市场以200万美元买入152万股网易股票,后来又继续增持到205万股票,大约占到网易总股本的6.8%。
回想起那几个月的情景,段永平用了一个词“孤独”。从开始买网易股票,到网易跌破1美元满3个月的时候,每天的买单有一半是段永平的,“当时确实感觉很孤独”。尤其最后一天,他一下买了接近50万股。据说,那天卖的人害怕网易被摘牌,而段永平想法非常简单,他认为买的是公司,上不上市无所谓。后来他感叹,“孤独有时候确实价值连城。”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他满仓买了网易后,6个月涨了20倍,到2010年左右退出时,他赚了100多倍。
这笔投资后来不断被投资者提起,有人问段永平,如何判断出网易的价值?他说,就像自己经营的公司,中途没有卖掉网易,主要取决于自己对生意的理解,而能在网易赚到100多倍,是因为他在做小霸王时就有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当然,他也提醒,持有网易那么久,也在于那些钱对他而言并不多,因此可以理性地去思考事情。
很多投资人习惯追逐热点,段永平却与这种热闹保持距离。过去二十多年,段永平下过重注的公司,包括网易、雅虎、苹果、茅台、腾讯、拼多多等,屈指可数。他称,过去十几年,他实际上只真正看懂了两家公司,苹果和茅台。算下来,平均六年才看懂一家。
他投苹果,因为洞察到苹果生态的差异化价值;他敢于重仓茅台,是因为他相信茅台的稀缺性和文化壁垒;甚至腾讯,在他没有完全看清前,也只会小比例地购买。
在段永平的投资哲学里——你懂得,才是你的好生意。
参考资料:
《段永平退休20多年后罕见公开访谈!方略对聊个人经历、企业经营、投资理念、公司理解等...2万字收藏!》,雪球
《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中信出版社,赵理亚选编、芒格书院编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作者:张文静,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