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学会驯服自己

光子星球·2025年11月14日 11:15
虎牙不咬人了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曾预言:“在信息极度丰富的世界里,信息的富足,意味着注意力的贫乏。”

五十年过去,人们活成了他笔下的样子——被纷杂的信息所笼罩,信息越多,人越分心。而谁能最大程度逮住注意力,谁便能加冕为王。

游戏直播,曾是这一逻辑最具象的体现。七年前,虎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时,游戏直播赛道可谓越喧闹,越繁荣,热度本身就是增长。

然而,所有风口都有“保质期”,只是那时的玩家们,总以为自己是那一个例外。当短视频新王登基,游戏直播玩家们先后逃离、覆灭,只剩下斗鱼、虎牙等头部玩家。

11月12日,虎牙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虎牙总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9.8%,创近九个季度以来新高;非GAAP净利润3630万元,同比下降53.5%。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虎牙Non-GAAP运营利润同比转正,从今年第二季度的盈亏平衡,到第三季度增至630万元,其基础面呈现出持续修复的迹象。

在游戏直播这一曾被外界视作“无解”的赛道,虎牙这番数据值得注目。从过去几年虎牙所走的路来看,其存续并非侥幸,而是自我改造的结果。不过亦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直播业态的变化从未停止。

在灰烬上重生

游戏直播赛道的问题,不在模式表层,而在内核本身。

从一开始,这个行业就没有真正的壁垒。无论是虎牙、斗鱼,还是那些已被遗忘的平台,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即流量涌入平台,经由情绪发酵,最后通过打赏变现,商业逻辑极为单线。

玩家间的区别不在模式,而在“人”——谁手里有更好的主播,谁便具备更强的内容供给,从而跑赢别人。于是,竞争很快演变成一场无休止的主播争夺战——平台抢主播,主播比待遇,观众则来回迁徙。

如果一个行业无法形成明显的规模效应,那么其终局往往不是一家独大,而是长期的多方僵持,比如长视频赛道。参与者众多、模式同质、内容成本高企的游戏直播亦是如此。

现在看来,唯一避免此番消耗战的活法,原本可能是合并——如果能成功,至少能止住互相挖角、内卷的血流,优化成本、效率,从而找到一条能活出质量的生命线。这也是斗鱼与虎牙的整合逻辑,只可惜事与愿违。

与此同时,短视频浪潮席卷而来,游戏直播的旧路再无出口——体量小的玩家扛不住,陆续倒下,但虎牙、斗鱼等头部平台基于体量优势,仍然有转身的机会。

以虎牙为例,2023年以来,虎牙延续其“三年计划”的轨道,放弃了对传统直播打赏的依赖,把商业重心逐渐移向游戏产业链的中段,从用户侧的“情绪经济”,朝向产业侧的功能经济转身。

所谓“功能经济”,即以直播平台的角色,为游戏厂商提供分发、转化与虚拟道具、广告服务,深度参与游戏生命周期。近期,虎牙更是与金山世游共同发行社交推理游戏《鹅鸭杀》手游,“翻身做主”。

而这,显然比过往的单轨有着更强的韧性——如果说,打赏是一瞬,广告多是一季,游戏服务、生态协同则是一条长线。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虎牙直播业务收入11.57亿元,同比增长2.6%;而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业务板块,则同比上涨约30%至5.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已提高至31.5%。

另一方面,虎牙直播业务重回增长背后,技术层的变化亦是关键。

长期以来,游戏直播行业对“技术”的感知都极为模糊,平台证明自身的技术进步,无非画质、码率、延迟等指标,或是用户赠送礼物时“霸气”的特效。但这,大多是“观感层面”的,并不能摇撼内核。直至AI的到来,行业才重新意识到“技术”的可能性。

以虎牙推出的“虎小AI”为例,它能自动剪辑赛事内容、生成解说文本、辅助观众互动。这其中,AI玩法、互动虽具备一定可玩性,但就实际而言,AI不是用来惊艳的,而是用来省钱的。

过去,直播平台人工解说、实时剪辑、赛事转播、版权采购——每一个环节都烧钱。而在AI加持下,平台可以以较低成本的方式,将一场赛事拆成大量内容切片,盘活内容的长尾价值。

而更深的变化在于组织逻辑。

当虎牙的KPI从“流量增长”转向“产业转化”,这场近乎本能的自救,亦让虎牙重新找到了它在腾讯体系中的坐标。

温室里的虎牙

尽管向产业端延展,不失为虎牙的新解法,但若只是如此,显然略显单薄。

毕竟,游戏厂商的需求,从来不是线性的。一款新游上线,固然需要曝光、直播带动、话题制造,但抖音、快手、B站,乃至微信视频号,都在分食蛋糕。无数细流之下,任何一家平台都无法独自汇聚成河。

因循该逻辑,虎牙产业端的收入变化,将与厂商需求直接挂钩,缺乏“自循环”的产业支点。这也意味着,光凭一己之力,虎牙几乎不可能“自愈”。而东家腾讯的介入,正是针对虎牙的一场“外科手术”——精准、彻底,亦不可逆。

2023年,林松涛出任虎牙董事长,这个从QQ空间、微视到腾讯视频、应用宝一路历练的腾讯高管,带来了典型的“腾讯逻辑”,协同至上、效率导向。此后,腾讯不断加深对虎牙的介入,甚至可以说虎牙现阶段已不再是独立的直播平台,而被纳入腾讯游戏生态的“节点”。

以本季财报为例,虎牙方面宣称,第三季度,虎牙在《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英雄联盟》《暗区突围》《PUBG Mobile》等游戏的道具销售方面表现亮眼。

而这些所谓的亮眼案例,无一例外都是腾讯游戏大框架下的产物。

短期来看,腾讯体系的红利,足以让虎牙迅速脱离危机,盈利恢复、增长回暖,强化了虎牙转型的确定性。但长期看,这种确定性背后,本质上是一种被“托管”的安全感,虎牙在腾讯体系中得到了稳定的“供血”,却也失去了独立的“野性”,且隐含着“钝化”的风险。

一方面,随着虎牙、腾讯协同关系的推进,外部厂商的感受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而这,取决于厂商们各自的判断与预期——不同的目光下,边界有时或许会显得更松,有时则显得略紧。

另一方面,同腾讯深度绑定,也意味着虎牙的上行周期,将与腾讯游戏的宣发强度高度相关。然而,随着长青游戏不断冒出,腾讯游戏的战略重心已转向“稳态经营”,不再有曾经“派对大战”时那般战意;而腾讯与字节关系的缓和,亦使其多了一个虎牙无法比拟的超级流量场。

从这个角度看,虎牙的角色或许不在于破局,而在协同。

基于此,尽管游戏服务板块已成长为虎牙第二大营收板块,但作为新晋业务,其几近3成的同比增长率,仍显得不够亮眼。

对当下的虎牙而言,若想撬动增长曲线,其必须在顺势与逆流之间找到平衡——既需扮演好腾讯施加在其身上的角色,承接资源、维持协同;亦需在腾讯体系之外,找到不依附于东家的生存逻辑——从“被输血”走向“造血”。

从直播,到MCN

求稳属于生存,求解属于生长。

如果说,“活下来”,只是虎牙上一阶段的结果,那么对虎牙而言,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找到新解,重新生长。

在此方面,虎牙目前打出的牌并不算多。

前述发行《鹅鸭杀》手游固然算是突破,但未必能成气候。无论是《糖豆人》《Among Us》,还是《蛋仔派对》等社交游戏,生命周期大都较短;单一游戏,亦很难支撑平台级增长。

相比之下,真正能使虎牙撬动杠杆的,或许是其长期积淀下来的“人”——成千上万个,仍在镜头前活跃的主播。

这或许才是虎牙手中最拿得出手的筹码,也是虎牙当下唯一能穿透外部边界的力量。于是,故事的重心开始偏移——虎牙不再像曾经那样,执着于留人,而是学会“借人”,将自家头部主播推向视频号、抖音等站外阵地,让其成为虎牙与更大世界的锚点。

换言之,当下的虎牙不再只是游戏直播平台,而是一家围绕游戏业态展开的MCN公司。

尽管虎牙那套围绕主播成长、内容运营的体系,依然是直播行业里最为老练的一端,但各平台不断被制造、被推上台前的新主播,时刻都在稀释着虎牙的势能。

在此背景下,虎牙的老本还能吃多久,以及新故事能讲到什么地步,需要时间才能给出答案。尤其在派息压力之下,虎牙要想翻盘,在行动上需要更加紧迫了。

归根结底,虎牙能否从依附到自立,以及能否拥有独立价值锚,将成为其“三年计划”最终能否顺利验收的关键。

哪怕无法再回到喧嚣的年代,也至少该保留那份“敢于喧嚣”的野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uangzi0088”(ID:TMTweb),作者:文烨豪,编辑:吴先之,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细微之处,看见未来

下一篇

河南没有海,但要闯一片“海”

6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