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IC实验室·2025年11月13日 16:39
全季对上亚朵,就是核心刚需与情绪价值的对决,性价比和卷服务的对抗。

时光倒退10年,没人能想到,全季和亚朵的这场商战,打崩了中国酒店体系,打残了一众老派五星级。

而颠覆式创新就是如此,战争的结果,未必是谁胜谁负,而是旧秩序的崩塌。

这段故事,还要从2010年说起。

01

在2010年,汉庭酒店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国内首家登陆美股的经济型酒店企业。

汉庭的老板季琦,在中国的酒店行业,是一个传奇人物。

1999年,他拉着梁建章,沈南鹏和范敏,创立了携程。在携程四君子里,他是牵头攒局的那个核心人物。梁建章和沈南鹏两位后来的互联网大佬,都得管季琦叫大哥。

但在2003年上市前夕,季琦被边缘化,选择了内部创业。

他创业的项目,叫做如家酒店。

如家有多牛逼,可能大家都没概念了,这么说,经济型连锁酒店这条赛道,几乎就是如家一己之力趟出来的。说它掀起了中国酒店业的一场革命,一点也不为过。

如家做得风生水起,季琦的位子却又不稳了。2004年,他第二次被踢出了局,不得已离开亲手创立的公司。

此仇不报非君子,而且要堂堂正正地报仇,于是季琦再次扎进了经济型酒店市场,创立了汉庭,也就是现在的华住集团,与曾经亲手创立的公司打擂台,上演了一出「我打我自己」的大戏。

这次,他又做成了,只花了四年,汉庭上市。

算上03年上市的携程,06年上市的如家,季琦在短短十年里,一手带出了三家上市公司,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但这还没完。

汉庭成了,他又手痒了,又想创业了。

于是,在这一年的杭州武林门,第一家全季酒店开了出来。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创立15年,全季在全国开出3000多家门店,帮助所属的华住集团,成为中国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四的酒店巨头。

可见,季老板身上,真的是有点迷之运势在。

此处,我先接个好运。

02

当然,这种大佬事业运,像我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肯定是接不到的。

得是那些一直追随大佬,不离不弃的老战友,老部下,才能跟着他一起走到高光时刻。

恰好,季琦身边就有这么一位。

2001年,从燕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耶律胤,进了携程。那时季琦已经被边缘化,开始筹备如家酒店了。刚进公司不久的耶律胤,被季琦带到了如家团队里,成了这个内部孵化项目的6号员工。

如家三年,耶律从一个没啥经验的愣头青小伙,迅速成长成公司的中坚力量。

2004年,季琦被踢出局,因为竞业协议限制,他蛰伏了一年,思考下一次创业的方向。随着创立汉庭的想法,在他脑中成型,他又想到了老部下耶律胤,于是把他从如家拉了出来,作为联合创始人一起创办了汉庭。

后来,汉庭经历了上市,改名华住集团,而耶律也一直干到公司副总裁的位子。

作为季琦身边最得力的战将,耶律的职业生涯几乎没走什么弯路,一路绿灯,全程上行。

一直到2012年,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饱和,一轮惨烈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开打。各大酒店集团,业绩开始下滑,服务也开始缩水减配。比如大床房标配4个枕头,缩水到两个,标配两瓶矿泉水,缩水到一瓶。酒店人房比(员工和客房数的比例)也从1:3下降到1:5甚至更低。

行业卷至如此,35岁的耶律胤陷入了迷茫,顺利了半辈子的他,选择从汉庭离职,一边旅行,一边思考自己职业生涯的下半场。

就在云南怒江的亚朵村,他找到了灵感,决定做一家让人暂时停下脚步、放松身心的中高端酒店。

2013年,以村庄命名,亚朵酒店就此诞生。

亚朵和全季诞生的时候,正是中国新中产群体崛起的年代。

他们更年轻,更有消费力,也更愿意消费。而且,受互联网影响,新中产的审美观念也开始迭代,开始学着为设计买单,为品牌理念买单,为故事和情怀买单。此后十余年,这个阶层主导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

而旧的酒店体系,无论是传统国营的四星五星级酒店,还是经济型快捷酒店,在审美和配置上,都已经难以满足他们。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时代趋势,亚朵和全季,都瞄准了这群新中产,也注定了季琦和耶律胤,这对搭档多年的老同事,在新赛道上会有一场正面对决。

03

全季的战法,如果总结成一个词,那就是——「砍一刀」。

酒店里任何与居住体验无关的部分,都成了季琦的眼中钉。

季琦的第一刀,砍向了休闲与商务空间。

游泳池?砍!水疗中心?砍!行政酒廊和会议中心?直接砍砍砍!

对于一个新中产住户来说,去游泳池和水疗中心的频率,可能还没在房间里做PPT的频率高;至于为高端商务活动提供会议室和社交场所,对不起,这个世界上也没那么多高端商务人士。

而其他的服务车队、门口迎宾,棋牌室、台球室,全季更是通通不要。

那么什么被留下来了呢?

全季保留了健身房,甚至新开设了自助洗衣房,作为绝大多数全季的标配。

新中产、职场人,这些人要什么,他真的是懂。

季琦的第二刀,砍向了冗余的餐饮体系。

新生代的住客,要么寻找当地最有特色的餐馆,要么点外卖,而不是在酒店餐厅吃昂贵的法餐蜗牛或是中式宴席。

所以,中餐厅?砍!西餐厅?砍!24小时送餐?全部砍砍砍!

那么什么没砍呢?早餐没砍。毕竟新中产都是白领务工人员,熬夜熬得死去活来,早上睡得不省人事,下楼吃顿便利的早饭,这个是刚需。

于是全季把资源投入到了早餐厅,提供免费又扎实的早餐服务。

此外,传统酒店为了保证酒店餐厅的营业额,往往不欢迎住客点外卖,甚至不允许吃外卖。

而全季则是专门购置了送餐机器人,可以把外卖直接送到客房。半夜和方案报告战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送上门一杯蜜雪冰城,这情绪价值不就来了嘛。

第三刀,也是最重要的一刀,砍向了对消费者体验最重要的部分:客房。

那块压在床尾不知道干啥的「床旗」,砍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毯,砍掉;笨重的欧式床头柜和雕花写字台,砍掉;保险柜和迷你吧台没啥用,也砍掉。

除此之外,最肉眼可见的改造,可能就是拆掉了浴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老式酒店总是会提供一个看起来又脏又旧的浴缸。

答案很简单,为了评星级。在国外,使用浴缸的习惯非常普遍,对高端酒店来说,浴缸是标配,缺了它,就和五星级说拜拜吧。

但是,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并没有普遍使用浴缸的习惯。况且,就算是有这个习惯,浴缸不好清洁,容易藏污纳垢,如果不是高端到一定程度的酒店,又有谁敢用呢?梁静茹都给不了这个勇气。

于是,浴缸被果断弃掉了。

当然,季琦也不只是会砍。

省下来的成本,也有很大一部分,用在了一些高频刚需的地方。

最值得一说的,就是网络和电源,住过全季的都知道,别的没有,充电口管够。另外,全季把稳定免费的Wi-Fi,视作和水电空调一样的基础设施。光是这一点理念,就算得上是现代酒店了。

总而言之,全季只专注于居住本身,大刀阔斧搞减配,结果就是有效地降低了酒店的运营支出,相较于传统的五星级,价位也更加亲民了。

这套战法,就是专注新中产的基本硬件需求。多的一分不给,但高频刚需一定办得妥妥帖帖。结果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低的价格,提供了80分的稳定体验。

从这个层面看,全季这个品牌,和季琦这个交大工程力学毕业的高材生颇为相似,带着理工科的精打细算,任何一点资源都要用到极致。

04

另一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耶律胤,他创立的亚朵,就有一股文科生的气质。

如果说全季是从硬件配置上满足新中产,亚朵则是从服务层面匹配新中产的精神需求。

很多人提到亚朵,会记得它在酒店里设置图书区,搞画廊,办美术展,和各种IP做联名。但这些都是表象。中产人群又不是傻子,谁会在亚朵图书区看书啊,谁会因为它和网易云音乐联名就去酒店里听歌啊?

亚朵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真正理解了白领人群需要怎样的情绪价值。

白领是一群什么人?

这些人收入不错,工作压力巨大,普遍缺觉,对睡眠质量要求又很高。

亚朵提供给这些白领的,恰好就是「一夜好眠」。

众所周知,亚朵是个披着酒店皮的零售公司。它卖枕头,卖床品,卖一切你在酒店里用的同款,而且它的枕头和床品,口碑确实不错。

别小看卖枕头这么个生意,这可是亚朵的营收支柱,公司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来自卖枕头。

因为在枕头和床品上做得确实比较专注,因此它可以狠狠鼓吹自己的床品舒适度在酒店业里断层领先。以此吸引那些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一夜好眠的白领顾客,于是有了「亚朵的枕头上躺满了失眠的社畜」这样的说法。

而这一点,反过来又支撑了它的零售业务。

别人卖枕头,还要花钱租商铺开展厅,要花钱打广告请用户来体验。

亚朵不用,亚朵是个酒店,你来体验还得自掏腰包,你要种草还得先花一笔住宿钱。一次种草不成功没关系,下次你再来住,它还有给你种草的机会。它还开发了深睡楼层和深睡房强化房间的隔音,配备深睡系列寝具,打造「一夜好眠」的氛围感。

一方面可以再把房费往上加,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更深度的场景营销。

因为枕头舒服有人来住,因为住得舒服买了枕头,这是啥,这是左脚踏右脚的梯云纵啊。

这一切,都基于一点,它真的很理解白领打工人。

全季对上亚朵,就是核心刚需与情绪价值的对决,性价比和卷服务的对抗。

在规模上,全季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压着亚朵一头。

这不难理解,全季是非常标准化的酒店产品,适合批量复制。定位上,全季(中档)也要比亚朵(中高档)低了半档。况且,全季背靠整个华住集团,很早就启动了加盟扩张。

如今,全季在全国门店数超过3000家。

相比之下,亚朵在很长时间里,一直走的是小而美的路线,声量很大,利润更高,但在规模上完全不能和全季相提并论,更别提全季的母公司,有一万两千多家酒店的华住集团了。

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2023年。

一边是赴美上市成功,一边是疫情结束,大量小酒店没能撑过这段至暗时刻,留下了大量的市场空白,给了亚朵持续扩张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文旅热潮,更是让亚朵吸引了大量加盟商,在短短两年里几乎实现了规模的翻倍,到今年已经来到了1800家门店。

虽然和全季不能相提并论,但至少也在一个数量级上,能掰掰手腕了。

更可怕的是,亚朵集团在资本市场,显然比全季更被看好。

如今,亚朵集团的市值大概是50多亿,而全季的母公司华住集团,虽然酒店数量是亚朵的六七倍,市值也不过只有亚朵的两倍多点,130亿左右。

作为小老弟的亚朵,无论是崛起的速度,还是含金量,都值得全季这个老大哥提防。

而随着竞争进入白热化,对抗到现在,亚朵和全季都在变得越来越像彼此。

亚朵酒店不仅主动开始降价,还打造了中端定位的子品牌酒店「轻居」,这几年的快速扩张,轻居酒店占比不低。可以说,亚朵正在内部孵化一个自己的全季。

而另一边,全季母公司华住也推出了自己的睡眠零售产品,比如枕头,比如床上用品,显然就是以亚朵为对标对象。

只能说,耶律胤和季琦这对老搭档还是有默契,都发现只有走对方的路,才能让对方无路可走。

这场商战胜负如何,可能还需要时间观察。

但一大批传统酒店,那是真的要被全季和亚朵逼得无路可走了。

05

大家可能会发现,从全季和亚朵这批中端酒店崛起开始,好像越来越少的人谈论酒店星级了。

没人再说自己出差住的是四星级或者五星级了。

传统酒店的败退,和星级体系的崩坏息息相关。

甚至说,星级体系塑造了中国酒店业也不为过。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蓬勃发展,各地传统的「招待所」逐渐适应不了市场需求,于是1988年,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套官方评价标准,将国内酒店分为一星到五星级。

一星级酒店只需提供基本住宿和卫生设施;二星级需增加餐厅和电话服务。

如果你想评三星级,那你的酒店需要满足至少10个备选项目,这些项目包括餐饮、娱乐和会议设施。四星级为高档,你需要满足26个;如果你想要拿到五星级酒店的称号,你必须像收集宝可梦一样,集齐至少33款硬件设施。

比如挑高至少三米的大厅和bling-bling的大吊灯。

比如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宴会厅。

比如健身房、网球馆、保龄球馆、台球室、棋牌室。

不知道你有没有疑惑过,为什么老式酒店的房间,总是配备一个保险箱呢?没错,保险箱也是五星级称号标准的一部分。

另外,24小时客房送餐服务,包含至少8种菜式、4种饮料和4种甜点,这也是五星级的服务标准。

客观而言,在那个还处在混沌时期的酒店业,打造一套体系,绝对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有标准,就按照标准做题就好了,于是很快,中国酒店的服务质量就提升了。

但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旅游和商旅逐渐成为主流,这种一刀切的标准,就在无形中,给酒店带上了僵化的枷锁。

毕竟出差的人每天忙着跑客户拜访甲方,恨不得在合作伙伴公司里扎帐篷,哪有时间用酒店的游泳池呢?

又有多少旅客,会放弃探索当地美食的机会,而在西餐厅吃一份价格不菲,品质不好说的牛排呢?

更别说房间里的保险箱,打工人谁出个差会把身家性命都带到酒店呢?

这些东西,都是扎扎实实的刚性成本。

最终,酒店砸下大量的资源,都不是砸在提升旅客的睡眠质量、舒适度、便利性上,而是砸在了那些为了保住星级的项目上。

越来越多的老酒店,逐渐变成了人们印象中的样子:土气过时的红木色家具、布满污渍的大理石台面,外表泛黄的老式浴缸,以及霉味扑鼻的「欧式」地毯。

06

而全季和亚朵,它们之所以能起家,就是因为它们跳出了星级酒店的游戏规则。

全季的「砍一刀」就是砍在了星级标准之上,在性价比上全面超越老五星级。

亚朵更是用服务和舒适性,把情绪价值拉满,碾压那些连讨好顾客都讨好不到点子上的老五星级。

可以说,全季和亚朵的战争,把双方都越打越强了。

真正在炮火连天中被消灭的,其实是传统老酒店和一成不变的酒店星级体系。

当新一代的全季和亚朵们,选择直面客户需求,抛弃条条框框,甚至跨界卖枕头卖床品,只为让顾客感受舒适的时候,传统酒店一定能够深刻意识到,什么叫「毁灭你,与你何干」。

这是一个最经典的「颠覆式创新」的故事。

真正的颠覆者,必然遵循第一性原理,追求那些最本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分解的底层事实。他们不是为颠覆而颠覆,也不是为破坏而破坏。

他们只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伤」了那些不够纯粹,不够极致,不够务实的同行们。

就像全季和亚朵,他们的崛起,是为了打败老五星吗?是为了颠覆旧体系吗?

都不是。

当然,我们还是会用「中档酒店」定位全季,用「中高端酒店」定位亚朵,但显然,季琦和耶律胤不会在乎这种定位,也不会追求这种定位,他们在乎的,还是来自市场的调节信号。

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统治的时代,酒店的评价者,不是某个固定的标准,而是千千万万个在携程、飞猪、大众点评上敲下评价的普通住客。

他们的手指,就是新的权杖;他们的评分,就是新的星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作者:IC实验室,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技术应该服务于体验,而不是噱头。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