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之外,「小花」们有另一张面孔

新声Pro·2025年11月12日 11:52
代际气质的另一种可能性

在流量叙事之外,一批如张子枫、李庚希、文淇、春夏等在内的年轻女演员,正依托于影视内容的多元化和市场审美的变迁,走出了一条以角色和演技为锚点的职业路径。她们的探索,意味着当下「小花」之路更为丰富的可能性。

新面孔有机会制造新的规则。

上月,李庚希在悬疑剧《命悬一生》饰演一位自偏远山区走出、在极端苦难中挣扎求存,甚至游走在罪与罚边缘的底层女性。剧本身社会派的写实风格为她的表演提供了发挥空间,李庚希在剧中跨越了近二十年时间线,衣着打扮、神态举止都不同于她以往作品里的清新形象。

演员形象的变化也伴随着严格的审视。同月,李庚希主演的悬疑惊悚片《即兴谋杀》登陆院线,剧本的粗糙与她部分表演的过度用力,成为观众批评的素材,也为李庚希个人的大银幕探索之路投下一抹复杂的色彩。不过,其另一部备受期待的作品《狂野时代》也已定档十一月,李庚希还是有接受观众检验后为自己正名的机会。

几乎在同一时期,同代际的张子枫主演的《下一站台风》也经历了口碑的分化。尽管影片本身评价不一,但张子枫作为女主角的表演韧性再次得到了认可。这种认可,很大程度上源于她今年在另一部作品《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中完成的某种「蜕变」——摆脱过往深入人心的「国民妹妹」印记,展现出一种冷峻而疏离的暗黑气质,形象的巨大反差至今仍在持续地引发讨论。

将视野稍稍放宽,便会发现这并非孤例。同为00后的文淇,自十四岁时凭借《血观音》中那个在扭曲环境中从隐忍到爆发的少女棠真一角惊艳影坛,其后的职业路径便清晰地锚定了作者电影的方向。她似乎有意避开了流量偶像剧的喧嚣赛道,持续选择与审美独特、表达强烈的导演合作,如在柏林电影节亮相的《想飞的女孩》,以及待映的青年导演作品《三滴血》。

而90后的春夏,则从出道之作《踏血寻梅》开始,便确立了其独特的叙事坐标。她饰演的王佳梅,集绝望、天真与挣扎于一身,这个角色让她一举成名,也为她贴上了深刻的文艺标签。成名后,她与徐浩峰、娄烨等导演的合作延续了这种气质,并以较低的公众曝光率维护着演员的神秘感。

观察这几位女演员近年的角色序列,一个清晰的共性是:她们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心理层次复杂、身处极端情境或承载沉重命运的人物。从杀人者的心理谜题,到时代洪流下的悲剧个体,她们所诠释的,不再仅仅是青春靓丽的形象,更是一个个具体而复杂的、需要深度心理支撑和巨大情感消耗的角色,这些共同构成了观察新生代演员生存状态的一个切面。

这条路对她们提出了要求,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以应对更严格的审视,也正因此,使其成为寻求突破的导演眼中理想的合作对象。演员与创作者之间的双向选择,正逐渐形成一套新的价值评估逻辑——它更看重表演本身的说服力与可能性,而非单纯的商业数据。

这套逻辑的成立,同样离不开观众审美演进与影视内容多元化的外部环境:市场对立体人物和复杂人性的推崇,为这类表演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也让张子枫、李庚希、文淇、春夏等人的集体选择,有机会拓展大众对「小花」一词的固有想象。

转型:在角色中拓展边界

童星出身的张子枫,在九岁就凭借《唐山大地震》里「小方登」一角崭露头角,获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奖,成为奖项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但张子枫不愿被乖巧与安静的「国民妹妹」标签桎梏,《唐人街探案》中亦正亦邪的少女「思诺」一角是张子枫角色转向的伏笔。

「我很害怕一直交出一成不变的答卷,毕竟自己在成长,我希望自己的能力也是有所成长的。」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宣传期的采访里,张子枫公开表示,在角色身上看到「野心」和「我想要赢,我想要我所有的付出有一个结果」的底色,这一点打动了她:「至少在拍戏这件事上,我会开始正视自己的野心。比如想演更好的角色,想得到大家的认可,想让自己做得更好。」

到了商业属性极强的犯罪动作片《捕风追影》,她饰演的新人女警何秋果,以「人狠话不多」的决绝形象,完成了从被保护者到主动出击者的身份蜕变,影片获得了超12亿的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结果,逐步地用作品向大众展示她作为演员的多元选择背后完整的成长曲线。

同为00后,李庚希从《小欢喜》中备受关注的「乔英子」走出后,接连在《漫长的季节》《兔子暴力》《我们一起摇太阳》等作品中尝试迥异的角色。出演《命悬一生》里跨越漫长岁月、在极端困境中挣扎求存的女性「吴细妹」,原因是在读剧本时,李庚希被人物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轨迹抓住。

「她被周遭环境、被命运一路裹挟,这种被时代推着走的个人悲剧感特别吸引人,让我很有创作欲望。」在李庚希的采访里可以看出,她对角色的复杂性有着天然的向往。只不过这种倾向并非总能带来好的观众反馈:《即兴谋杀》上映后,评论界与观众批评影片逻辑混乱,而李庚希在片中饰演的半瘫少女,夸张的表演方式也被指脱离了《漫长的季节》中的克制,显得用力过猛——如何驾驭影视剧与大银幕场域的转换,选片的冒险与表演的争议,演员转型路上要面对的挑战,是李庚希同样避不开的。

相比之下,文淇的职业生涯似乎并没有太多类似的「动荡」,十四岁凭借《血观音》中棠真一角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杯收入囊中,同年还有《嘉年华》这样风头强劲的作品,之后也持续选择与作者性极强的导演合作,如2025年入围柏林电影节的《想飞的女孩》,以及待映的青年导演的犯罪片《三滴血》,文淇似乎从未偏离的出道就有的轨迹,只是将选片眼光聚焦于作品的表达深度与人性探索。

而春夏出道之作《踏血寻梅》中那个集绝望、天真与挣扎于一身的王佳梅,让她瞬间成为大众眼中灵动的「文艺片女神」,但在之后《第十一回》的表演里,春夏说「其实没有那么理解(角色)」,也不是每一个角色都那么闪光,演了就一定会让观众喜欢自己。那段时间的采访里,春夏说自己的状态并不好,「我每一年都说我状态不好,每一次演戏都觉得我状态很差,没有哪次是觉得我演得好。可能演员也会有,但是一刹那,就是很短暂。」

在这种流动的状态里,春夏出演了徐浩峰的武侠片《刀背藏身》,也和董子健演了口碑没有那么好的爱情片《脱单告急》,在电视剧里尝试一些没有那么出彩的角色,也成为娄烨新片《三个字》的女主角——这或许在耀眼的高光之后,漫长的、充满犹疑与摸索跋涉才是常态。「小花们」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着下一个可能的落脚点。

机会:内容、创作者与同盟

理解「小花们」的转型,或许要更早地从「花」的概念出发。「85花」作为一个特定的行业概念,指在电视剧黄金时代凭借古装偶像剧崛起的一代女演员。她们搭乘电视媒体的红利,以古装剧等剧集作品塑造了经典的「女神」形象,其成功与粉丝经济、国民度及网络话题度深度绑定,奠定了「小花」一词最初与「流量」、「人气」紧密相连的底色。

而张子枫、李庚希、文淇、春夏等新生代演员,则试图摆脱对特定类型带来的稳定曝光的依赖,主动潜入角色的幽深之地,通过作者性更强的作品、更复杂性的表演,让「小花」的衡量标准从人气转向演技与可塑性。

这并非源于她们单方面的意愿,也是影视作品中女性议题的丰富、更多元女性形象的出现,新一代创作者的崛起等行业生态的整体变迁,为她们提供的空间与舞台。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的回归、悬疑犯罪类型的兴盛,以及对女性视角叙事的看重,使市场对女演员的诉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她们不再仅仅是偶像剧爱情故事中的功能化符号或载体,而是需要能够承载复杂人性、社会议题与心理深度的表演者。

无论是《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对青少年犯罪心理与社会根源的探讨,还是《命悬一线》对女性在绝境中爆发出的生存意志的刻画,这些作品本身的叙事诉求,就在呼唤着气质独特、能驾驭复杂情感层次的演员。她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都参与到了这些带有鲜明女性议题或深刻人性探讨的作品中,为她们提供了突破单一戏路的可能性。

其次,创作端的格局变化,为她们提供了关键性的「同盟」。 行业内的造星逻辑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向。一方面,功成名就的资深导演如李玉、娄烨、韩延等,持续地发掘和启用具有可塑性的新人,他们的「调教」对于年轻演员的成长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一个更为显著的趋势是,一批兼具审美与锐气的新生代创作者,成为了这批小花重要的合作对象,甚至构成了一个紧密的「创作共同体」。

文淇选择参演新人导演康博执导的《三滴血》,张子枫与殷若昕等风格新颖的年轻导演进行了多次成功合作,李庚希在《兔子暴力》中与新生代导演的合作,也为她拓宽了表演路径——这种绑定新生代创作者的倾向,在同代男演员中也清晰可见:

易烊千玺通过与曾国祥、文牧野、娄烨等导演的持续合作,完成了从顶级偶像到实力派男演员的转型;董子健出演《刺杀小说家》,其导演处女作源自作家双雪涛的作品,他本人是这个「泛东北文化圈」的一员,体现了其与文学、电影新势力的深度绑定;刘昊然也早早展现出突破青春片形象的转型意愿,不囿于《平原上的火焰》等文艺气息电影,在主旋律大片《解密》中不惜形象的出演,展现出他在探索更广阔戏路上的主动性。

基于相互成就、共同探索的合作关系,取代了纯粹的商业流量考量,共同构成了当前内容生态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造星力量。而「小花们」的价值,在于为这些优质项目提供了亟需的、富有可塑性的表演新血,导演们的专业指导与顶级项目,让演员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中,通过演技和可塑性,取代单纯的流量数据,以此拿到下一个优质项目的入场券。

价值重塑:可持续的路径与想象空间

当演技、独特调性与深刻的角色连接成为更受瞩目的标签时,一套与之匹配的、全新的价值评估与商业转化体系也会逐渐运转起来,不仅作用于她们的影视资源,也影响着她们个人品牌的价值实现与未来可能性。这套体系的核心,是构建一种更为稳固和可持续的职业生命线。

相较于依赖人设和曝光度的流量明星,演技派的根基更为扎实。她们的公众形象与作品深度绑定,使得其商业合作的风险相对更低,艺术生命也更长。当一位演员的代表作是《血观音》《踏血寻梅》或《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时,市场与观众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高级」、「有内涵」、「专业」等关键词相关联。

这一特质也容易精准地匹配了高端品牌对「质感」与「故事性」的核心诉求。张子枫手握香奈儿品牌大使、SK-II全球品牌代言等顶级商务;文淇成为GUCCI品牌大使及宝马、阿玛尼美妆等品牌的合作对象,成为小众手袋品牌Songmont的代言人,也是因为文淇的个人形象与品牌「独立、探索精神」的契合;李庚希则与Miu Miu、CELINE等强调个性与时尚态度的品牌关系紧密。

在特定的品牌叙事与消费语境下,演员的调性、专业口碑与作品质感,比单纯的流量数据更具穿透力和商业价值。 她们不再仅仅是「带货」的渠道,而是进化为品牌希望长期关联的、值得信赖的「品牌资产」的一部分。

这也为其后更年轻的演员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预示着一种可能性的延续。 在备受讨论的05后演员中,也能看到类似倾向的萌芽。例如,在《隐秘的角落》中饰演普普的王圣迪,以其超越年龄的成熟感和复杂的眼神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黄多多此前传闻的出道作也指向一部文艺片,尽管未成事实,但舆论的关注方向本身也反映了公众对这类路径的期待。

与此同时,观众审美的演进也为这一路径提供了土壤。在社交媒体和影视社区中,围绕角色动机合理性与表演分寸感的理性探讨日益增多。观众不再满足于功能化、标签化的单薄人设,转而推崇那些能展现人性矛盾与深度的立体角色。这种变化,与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日益多元化相辅相成——女性的魅力可以在坚韧、智慧之外,同样是破碎的、偏执的,或是充满挣扎与力量的。

市场、创作者和观众共同构成的生态,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面貌「女孩」的接纳度正在变高,一种更健康、更多元的演艺生态正在缓慢形成。当行业内容边界的拓展、女性议题的深入、创作者群体的多元化以及受众审美的分化,张子枫、李庚希、文淇、春夏等「小花」成为这个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受益者、参与者和生动的呈现者,竞争场域也因此从热搜榜和番位表,更多地转向了顶尖创作者的选角与一部部能够留存下来的作品片单。

这或许不是小花成长的唯一路径,但无疑是一条能够通往更广阔、生命周期更长的舞台的「花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声Pro”,作者:安济,监制:张一童,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发现中国好内容,寻找中国好IP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