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报告揭密:出海第一的品类,到底怎么在赚轻度玩家的钱?
钱难挣,屎难吃——之前有个朋友看了葡萄君前阵子写的国庆话题,向我感慨说做游戏是真不容易。
没办法,现在这个周期,对所有人来说,「挣钱」恐怕都不是件容易事。
国内赚不够,海外全在挤,所有人都在找新量。MMO、PVP竞技、回合卡牌等传统品类如此,内容型二次元、开放世界、SOC等、搜打撤等新锐赛道亦然。
就连被大家视为最能赚钱的品类SLG这两年也是一样——虽然跑出了个别明星单品,但其他更多的产品在巨额买量费用的情况下,过得也没那么容易。
那新量从哪来?现在市面上主流产品的做法,大多都是选择轻量化,抓泛用户。
而作为游戏出海必经之路的平台方Google,自然也一直在关注这一情况。在上个月的一场圆桌活动中,Google中国大客户部游戏行业副总裁柯光信就分享了他的判断:SLG的天花板远远不止于现有用户群体。
而最近,Google又发布了研究美韩市场的《轻量化SLG玩家洞察》(下文简称《洞察》),拿出了更加详细的数据,以及大量基于真实海外玩家的访谈内容(文末有完整报告可供下载)。
透过美韩两地,轻度玩家和资深玩家的两种不同视角,我们也许能好的理解,SLG这个传统品类究竟是如何在近两年里突破瓶颈,赚到了核心盘子之外的钱。
01 关于增量:从哪来?怎么来?
要让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品类的玩家点开游戏,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无疑是美术。
如今的SLG,想要抓轻量用户拓圈,美术风格就得能让人无压力下载,要与传统SLG追求写实画风、暗沉色调、酷炫、过度强调性别特征的做法拉开差异。
所以也就不奇怪那些轻量化SLG游戏,为什么大多都有着明亮多彩的卡通风格、类似小游戏的视觉效果、可爱的英雄设计、生机勃勃的地图和基地。
根据《洞察》的访谈结果,这种画风能让玩家感觉亲切和放松,因为他们之前就玩过类似美术风格的轻量游戏。一位美国中年男性玩家表示:它很像《开心农场》那种萌萌的卡通风格,所以我很喜欢和女儿一起玩。
可见平易近人的视觉风格,对于确保拓圈玩家在游戏初期感到轻松自如至关重要。
而在美术风格之外,同样重要的是游戏主题的设计,也就是世界观背景设定。与传统SLG喜欢强调征服、霸业、战争等强竞争要素不同,轻量SLG会更多去展示生存、养成、建筑升级等偏向个人成长的体验。另外故事的基调也会添加不少幽默元素,并去掉那些血腥暴力的部分。
一位美国女性年轻玩家就认为,一些轻量SLG游戏与其说是征服世界、攻城略地,不如说是看着你的世界一点点壮大,守护着每一个幸存者。
《Whiteout Survival》
不过有意思的是,美韩两地玩家在这方面展现出了很大的不同,美国轻量玩家对于美术风格、角色形象的看重程度,要远高于韩国轻量玩家。而这一点,可能也是源自欧美手游玩家与亚太手游玩家的成熟度差异。
而在玩家进入游戏后,轻量SLG通常会用两种手段来引导用户继续下去。
一个是小游戏,也就是买量广告上常见的,有着简单且直观的反馈、乐趣的超休闲玩法;另一个则是剧情叙事引入,逐步引导玩家熟悉游戏的核心机制,让玩家每一次行动都有明确的目标。
《Last War:Survival》
而和之前的数据调查一致的是,重视美术风格、游戏主题的美国玩家,同样也更在乎剧情给予的使命感。
《阿瓦隆之王》开场剧情
相比之下,韩国轻量玩家则更需要明确的任务指引,以此让游戏顺利继续下去,否则他们可能就会因为卡关而弃坑。从《洞察》的数据调研来看,这甚至是韩国轻量玩家能否将游戏玩下去的最重要的原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今的轻量SLG游戏在很多人看来已经非常简单,但根据《洞察》的数据显示,仍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拓圈玩家在游戏中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继续。
往好的方向看,这至少意味着目前的SLG产品仍然有不少改进的空间,用户痛点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在玩家完成前期的上手引导,进入日常后,SLG需要更加灵活的内容设计。
怎么理解灵活?
首先,让玩家能短时间里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简单来说,就是玩家能够自由安排游戏节奏,能够随时加入或离开某种玩法模块。
一位美国拓圈女玩家在《洞察》采访中就表示:“哪怕只有短短10-15分钟,你也能大展身手,这意味着你可以在碎片时间里尽情畅玩。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和男朋友会更沉迷于这款游戏,毕竟在这里,即使只玩10分钟,也能真真切切地获得一种成就感, 让人倍感满足。”
这是美韩,乃至可能是所有轻量玩家的游戏动力。
其次,当SLG进程到达联盟等社交环节时,不能强迫玩家加入,而是要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来引导。
比如说在传统的SLG游戏里,玩家如果不加入联盟,主线就可能推进不下去,各种功能也没法解锁,让玩家觉得为了在游戏中生存,就必须加入联盟。
而轻量SLG的做法是,降低玩家加入联盟的成本,减少团队活动所花的时间,给更多的奖励,同时降低PVP失败的惩罚(例如尽量减少资源或单位损失),使用「通缉名单」锁定好战玩家,同时奖励坚守阵地的防御玩家。
一位玩过不少SLG产品的美国中年男玩家表示:“以前玩老一代游戏时,我曾被洗劫一空,所有辛苦积累的资源瞬间化为乌有,其中有些还是我真金白银买来的,我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消失。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彻底弃游了。 ”
不过有意思的是,根据《洞察》数据显示,无论是美国的还是韩国的拓圈玩家,大部分人都偏好单人玩法。但这部分玩家又并非完全排斥社交,相反,「和他人作为团队一起玩」同样也是他们长线游戏的动力。
最后,付费设计的阶梯要分得更细,能够做得更加定制。比如说传统SLG游戏的礼包价格在5~20美元之间,轻量化SLG游戏则会提供更多0.5~5美元的小额礼包,以及更个性化的定制付费。
“其他游戏里的礼包都是大而全,而在这里,我可以选择英雄装备包或者建设队列包,这样我就能把钱投入到我真正想发展的方面。”——来自一名韩国SLG女玩家。
到了更为后期的游戏阶段时,美韩两地玩家的差异就会更加明显,这背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欧美区玩家和亚太玩家的差异。
比如说美国轻量玩家会更注意游戏能否持续保持新鲜感,会不会有更多的新的小游戏、新的剧情任务、新的活动等等,他们希望游戏给予自己自由探索的空间,能在PVP打架之外,提供更多的PVE内容。
而韩国玩家显然要更为重度一些,即便是曾经没怎么玩过SLG的拓圈玩家,也会对游戏中的核心玩法机制和操作更为敏锐。
所以轻量SLG将玩法极简化的做法,也是在帮助这个类型的玩家能够更快地体验到核心战斗的乐趣——更少的英雄类别、更少的技能种类、更简单的队伍和兵种,相比追求战术策略的千变万化,大家更想要的是简单直接的提升战力上。
02 关于存量:玩家需要持续的刺激
聊完了轻量玩家,再来看看资深SLG用户。
想要这群玩着传统SLG过来的人转战到更加轻量的产品,首要原因就是游戏能够提供新的兴奋感。
根据《洞察》的数据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资深玩家下载轻量SLG,就是因为这些游戏提供了新的刺激。
兴奋感从哪里来?
最直接的,就是提供更加快速和频繁的爽感。
因为资深用户早已习惯SLG的核心玩法逻辑,熟知游戏的乐趣所在,所以轻量游戏要做的就是将体验浓缩,加快进程。比如说减少前期枯燥的基地建设和资源管理,让玩家直接从核心玩法或者小游戏开始。
而在美韩玩家看来,这也是轻量化SLG最显著的特点。
另外,这种爽感也来自于多样化的玩法。传统SLG的玩法往往缺乏多样性,只专注于一种核心,这导致重复体验更高,错失了以不同方式吸引不同玩家的机会。
一位韩国资深女性玩家认为,与传统SLG相比,轻量SLG的活动更多,不会让人觉得无聊。“一开始我以为游戏就只是建设基地,但没想到每次熔炉升级,都会有新的狩猎场或冒险等着我去探索,惊喜连连。 ”
然后就是能自由安排的游戏节奏。
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重新唤醒那些曾长期沉浸于策略游戏,但后来因倦怠或人生阶段变化(如家庭、事业)而逐渐淡出的隐退玩家。
所以这类游戏通常不会给暂时退出的玩家太多的惩罚,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自动异步功能,使其投入极少的精力,也能稳步推进游戏进度。
而当玩家精力回归时,又能以很低的成本再次投身到游戏中去。不会像传统SLG游戏那样,一旦自己的日活下滑,就会严重影响到游戏收益,甚至是被公会踢掉,直接失去游戏资格。
在这一点上,「班味」更重的韩国玩家会相当在意——他们把自由的游戏节奏放在了持续游玩原因的首位。
相比之下,美国玩家则是把更出色的画面效果放在了第一名。
可能有点反直觉的是,资深玩家把自己转战轻量SLG的第二个原因归结于策略深度。
在美韩资深玩家看来,轻量SLG游戏与传统SLG游戏在策略性上没有根本区别,在后期的游戏体验中,两者提供的核心乐趣是旗鼓相当的,并且轻量SLG在保留核心机制的同时砍去了冗余,让核心机制的呈现更加清晰易懂。
另外一个有趣的数据在于,轻量SLG有小游戏承接,往往能够兑现广告素材和玩法一致的承诺,反而是那些传统SLG因为要走高大上的品牌路线,往往实际玩法和广告内容并不一致。
最后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付费部分。
《洞察》将付费玩家的驱动因素排了序,美韩两地玩家都将「盟战」放在了第一位,这表示即便是轻量SLG,玩家最后的付费转化还是要靠多人PVP玩法。
而在所有付费项目中,美韩玩家也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只是存在细微差别:美国更在乎高级建筑,韩国则是更看重联盟通行证,前者偏向单人体验,后者看中团队利益。
03 结语:SLG机会还在
当然,大家也别指望光靠Google这一份报告,就能找到SLG的版本答案,毕竟每个团队、每个项目遇到的难题都不一样。
在葡萄君看来,这份报告更多的价值还是在于,让大家有一个思考的契机,基于Google的一些调研数据、玩家访谈去做二次判断,然后找到趋势、提炼观点,制作一款属于自己的SLG。
如今全球游戏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格局也在不断调整,虽说大家都觉得是下行周期,但这其中也暗藏了不少机遇,有机会实现新的增长路径,像MMO、SLG这样传统品类近年来,就完成了自我蜕变,成功突破了存在许久的瓶颈。
但即便如此,根据上文Google的洞察报告来看,SLG品类仍旧存在着不少可优化的空间:可玩性、引导效率、乐趣浓缩的程度等等,只要能找到其中一个点做出突破,也许就能给游戏体验带来很大的改变。
所以还是往前看吧,机会总是还在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游戏葡萄”(ID:youxiputao),作者:修理,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