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市值500亿的本土美妆公司要出在上海?
时代的钟摆下,中国化妆品城市版图正在重塑。
上海,正在抢占新一轮化妆品产业竞赛的战略先手。
今年9月,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其中在“上海制造红起来”的培育计划中,每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可达3000万元。《措施》一经发布,便在业内引发广泛反响,被称为“全国最大力度美妆新政”。
近日,在《措施》政策宣贯会上,上海化妆品产业发展目标也正式揭晓,其中包括“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出市值500亿元企业1家”,展现“中国美妆品牌之都”的蓬勃野心。
截止发稿,市值最高的国货美妆上市企业为毛戈平,总部位于杭州,市值不足400亿元,第二及第三名分别为巨子生物、上美股份。
目前,上海本地国货美妆上市企业主要有上美股份、上海家化等,林清轩、自然堂则正在冲击港股。
近年来,广州、上海、杭州被公认为国内化妆品产业的三大重镇。其中,杭州凭借电商优势及营商环境异军突起,如今国货美妆企业中营收最高的珀莱雅、市值最高的毛戈平总部均位于杭州,这也让杭州持续撼动着固有的城市次序。
当下,中国美妆市场正在迎来品牌化、高端化的黄金窗口期,谁能抓住化妆品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无疑就能够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赛中占得先机。
显然,上海已为这场无声的竞赛备好了“弹药”。
500亿市值企业“花落谁家”?
据媒体报道,在《措施》发布一个多月后,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市药品监管局、市科委等多部门组织召开政策宣贯会,旨在通过政策宣贯与深度解读,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政策导向。
据悉,此次宣贯会受到积极反响,共有近百家化妆品企业参加,其中50%以上是制造企业。
《关于进一步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宣导会现场资料图
此前,上海市发布《措施》文件,聚焦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生态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四大领域,并推出11项针对性举措,以培育一批高端及新锐品牌为核心目标,打响“上海制造”化妆品领域品牌。
根据《措施》文件,上海市化妆品产业未来将向特色化、高端化、功能化方向升级,其中支持原料创新的举措因金额较高受到外界关注,即“对成功纳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的注册新原料、备案新原料,分别每项给予最高200万元、最高50万元扶持。单个企业每年扶持总金额不超过200万元。”
另外,《措施》文件还明确提出“支持功能性产品创新”,如针对敏感性皮肤、老年人、孕产妇、医美围手术期等群体,聚焦抗衰老、舒缓修护、祛斑美白、全光谱防晒等需求,开发个性化、精细化的护肤产品。
据公开报道,此次《措施》发布在上海本地美妆企业引发积极响应,譬如,上海家化对外表示,此次上海真金白银的支持力度,几乎是其他省市的两倍,将从源头上激发企业深度创新动力。
拜尔斯道夫集团东北亚董事总经理薛薇则此前对媒体表示,“其中有一系列的政策和一些补贴的方式,为(化妆品)企业提供了资金的支持,而我们的提安明多®630有望成为第一个获得政府补贴(最高200万人民币)的原料。”
去年11月,提安明多®630通过了国家药监局新原料注册的审批,成为中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首款持证的祛斑美白原料成分。
青眼注意到,此次宣贯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还对外宣布上海化妆品产业的发展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出市值500亿元企业1家,市值100亿元企业2家;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2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2家。
据青眼梳理,巨子生物、毛戈平等国货美妆企业市值均曾一度超过500亿元,但受股价波动影响,当前国内尚无突破500亿市值的美妆企业。
具体来看,国货美妆及相关上市企业市值大致可以3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为分水岭,其中毛戈平、巨子生物、上美股份均位居300亿元阵营,且都是港股上市企业,200亿阵营则包括国货龙头珀莱雅、锦波生物、华熙生物,200亿以下区间的国货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包括贝泰妮、上海家化等。
当前,总部位于上海的国货美妆上市企业有上美股份、上海家化、丽人丽妆等,其中上美股份当前市值最高,达到303.55亿元(截止11月5日收盘)。
另外,林清轩、自然堂先后于今年5月、10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冲击港股IPO,这也意味着届时上海或将至少拥有5家国货美妆上市企业,而谁能率先突破500亿市值,也将成为上海化妆品产业发展的重要看点。
中国美妆“第一城”之争
据青眼情报《2024中国化妆品年鉴》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7746.45亿元,同比下降2.83%,其中国产化妆品品牌销售额占比为55.74%,连续两年超过外资化妆品品牌销售额占比。
在国货美妆崛起的大势下,中国化妆品产业也呈现出从流量驱动到品牌驱动的转变,同时面临着品牌化、高端化的考验。
在市场格局、产业进程均迎来关键窗口期的当下,广州、上海、杭州这中国三大美妆城市也迎来一轮新的较量。
目前,上海作为国际美妆巨头在中国的首选地,依然具有着高端人才充足、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研发基础雄厚等优势,但也面临着与广州、杭州的正面竞争。
根据中国香妆协会发布的中国化妆品品牌TOP50榜单,总部位于上海的国货品牌数量与杭州相同,均为四家,广州则以7家的数量保持领先。
青眼注意到,杭州快速崛起,无疑让上海与广州承压。据浙江省药监局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浙江共有634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位居全国第二。
得益于深厚的电商基因与宽松的营商环境,珀莱雅、花西子等杭州本土品牌抓住了线上渠道的发展机遇,成为国货佼佼者,其中珀莱雅更是成为首个营收突破百亿的国货美妆集团。
曾有行业人士表示,“只有在杭州,才能找到5天不睡的主播。”
成功在港股上市的毛戈平也同样成立于杭州。另外,杭州还诞生了花知晓、逐本、方里等一众优秀新锐品牌,体现其已成为美妆创业者的热土。据最新数据,杭州化妆品总产值已超过300亿元。
多年稳居“中国美妆第一城”的广州则也在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突破“大而不强”的发展困境。今年9月,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广州市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办法》,同样力度颇大,如“对获批的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给予一次性扶持1000万元”。
此外,在拥有环亚集团、丸美股份、卡姿兰等老牌国货企业外,广州也陆续诞生了逸仙电商、谷雨、HBN、溪木源、海龟爸爸等多个备受瞩目的新锐公司或品牌,重塑了国货美妆的市场格局。
显然,面对杭州、广州两大美妆重镇的竞争,上海如何根据自身定位,在品牌化、高端化的产业升级阶段占得先机将是重中之重。
据青眼了解到,曾有国货美妆品牌创始人表示,上海的电商氛围不足,难以找到合适的电商人才,甚至有企业选择将总部搬到杭州。
为此,上海正在积极发展直播电商与跨境电商,填补短板。今年5月,《上海市直播经济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方案(2025-2027年)》正式发布,宣布未来三年全市将新培养持证直播技能人才5万名。值得一提的是,美妆垂直领域的知名主播李佳琦所在的美腕,也正是位于上海。
如今,上海发布《措施》,则显然意在利用自身优势,抢占国货高端化的高地,而上海各区也根据自身产业现状,积极推进化妆品产业发展。
在《措施》中,上海市对各区的定位有着更清晰的划分,如支持奉贤区聚焦功效护肤、彩妆、洗护、轻医美等赛道,打造“东方美谷”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支持静安区着重发展皮肤科学、AI技术与美妆健康深度融合,打造“美创静界”创新生态社区。
《措施》还显示,支持青浦区着重发展功能性护肤品、香氛香水和国潮品牌;支持宝山区着重发展天然植物化妆品、新锐品牌;支持上海化工区布局原料中试平台和生产基地,发展高端功能性原料。
当下,上海市各区也在采取行动,积极推进化妆品产业发展。如国际巨头云集的静安区大宁功能区打造“美创静界”美妆健康创新生态社区,至今已吸引40余家本土潜力美妆企业入驻,并与欧莱雅中国、华山医院、市皮肤病医院等达成深度合作。
据悉,到2028年,上海市静安区将打造出千亿级美妆健康产业集群:培育3至5家50亿级龙头企业、10个国际领军品牌,并推动50项AI等数智技术深度赋能产业。
青浦区则通过设立化妆品注册备案服务工作站、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江南美妆产业研究中心等举措,致力成为长三角美妆产业新高地。
如今,当中国美妆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轮化妆品产业竞赛已吹响号角,上海、杭州、广州将如何各自讲出新的美妆产业故事,成为下一阶段的中国美妆“第一城”,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眼”,作者:小朱,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