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层管理者的心理安全感最低?
说到职场直言的风气,大多数领导者着力于让一线员工能安心地表达想法。这一理念经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埃德蒙森(Amy Edmondson)的推广而为人熟知,即 “团队心理安全感”。它意味着一种信念,员工相信承认错误或提出忧虑不会遭受惩罚或羞辱。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间,这一理念已然成为领导力指南与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关键要素。
然而,我们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盲点:中层管理者在组织中感受到的心理安全感最低,甚至低于他们自己的团队成员。
在一项针对服务、金融、制造和公用事业等行业1160名管理者的全球研究中(其中大多数来自员工超5万的公司),我们发现中层管理者在心理安全感方面的得分是68.0分(满分100分),而高管层得分是72.7分,相差4.7分。将中层管理者与其直接下属对比时,差异依然存在:下属在心理安全感上的得分比他们高4.2分。
得分最低的是新晋中层管理者(任职不到三年),他们的心理安全感比经验丰富的同行低近5分,这表明他们面临一段艰难且常感孤独的调整期。
这一发现不仅有趣,而且意义重大。中层管理者是连接战略与执行的关键纽带,是组织的中枢神经系统。他们感知问题、传递关键信号并协调应对措施,使企业保持敏捷。当他们不敢表达担忧或承认错误时,反馈循环就会中断。重要信息无法传达至高层,问题得不到诊断,整个系统就会运转不畅,甚至面临落后风险。
中层心理安全感低的潜在代价
中层心理安全感低会在整个组织中引发连锁反应,悄然影响绩效。具体表现如下:
1.高层对错误视而不见:由于担心承认失败带来的职业风险,中层管理者常常在坏消息传达给高管之前进行过滤。领导者最终处于 “好消息泡沫” 中,问题的早期预警信号被掩盖或隐藏。
2.容错差距:当中层管理者不坦诚面对自身错误时,他们的团队也会效仿,对错误和错失的机会保持沉默。结果导致一种只掩盖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的文化。
3.创新放缓:创新尝试往往伴随着失误。但当管理者害怕失败想法带来的后果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进程就会停滞。
4.长期绩效下滑:久而久之,避免错误意味着避免那些推动学习和适应的艰难对话,在当今动荡的市场环境下更是如此。
中层管理者安全感最低的原因
我们的数据和访谈指出,处于高管层和一线之间的中层管理者心理安全感最低,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1、晋升悖论
一家德国中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最近告诉我们,他怀疑晋升到中层管理的人不合适。他说,与他共事的那些人在会议上似乎过于胆小,未能达到预期贡献。他认为解决办法在于更好的选拔流程。然而,真正的问题并非谁得到晋升,而是他们突然感受到的责任方式。一旦管理者晋升到中层,他们对风险的认知就会改变。随着曝光度增加和风险加大,他们突然面临更多损失。害怕损害声誉或危及职业发展使他们变得厌恶风险。许多中层管理者通过观察他人了解到,承认错误可能使自己成为替罪羊,甚至丢掉工作。
应对措施:重新设计问责制度,鼓励建设性冒险。用 “合理问责” 取代全盘指责,即追究反复疏忽的责任,但将诚实的错误视为学习机会。思考在管理者失败后解雇或制裁他们是否真的合理,特别是如果他们或其团队刚刚学到宝贵经验。
2、高层示范缺失
高层领导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中层管理者的沉默。通常,职位越高,听到和看到的错误越少,对完美执行的期望就越高。而在一线,情况不同,管理者经常面对错误。如果高层领导者不经常展现自身的不完美,中层管理者可能会认为展现完美是生存之道。
应对措施:高层领导者要保持开放。分享自己的错误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与中层管理者合作时,提出有深度但不带评判的问题,比如 “哪些方面未达预期?” 而不是 “为什么会出错?” 语言和语气的微妙转变有助于提升心理安全感,让中层管理者更容易坦诚交流最新情况。
3、完美假象
组织系统常常强化完美表现的神话。很少有公司设有类似Spotify的公开失败平台(该平台允许个人或整个团队公开分享错误和失败)这样的机制,来促进跨部门学习并消除错误和失败的污名化。没有这样的机制,中层管理者就会认为组织期望完美,从而避免讨论负面事件。
应对措施:推广分享 “未遂失误”(即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错误的事件)以及错误和失败的平台。航空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系统培训,公开错误报告已成为行业规范。一家欧洲大型航空公司的机长分享说,每次飞行前他都会提醒机组人员:“注意,我可能会犯错,当你们发现时,及时指出是你们的职责。” 收到错误通知后的回应是中立的 “谢谢”,并会记录报告,以便其他人从错误中学习。
4、结构孤立
一线员工通常有团队提供情谊和同伴支持,高管有领导论坛和董事会互动。相比之下,中层管理者常常孤立工作,遇到问题时几乎没有可以倾诉的同行。他们上下受压,承受着来自高层领导和一线员工的压力与焦虑,却没有获得支持的渠道。在当今全球动荡、混合办公和人工智能驱动职场变革的环境下,这种孤立感更让人疲惫不堪。
应对措施:为中层管理者创建专门的实践社区,通过同伴辅导等机制,让他们交流想法、分享挑战并寻求建议。同伴支持并非奢侈之举,而是防止倦怠、消极怠工和沉默的保障。
5、转型冲击
如前所述,我们的数据显示,新晋中层管理者(任职不到三年)的心理安全感在所有群体中最低。从一线或基层管理晋升到中层的跨度很大:新晋中层管理者从领导一线员工转变为领导其他领导者,这需要新的领导技能。此外,他们突然要对更广泛的业务成果负责,受到高层领导者关注,并被期望迅速取得成果。同时,他们仍在摸索新层级的潜规则,包括何种程度的直言是安全的。高度的审视与不确定性交织,让早期的失误仿佛会断送职业生涯,致使他们在最应当坦诚反思之际,选择了沉默。
应对措施:将晋升到中层管理视为一个发展阶段,而非一步到位的提升。为新晋中层管理者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这些导师要能坦诚面对错误和失败。在入职培训中培养 “失败认知”,让管理者将挫折视为成长机会,而非弱点,从而增强而非威胁他们的可信度。为他们创造早期无惩罚表达挑战的机会:简单的 “入职前100天学习回顾” 就能大大有助于让坦诚交流成为常态。
领导者不容忽视的盲点
大多数组织都在谈论通过提供工具、资源和权力来赋能中层。但没有心理安全感,赋能就是空洞的。如果中层管理者不敢承认出现问题,组织就会学习过慢、行动滞后。
好消息是,解决办法触手可及:组织不应仅仅寻求更好的中层管理者选拔流程,而应专注于创造合适条件,如高层示范坦诚面对不足,设计奖励学习的组织系统,并为中层管理者提供真正的支持网络。
当中层能够毫无顾虑地感知和传递信号时,整个企业就能敏捷而有目的地运转。反之,即使是最佳战略也会受挫。强化中层并非可有可无,这是及时适应变化的组织与悄然落后的组织之间的分水岭。
扬·U·哈根(Jan U. Hagen)、赵斌(Bin Zhao)| 文
扬·U·哈根是柏林ESMT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高可靠性组织中的领导力和团队互动。他积极与企业领导者合作,传播这些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错误并促进组织学习。
赵斌是加拿大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贝迪商学院管理学与组织研究教授。她的研究探索组织和领导者如何促进对错误的开放态度,并利用错误推动学习、成长和创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HBR-China,编校:周强,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