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就能当股东,众筹开酒店卷土重来

酒管财经·2025年10月29日 08:56
轻成本开店。

“10万元就能成为一家品牌酒店的股东,享受每年8%的固定收益加上消费折扣,这比买基金划算多了。”

从2017年开始,一批酒店投资人悄然开启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通过众筹方式成为酒店股东。这种模式让普通人也能以几万元的低门槛,参与动辄数百万的酒店项目。

近两年,轻成本、低门槛众筹开酒店,这个看似“过气”的玩法似乎悄然归来。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一批投资人重新将目光投向酒店众筹这一领域,其中年轻新一代投资人居多。

百度指数显示,“酒店投资”搜索量同比上升12%,60%以上的新投资人都是年轻人。

曾经重资产、高门槛的酒店投资,正在众筹的魔力下变得轻量化、平民化。

这股风潮背后,是当下部分酒店投资人对轻成本、低门槛投资的热捧,也是酒店业对“融资金、融资源、融客户”的三重渴望。

不过,这种轻成本、低门槛的众筹模式真的能颠覆传统酒店投资、实现多方共赢吗?

01

酒店众筹的兴起

曾经,投资一家酒店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实力;如今,只需几万块钱,你就能成为一家连锁酒店的“股东”。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当下在部分酒店投资人中悄然流行的众筹模式。

图源:小红书

传统酒店投资需要巨额资金。比如在二线城市投资一家中端酒店,单是装修成本就达8万元一间,50间客房规模的总投资约400万元。加上品牌加盟费和其他开支,整体投资更加庞大。

但酒店众筹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这一逻辑。

2014年,实体场所众筹在国内出现,最初以餐饮项目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酒店逐渐成为众筹平台上的新宠。

据公开数据,早在2017年,仅多彩投一个平台就有88个酒店众筹项目,总投资规模达59.86亿元,吸引近1.4万位投资人。

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物,如今已深入国内住宿行业。

酒店众筹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股权型众筹,投资者成为股东,参与酒店管理并获取分红;二是收益权众筹,投资者仅获得分红收益,不参与经营。

亚朵、花间堂等酒店品牌是最早的试水者,而传统高星酒店涉足相对较少。

2015年,亚朵与淘宝网合作推出众筹项目,需要筹资200万,最终却吸引了5387人参与,筹资超过660万,超额完成330%。

亚朵在淘宝众筹的项目 图源:淘宝网

亚朵酒店当时的众筹方案设计也颇有吸引力:2元钱起投,31522元封顶,提供7种不同档次的众筹产品。

投资2元,可获得延迟退房权益和7888元的抽奖机会;投资399元,可获得650元的免房一晚还有下午茶早餐;投资4999元,可获得7888元的床垫一张加5000元储值卡。

同年,度假酒店品牌诗莉莉在多彩投平台发起“阳朔诗莉莉漓筑蜜月精品度假酒店”的众筹认购,投资金额为330万元,众筹总金额为210万元。而仅在6天后,项目便筹集到399万元,达到最高限额,超出预期90%。

此外,花间堂的众筹方案同样颇具新意。

2016年,花间堂在京东私募融资平台上进行众筹,仅10分钟就募集了400万元,吸引了4000位投资者踊跃参与。

众筹结束后,有200位投资者每人投资2万元,成为花间堂的合伙人。

据悉,当时花间堂为合伙人提供的权益包括:2个月内退还每位投资者1万元消费金,之后7年每年退还21000元消费金,销售额达到365万后还可获得年化6%的收益等。

这样的高回报率,自然吸引了大量投资人涌入。

02

从“募资”到“募人”

酒店业与众筹的联姻并非偶然,而是由行业特性和消费升级趋势共同决定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商业逻辑。

传统酒店业扩张面临两大痛点:巨额资金门槛和持续客源压力。

而众筹模式恰恰精准击中了这两大痛点,创造性地将消费者转化为“投消者”——既是投资者又是消费者。

对投资人而言,新型酒店众筹为投资者提供了固定收益、浮动收益以及“浮动+固定”收益等多样化回报类型。

以花间堂的众筹方案为例,投资者2个月内获得1万元消费金,之后7年每年获得21000元消费金,7年后归还2万本金。年化收益率6%,同时享受免房权益。

而诗莉莉则是在季度分红中的预期年化收益15%—20%,每年投资金额的4%可用于门店消费。

诗莉莉众筹项目的回报参考 图源:多彩投

这种“消费+投资”的双重回报,满足了投资者物质收益和心理满足的双重需求。

对于酒店品牌而言,众筹模式使其能够以轻资产方式快速扩张。亚朵通过众筹覆盖单店2000万的前期投入,公司仅输出品牌与管理体系,实现了“零自有资金”开1000+门店。

此外,众筹不仅是融资渠道,更是市场验证手段。

亚朵酒店通过众筹过程中的用户反馈,精准捕捉到用户对“深睡场景”的强烈需求,进而推出深睡枕PRO,该单品在2023年GMV突破10亿。

更有价值的是,众筹一定程度上将投资人变成了“品牌共建者”。

亚朵的7500名早期众筹会员不仅贡献了真金白银,更成为品牌的忠实传播者,形成了“消费者→投资者→传播者”的闭环。

可以说,成功的众筹酒店项目正在从单纯的资金筹集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和生态构建者。

例如,红树林度假世界在2016年发起众筹时,不仅提供度假卡,还构建了“红树林全球度假交换平台”,整合了全球数百家特色民宿和高端度假酒店。

2024年以来,德胧集团创新的“先筹建后众筹”策略,先在巴厘岛落地酒店实体,再通过平台释放30%股权募集运营资金,项目落地周期缩短至8个月。

这种生态化思维大大提升了众筹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此外,区块链技术正在改变酒店众筹的传统交易模式。

今年1月,阿联酋DAMAC集团通过资产代币化将高端酒店股权拆分为数字代币,投资者最低仅需数百美元即可参与,交易效率提升70%以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酒店众筹正在超越单纯的融资工具,演变为一种融合了融资、营销、用户运营和品牌建设的复合型商业模式。

这些参与众筹的人,既是投资人又是消费者,更是品牌的传播者。

相关数据显示,早期参与亚朵众筹的7500名会员,年均复购率高达52.8%,年均消费超过5000元,是普通会员的3倍。

这种模式将客户牢牢绑定在酒店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一种自增长的飞轮效应:投资者越多,品牌传播越广,客源越稳定,收益越高,又反过来吸引更多投资者。

03

火爆背后的风险暗流

然而,众筹酒店并非只有光鲜的一面。随着众筹模式兴起,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其中,回报周期长是不容忽视的风险。

酒店投资回报比普通众筹慢得多,虽然表面收益可观,但并非每个项目都能成功。

酒店产权网联合创始人冯少辉曾对媒体表示,众筹的成本普遍在10%—12%,而酒店的ROA(资产收益率)最高为14-15%左右,稍有不慎,可能背上较高还款重负。

2017年的一份分红报告显示,乐雅旗下精品酒店“听箜曲/居无垠”呈亏损状态,筹集资金为231万元。这表明酒店众筹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

更大的风险在于监管缺失。

旅游酒店行业资深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就曾指出,国内目前没有完备的众筹监管办法,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众筹容易与非法集资混淆。

酒店众筹平台多彩投在2021年就曾曝出多项目“爆雷”,涉及大量纠纷。

图源:网络

当年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有超过65份裁决文书与多彩投有关,而据多家媒体报道实际涉及的纠纷远不止这些。

从风险管理来看,有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众筹的法律边界是否清晰。

根据证监会规定,股东人数在200人以内才属合法。而当一家酒店有数千名“股东”时,其法律结构如何设计?权益如何保障?这些问题在推广中常常被模糊处理。

今年9月,景洪发布就发文提醒大家警惕以众筹资金开设客栈、民宿、酒店等经营主体为名的非法集资行为。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在网站、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媒体上发布众筹投资项目,以高额分红、消费权益等为诱饵招揽社会公众投资。

其次,运营风险如何控制。

酒店运营涉及大量专业管理问题。让众多不具备专业能力的小股东参与决策,反而可能影响经营效率。

最后,退出机制是否清晰。

很多众筹项目宣传时重点强调收益,却弱化退出机制。

尤其是国际酒店品牌的众筹项目,风险更为复杂。

希尔顿集团就曾明确表示,2018年贵阳汉唐希尔顿花园酒店发起的众筹“仅仅是业主方单方面的行为,与集团没有直接关系”。

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值得关注,但持续的创新需要建立在真实的价值创造上。

酒店众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反映了共享经济的大趋势,降低了投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酒旅资源优化配置。

不过,降低门槛不等于消除风险。酒店业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投资的本质没有变,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也没有变。

对于酒店品牌方,真正的挑战在于:当热潮退去,是留下一地鸡毛,还是构建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模式往往不是最炫目的,而是那些在利益分配与风险承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模式。酒店众筹能否找到这种平衡,或许将决定它能走多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酒管财经”,作者:南川,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尽管张勇此次登榜的财富规模较去年上涨超过13%,但其在总榜上的排名却下滑超200个位次。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