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300%到火速腰斩,谁捧杀了博瑞医药?

市值观察·2025年10月23日 07:30
警惕资本故事陷阱。
博瑞医药
定向增发江苏省2001-10
原料药制剂研发生产商
我要联系

在A股创新药赛道,博瑞医药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资本大戏。

短短十多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几近腰斩,而此前几个月内,股价又一度暴涨近300%。如此罕见的超级“过山车”,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博瑞医药股价走势图,来源:Wind

【“过山车”之谜】

博瑞医药,曾站上创新药大风口。

2025年8月之前,创新药指数一路狂飙,涨超60%。板块内,多达70家公司股价实现翻倍。其中,博瑞医药为涨幅惊人的三倍股,与之相伴的还有暴涨五倍的昂利康、六倍的广生堂,乃至十倍的舒泰神。

除起步估值偏低外,这波创新药行情的导火索是中国药企BD交易进展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国内集采压力。据医药魔方,截至8月底,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数量为83项,总金额为845亿美元,占全球半壁江山,规模远超2024年全年的488亿美元。

中国创新药BD出海数量与金额,来源:医药魔方

减肥药又正是创新药中炙手可热的新兴赛道。巴克莱银行乐观预测,到2030年,全球减重市场规模有望膨胀至1500亿美元。海外巨头诺和诺德、礼来凭借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销售额连创新高,进一步点燃了A股市场对减肥药概念的炒作热情。

恰逢其时,博瑞医药大力转型创新药,其核心在研产品BGM0504(包括降糖、减重适应症)在国内推进III期临床试验,同时在美国、印尼等地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自然成为市场热炒的理由。

股价狂飙之后,博瑞医药PE一度推高至惊人的400倍。然而,如此激进的估值并未能维持太久。

9月22日,辉瑞宣布以73亿美元收购专注于减肥药研发的Metsera公司,导致后者股价单日暴涨超60%。Metsera旗下097i,仅需每月注射一次,且临床疗效也不错。

这起并购案,在一定程度上冷却了市场对跨国药企通过BD交易引进国内在研减肥药的乐观预期。毕竟,国内主流在研管线多为一周注射一次,被国际大厂收购的可能性随之降低。

叠加高估值溢价,博瑞医药自9月22日起开启暴跌模式。即便如此,截至10月21日,其PE仍超200倍,估值压力依然不小。

【原料药主业大滑坡】

2019年,博瑞医药凭借多款原料药、仿制药产品成功登陆科创板。

三年后,公司迎来转型关键节点,其BGM0504获批开展临床试验,适应症涵盖减重、降糖等。此后,公司开始全力加码向创新药业务转型。

目前,公司营收基本盘仍在原料药业务,占比超七成。过去几年,随着大量下游仿制药纳入带量采购,上游原料药业务也难以独善其身。

2024年,博瑞医药归母净利润已萎缩至不足2亿元,相比三年前累计下滑超过23%。进入2025年,情况进一步恶化,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骤降超八成,仅实现1700多万元。

博瑞医药归母净利润走势图,来源:Wind

2023-2024年,博瑞医药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增长,之后便出现了大滑坡。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5.37亿元,同比下滑近20%,创下自有财务数据披露以来最差纪录。

业绩下滑重要原因之一,是曾作为业绩支柱的抗病毒类、抗真菌类原料药及相关制剂业务面临很大压力。其中,拳头产品奥司他韦受到集采、需求不振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冲击。

2022-2023年,奥司他韦胶囊剂、颗粒剂/干混悬剂分别被纳入第七批、第八批国家集采,平均药价降幅高达八成以上,对上游原料药利润空间造成不小挤压。

当然,博瑞医药净利润大幅下滑,还与公司全力投入创新药研发相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3.48亿元,同比激增144%,占营收比重超六成。

如此一来,原料药主业“造血”能力大幅减弱,而“烧钱”的减肥药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导致公司资金链承受不小压力。

上半年,公司账面现金、经营活动净流入额均缩水超两成,而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则膨胀超两成。同期,公司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2%,远超行业均值21.7个百分点,且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短期偿债指标也出现了下滑。

很显然,博瑞医药正面临“缺钱”窘境。

【难过的“两道坎”】

在多重压力之下,博瑞医药急需融资“补血”。

2025年8月11日,公司最终推出了一笔规模不超过5亿元的定增方案。根据方案,公司董事长、实控人之一的袁建栋将全额认购,价格为22.36元/股,锁定期为48个月。

然而,此举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核心焦点在于,定增价格相较市价存在巨大折价,套利空间明显。以方案披露当日的收盘价计算,袁建栋账面浮盈最高可达21亿元。即便按近期(截至10月21日)股价计算,浮盈仍达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实控人家族一方面试图通过高折价定增来巩固控制权,另一方面又在此前进行了多次减持套现。2022-2023年间,袁建栋的母亲钟伟芳以个人名义多次减持,累计套现或达3亿元左右。此外,两人还间接通过苏州博瑞鑫稳累计套现约1.8亿元。

同时,在公司现金流较为紧张之际,博瑞医药在2024年仍实施了现金分红,总额为4055万元。按持股比例计算,实控人母子可获得超过1500万元。

10月15日,博瑞医药主动撤回了这份充满争议的定增申请文件,5亿元的融资计划宣告终止。而在撤回之前不久,公司还宣布了港股IPO计划,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公司融资受阻,将给以BGM0504为核心的创新药研发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因为创新药研发、市场开拓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旦融资渠道不畅,叠加主营原料药业务恶化,有可能对在研药物的进展造成不利影响。

当然,即便博瑞医药能够迈过融资这道坎,其寄予厚望的BGM0504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一方面,BGM0504的III期临床正在进行中,最终临床疗效如何不得而知。事实上,III期数据好坏直接决定了该药物能否拿到药监局审批的“入场券”。如果数据表现不佳,不仅有可能对港股上市融资造成阻碍(如果在IPO推进期间披露III期数据的话),且对当前A股高估值逻辑也有不小威胁。

另一方面,减肥药市场竞争正日趋白热化。中国市场除了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已上市销售外,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也已获批。前述两家海外巨头仍在持续跑马圈地,诺和诺德甚至通过在线药房降价的方式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此外,减肥药潜在市场玩家更多。目前,国内有超过20家药企布局司美格鲁肽的生物类似药,其中丽珠集团、齐鲁制药、九源基因等企业的产品已进入III期临床或申报上市阶段。

无论是面对现有强大对手,还是即将涌入的新玩家,博瑞医药产品疗效及其潜在市场竞争力,恐怕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总之,博瑞医药这场股价“过山车”,是资本市场从狂热追捧到理性回归的直接表达。公司从原料药向创新药的转型之路充满荆棘,其核心产品能否杀出重围,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观察”,作者:市值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聚焦上市企业市值与价值

报道的项目

博瑞医药
我要联系
原料药制剂研发生产商

下一篇

“黑公关”不应是唯一的解释。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