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要掀翻 Chrome,从 “不复制粘贴” 开始

山自·2025年10月22日 18:15
接下来的半年,值得关注三个点:Windows 和移动端版本的体验、开发者对 ARIA 标签的接受度,以及 Google 会不会加速给 Chrome 加更激进的 AI 功能。毕竟,AI 浏览器的战争,才刚敲下第一声鼓。

打开浏览器看课程 PPT,又要切到 ChatGPT 问问题;整理上周看的招聘信息,得翻遍历史记录再复制到对话框里;想给晚餐派对订餐厅,得自己搜评价、填信息 —— 过去用浏览器和 AI 的 “割裂感”,可能要被 ChatGPT Atlas 终结了。

2025 年 10 月 21 日,OpenAI 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以 ChatGPT 为核心的原生浏览器 Atlas。它不是在 Chrome 上加个 AI 插件,也不是给 ChatGPT 加个网页浏览按钮,而是把 “聊天机器人” 和 “浏览器” 揉成了一个整体。这种 “反常规” 的设计,或许正戳中了当下 AI 与工具结合的最大痛点 ——上下文永远在断裂

Atlas 的三个 “反常识” 设计:不是加功能,是重构逻辑

大多数浏览器加 AI,都是 “补丁式” 的:比如 Chrome 加个 Gemini 侧边栏,Perplexity Comet 加个答案汇总。但 Atlas 的思路完全不同 —— 它要让 ChatGPT 成为浏览器的 “操作系统”,而不是 “附加功能”。

侧边栏 + 光标聊天:消灭 “复制粘贴” 这个动作

“以前看 PPT 要截图发给 ChatGPT,现在它直接知道我在看什么。” 这是早期测试者、大学生 Yogya Kalra 的反馈。Atlas 的核心改变,是把 ChatGPT 的对话窗口和网页内容 “绑死”:打开任何页面,侧边栏的 ChatGPT 都会自动抓取当前内容上下文,不用你手动复制文本、上传图片或粘贴链接。

更细的是 “光标聊天” 功能 —— 选中文档里的一句话,点个按钮就能让 ChatGPT 直接修改或解读。比如邮件里写得绕的句子,选了就能让 AI 理顺;网页里的陌生术语,划一下就有解释。这种 “即点即交互”,把过去 “切换窗口 - 传递信息 - 等待回复” 的三步流程,压缩成了一步。

浏览器记忆:从 “记不住” 到 “主动帮你连起来”

普通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只是一串冰冷的 URL;但 Atlas 的 “浏览器记忆”,是 ChatGPT 能读懂的 “上下文库”。你可以问它:“把上周看的所有招聘信息整理成行业趋势表,帮我准备面试”—— 它会自动关联你浏览过的职位页面,不用你手动筛选。

OpenAI 显然也知道隐私是个雷区:这个功能默认可选,所有记忆都能在设置里查看、归档,删除浏览历史就会同步删除相关记忆。但问题在于,当浏览器开始 “记住” 你的工作、购物甚至阅读习惯,它到底是 “超级助理” 还是 “贴身监控”?这道线,得用户自己划。

代理模式:从 “帮你想” 到 “帮你做”,但只给付费用户

Atlas 最 “野心勃勃” 的功能,是 “代理模式”—— 你让它订餐厅,它会自己打开预订网站、筛选评分、填好你的时间偏好;你让它整理竞品报告,它会自动打开几家公司的官网、下载财报摘要。但这个功能有两个限制:目前只对 Plus、Pro 和 Business 用户开放,且 OpenAI 承认 “复杂任务还会出错”。

TechCrunch 的测试显示,代理模式处理 “添加购物车”“汇总新闻” 这类简单任务没问题,但遇到 “跨网站对比航班 + 同步日历” 这种复杂流程,就容易卡在登录环节或漏填信息。这也暴露了 AI 浏览器的共性问题:能 “代劳” 的前提,是网站愿意让 AI “读懂” 自己的页面——OpenAI 已经呼吁开发者给网站加 ARIA 标签,不然代理模式就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AI 浏览器混战:OpenAI 的牌,对手的局

Atlas 不是第一个吃 AI 浏览器螃蟹的。早在 2024 年夏天,Perplexity 就推出了 Comet 浏览器,主打 “直接给答案不堆链接”;Google 也在 2025 年 9 月宣布要把 Gemini 深度嵌入 Chrome,号称能帮用户 “自动订咖啡、约医生”。但 OpenAI 一进场,就把这场战争的逻辑改了。

对手的优势:要么快,要么稳

Perplexity Comet 的核心是 “answer engine”—— 你搜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它不会给你 10 个链接,而是直接生成汇总报告,还能扫描你的开放标签页做总结。这种 “快准狠” 的风格,吸引了一批嫌 Google 搜索 “太繁琐” 的用户。

而 Chrome 的护城河,从来不是功能多,而是 “生态惯性”。30 亿用户的 bookmarks、密码、插件生态,不是靠一个 AI 功能就能撬动的。Google 给 Chrome 加 Gemini,打的是 “无缝衔接” 牌 —— 比如你在 Chrome 里看邮件,Gemini 能直接帮你生成日程,不用跳转其他 APP。

OpenAI 的牌:不是 “浏览器”,是 “ChatGPT 生态入口”

Atlas 的真正优势,不是比 Comet 更会汇总答案,也不是比 Chrome 功能更多,而是它背靠 ChatGPT 的 “记忆生态”。你在 Atlas 里聊过的内容、浏览过的页面,能直接关联到你过去的 ChatGPT 对话 —— 比如你上个月跟 ChatGPT 聊过 “如何写产品经理简历”,现在用 Atlas 看招聘要求,它会自动提醒你 “这里要突出你的项目经验”。

这种 “跨场景记忆”,是其他浏览器没有的。Comet 的答案再快,也是 “一次性的”;Chrome 的 Gemini 再无缝,也跳不出浏览器的边界。但 Atlas 要做的,是让浏览器成为 ChatGPT “超级助理” 的一部分 —— 你用它浏览、聊天、做事,所有数据都在一个生态里流转。

Atlas 能改写浏览器规则吗?

尽管 OpenAI 把 Atlas 吹得很玄,但要掀翻 Chrome 的桌子,还有三道坎要跨。

跨平台滞后:错过 “第一波用户习惯培养”

目前 Atlas 只支持 macOS,Windows、iOS 和 Android 要 “稍后推出”。而浏览器的用户粘性,很大程度上来自 “多设备同步”—— 你在电脑上用 Atlas,手机却还得用 Chrome,这种割裂感会劝退不少用户。等 Atlas 铺满全平台时,可能已有一批用户习惯了 Comet 或 Chrome Gemini。

隐私是把双刃剑:“记忆” 越好用,顾虑越多

虽然 Atlas 允许用户控制 “浏览器记忆”,但当 AI 开始关联你浏览过的医疗页面、金融网站时,数据安全的隐忧会被放大。OpenAI 说 “不会用浏览内容训练模型”,但用户是否相信?尤其是企业用户,会不会因为担心数据泄露,拒绝用 Atlas 处理工作内容?

代理模式的 “天花板”:取决于开发者是否买账

Atlas 的代理模式要想好用,需要网站开发者配合添加 ARIA 标签 —— 不然 AI 读不懂页面按钮、表单的含义,根本没法 “代劳”。如果开发者不买账(比如电商平台担心 AI 影响转化率,金融网站担心安全风险),代理模式就只能处理简单任务,成不了 “杀手级功能”。

浏览器的 “AI 原生” 时代,才刚刚开始

Atlas 的发布,与其说是 OpenAI 向 Chrome 宣战,不如说是它在 “重新定义浏览器”—— 过去浏览器是 “打开网页的工具”,现在 Atlas 想让它变成 “帮你完成任务的助理”。这种转变,和 2007 年 iPhone 重新定义手机、2010 年 Chrome 重新定义浏览器一样,可能开启一个新的周期。

但最终决定 Atlas 成败的,不是它的 AI 多聪明,而是它能否解决 “用户真正的懒”:不用记 URL、不用复制粘贴、不用在多个 APP 间跳转。至于能不能打败 Chrome,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 毕竟,用户换掉用了十年的浏览器,比换掉手机还难。

接下来的半年,值得关注三个点:Windows 和移动端版本的体验、开发者对 ARIA 标签的接受度,以及 Google 会不会加速给 Chrome 加更激进的 AI 功能。毕竟,AI 浏览器的战争,才刚敲下第一声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自”,作者:山自,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