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AI虚拟细胞基础模型,「百曜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获悉,AI虚拟细胞平台公司「百曜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峰瑞资本领投,顺禧资本跟投,明德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百曜科技创始团队早在2023年就发布了知识增强、跨物种、亿级数据量的单细胞预训练基础模型。随后快速迭代并发布了首个基于图结构的单细胞预训练基础模型,让AI理解基因调控和内外环境下细胞状态的变化的规律,从而模拟真实细胞行为。该系列研究成果曾作为封面文章发布于《Cell Research》以及权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和《NSR》上。
百曜科技对36氪表示,“团队构建的单细胞基础模型,采用预训练+微调路径,展现出优异的泛化能力与广泛的下游应用潜力,为构建可产业落地的AI虚拟细胞平台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训练过程中,该模型融合生物学先验知识,使学习更具方向性,输出结果更贴合生物学逻辑。此外,模型首次整合超亿级单细胞基因表达数据,并联合人、小鼠两个物种进行跨物种预训练,从而学习共通的生命规律,为后续将动物实验数据有效转化、预测人体细胞反应提供了可能。
近两三年来,在技术演进下,“AI虚拟细胞”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赛道。以单细胞测序为代表的数据获取技术走向成熟,引发多组学数据爆发式增长,从而为AI虚拟细胞模型训练提供了“燃料”。
另外,自注意力机制的自监督预训练策略出现,为处理高维且复杂的生命科学数据提供了强大工具,从而使得人们对细胞的精细表征与动态模拟变为可能。
政策层面,中美等国都在积极推动“利用基础AI模型进行生命模拟”。中国“十四五”规划强调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并据此布局了AI生命科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25年4月,美国FDA也倡导在抗体药物研发中以AI模型与器官芯片替代传统动物实验。
产业方面,以Xaira Therapeutics、Asimov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已率先探索,将AI虚拟细胞模型应用于肿瘤新靶点发现、干细胞定向分化、工程细胞改造等方向。
百曜团队介绍道,“细胞作为病毒之外最小的生命单元,整合了关键层级的生物信号,利用AI对细胞进行模拟,能够在基础科研与工业药物研发中回答一系列关键问题。随着全球组学观测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突破,细胞模型将逐步纳入更多维度的组学信息,实现从单组学模型向多模态模型的演进,最终在虚拟世界中完成对整个细胞动态生命过程的推演。这将使我们掌握最小单元的生命智能体,并以新型工具平台与方法论,探索更复杂的组织器官、疾病模型乃至各类生命活动。”
然而,构建AI虚拟细胞是一项极具复杂性与多维挑战的宏大工程。除算法难题外,其对算力、数据等资源的要求极高,要打造涵盖多模态数据、接近完整的虚拟细胞基础模型,投入规模或达“百亿美金”级别。
对此,百曜科技团队指出,当前AI虚拟细胞技术仍处发展早期,百曜等公司推出的首批虚拟细胞大模型已初步验证从0到1的理论路径。而大模型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该领域具有很强的马太效应,未来,若能在高质量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上持续领先,所打造的生命科学研发平台,有望实现底层研究与生物医药产业在效率与成本上的指数级优化。
投资人观点
峰瑞资本副总裁谢达表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也是疾病寻因与药物研发的“主战场”。虚拟细胞依托生物组学数据和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力,构建细胞的“数字孪生”,有望赋能细胞发育、药物敏感度、抗体生产等常见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场景,从而大幅降低试错成本与周期。百曜科技在虚拟细胞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已经率先完成多个基础模型和面向特定任务的特化模型的开发,并与国内外医药企业开展合作。我们看好企业在多模态数据采集和建模的能力,期待企业在细胞药物开发、生物制造等方向不断取得进展。
明德资本合伙人胡茗译表示:生命科学研究正跨越多个关键尺度——从宏观的表型与组织,到微观的分子通路,再到承上启下的细胞功能尺度。过去,我们缺乏在细胞这个整合尺度上进行动态、定量研究的能力,仅能通过截面数据推测细胞动态,如今海量多组学数据与Transformer算法的融合,使我们能够构建高保真虚拟细胞。这一平台将彻底打破机理研究与应用开发间的壁垒,把生命科学带入可模拟、可编程的新纪元。百曜科技团队拥有AIVC关键算法和高质量数据上的复合优势,我们期待与他共同探索这个历史性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