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投资的女总裁敲钟了,开盘冲到近100亿
“太喜欢这个机器人了,还会要合影!”
今年8月,长居中国的篮球明星斯蒂芬·马布里发布了一条短视频,盛赞酒店里的送餐机器人。和他一样,在火遍全球的China Travel浪潮中,酒店机器人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的目光。
外国人的“流量密码”,中国人已经司空见惯。逐渐入驻全国大小酒店的机器人背后,是一幅有望达到千亿规模的产业版图。
9月,云迹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酒店机器人第一股”,10月16日正式在港股主板挂牌上市。上市之后,市值一度接近100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创立于2014年,其2024年营收2.45亿元,位列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第一位。截至2025年前五个月,与云迹科技达成合作的酒店超过3.4万家,万豪、洲际、凯悦、亚朵等头部品牌均在其中,以及150家医院。
尽管云迹科技近3年(2022年~2024年)利润始终为负、累计亏损超8亿元,但亏损额有所收窄,毛利持续提升。此次上市或为云迹科技换来腾挪的空间。
站在具身智能和AI的大风口上,九号、普渡、擎朗智能等均陆续进入酒店场景,云迹科技如何利用好到手的“弹药”,将会决定其在这个千亿市场中所处的位置。
垂直场景,软硬协同
云迹科技的产品可以简单分为两部分:硬件和软件。
硬件,即云迹科技推出的机器人产品,包含三个型号:UP系列、“润”系列和“格格”系列。
其中,“润”系列属于“整机机器人”中的入门级产品,2021年起逐渐被新一代产品“格格”系列替代。招股书显示,“格格”系列在2024年卖出了6358台,总销售额达到1.33亿元,是云迹科技当前的销售主力。
最新的UP系列属于“复合多态机器人”,可通过更换工具仓适配多种场景。它除了配送外卖和快递至酒店房间外,还能作为消毒设备使用。云迹科技还开发了与机器人兼容的智能售货机,消费者远程下单后,机器人会自动完成提货、配送的全流程。
云迹科技旗下“格格”系列机器人
软件,则是一套名为YJ-ROS的机器人AI操作系统和一些客制化应用,帮助企业优化运营并提高服务效率。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软件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16.4%,逐年上升至2024年的22.8%。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达到61.5%,远高于硬件部分的38.1%。
在云迹科技内部,这种“软硬协同”的路线被称为RaaS——Robot as a Service(机器人即服务)。
作为一家机器人企业,落地场景很重要。对云迹科技来说,以酒店为首的B端客户是其首要收入来源。截至2025年前五个月,与其合作的酒店超过3.4万家,大多位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其中不乏万豪、洲际、凯悦、亚朵等知名酒旅集团。
选择这一场景是有理由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如果中国所有设施对机器人服务的采购需求充分满足,将会培养出一个9382亿元规模的超大市场。其中,酒店占据了4202亿元规模,是所有机器人企业的必争之地。
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场景中,云迹科技占据了13.9%的市场份额,位列行业“一哥”位置。据测算,2029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9.3%。
风口创业,资本宠儿
云迹科技创始人支涛,自带“高材生”光环。
资料显示,支涛1972年出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专业,是一名拥有多年创业经历的女性工程师。曾有投资人评价她是“比较少见的技术派加业务派结合的人”。2014年,支涛连同吴明辉、胡泉等几名AI领域资深人士,创立了云迹科技。
站在2014年来看,这一决策同时押中了具身智能和AI两大风口,极具前瞻性。
但先行者通常伴随着不被理解。支涛回忆,她曾带着刚问世的机器人原型造访许多酒店,最后得到的都是一句“不需要”。直到2020年,这一市场的需求才开始爆发,云迹科技迎来了上千家酒店客户的订单。
云迹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总裁支涛(右)
尽管前期起步艰难,但由于商业化路线明确,资本一直相当青睐云迹科技。它在创立伊始就获得了750万元天使轮投资,并在其后7年接连完成了从A轮到D轮的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腾讯、联想等,总融资额超过12亿元。
高额投入确实也转化为了技术积淀。云迹科技在其招股书中历数了各项核心科技:导航与感知系统、逻辑推理与知识图谱驱动的认知决策、自进化学习与闭环反馈优化系统……
然而,从技术产出到商业化落地,再到占领市场、收获回报,机器人企业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盈利,是摆在云迹科技面前的生死线。
2022年,云迹科技就曾谋求在A股上市,但由于尚未盈利,不符合上市条件。三年后,公司转战港股,依靠港股18C规则(允许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成功IPO,获得继续发展的资本。
用“续命”来形容这次IPO并不夸张:在7年融资路上,云迹科技和各个投资者签订了对赌条款。一旦无法如期上市,它将面对19.25亿元的巨额赎回负债。这笔负债足够压垮云迹科技的现金流。
不过,IPO只能说是解了云迹科技的燃眉之急,只有交出盈利的答卷,酒店机器人的商业化模式才算真正跑通。
竞争加剧,探索新增长
招股书显示,最近3年内,云迹科技的利润额持续为负。
从2022年至2024年,云迹科技分别亏损了3.65亿元、2.65亿元、1.85亿元,亏损额有所收窄。但2025年前五个月,其总亏损达到1.19亿元,同比扩大4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酒店机器人需求井喷,清晰的市场红利吸引了大量企业入局。除了擎朗智能、普渡科技这类“老对手”之外,做电动车起家的九号机器人等新锐,也在进逼云迹科技的腹地。
面对这些对手的合围,云迹科技的策略是“产品升级”和“以价换量”并行。它推出了新款“格格”和UP系列产品,并以较低的价格出清“润”系列库存。
资料显示,2016年云迹科技卖出的第一台酒店送物机器人售价超13万元。如今,三个系列的产品价格在1.31万~2.09万元不等。“价格战”虽然助其保住了行业地位,却也削弱了盈利能力。
但无论如何,具身智能和AI赛道的火热有目共睹。今年8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到2027年,将实现AI与制造业、医疗、消费等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
包含云迹科技在内,一波机器人企业“上市潮”正在爆发。
2023年,“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港股上市,总市值超过600亿港元;次年,“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达到300亿港元;今年以来,海康机器人、优地等相关公司的IPO进度也频频引起关注。
为了保持领先于竞争对手,云迹科技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无论是海外酒旅业务,还是工厂、医疗等特殊场景,都是它试图探索的新方向。据悉,公司UP系列机器人智能服务体已经在泰国曼谷医院落地。
当然,开拓这些场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云迹科技接下来的发展路径,将会回答市场对具身智能最前沿的叩问:商用机器人业务的上限在哪里?除了给顾客送去外卖、零食和牙刷之外,它将如何成为酒店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真正融入酒店运营,让服务更智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代企业世界”,作者:当代企业,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