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iOS 26“液态玻璃”界面太炫却难用,网友:用起来真头疼

CSDN·2025年10月11日 18:22
Liquid Glass,对许多用户来说,远看漂亮,近用却令人挫败。

在今年 6 月的 WWDC 大会上,苹果推出了一项颇具突破性的设计更新——为包括 iOS、iPadOS 在内的各大系统引入统一的视觉语言Liquid Glass(液态玻璃)。

简单来看,Liquid Glass 是一种半透明的视觉层,漂浮在应用之上,在你需要切换视图、选择功能时,它会柔和地过渡,让界面显得更清晰、更自然。同时也会随着你的操作动态变化,能折射光线、适应环境,还能根据内容自动调整样式。

这种设计带来了更强的透明感、流动感与层次感,发布当时确实让不少果粉眼前一亮,觉得界面更显高级。

然而,随着系统正式落地、用户实际体验后,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网络,反馈认为苹果过于追求视觉美感和装饰性效果,反而在可用性上做了妥协——那些闪烁的表面和动态的控件,看久了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碍眼。

近日,用户体验专家 Raluca Budiu 发文分析了 Liquid Glass 视觉语言对实际使用的影响,在文章中一一细数了自己糟糕的体验,看看你有相同的感受吗?

透明 = 看不清

Liquid Glass 让 UI 元素变得半透明、带气泡感,最终呈现出轻盈、通透的效果,但通常情况下也容易“隐形”。

早在几十年前的可用性研究就证明:任何叠加在别的内容之上的东西,都会更难辨认。而现在,到了 2025 年,Apple 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文字、图标和控件半透明地漂浮在复杂背景上。

在图像上叠文字本就是设计大忌,因为文字与背景的对比度常常不足。那为什么 Apple 现在鼓励用户在信息聊天背景里使用照片?

比如:当蝴蝶形状的表情文字叠在一张兔子背景图上,你几乎看不出任何一个。

结果就是,朋友发来的消息藏在他们的海滩自拍或宠物毛发里,看似“聚焦内容”,实际上根本看不清。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 Apple Maps:屏幕底部的图标和食物背景图几乎融为一体。

而 Apple 还在进一步挑战用户的眼力——文字叠文字。设计师似乎认为用户都有鹰眼和耐心,因为现在读一条邮件主题,都像在解密码。

结果不仅难读,还难看。

邮件:文本上重叠的文本造成了难以辨认的混乱。

iOS 26 中,半透明的悬浮控件遍布系统:标题栏、搜索栏、标签栏,甚至状态栏都漂浮在内容之上。这些控件不但遮挡页面,还在视觉上与其他元素争抢注意力。

Safari 的新控件设计就是典型例子:浏览器底部的 URL 栏、返回键、菜单图标与网页内的浮动按钮混在一起,状态栏还与内容层互相干扰,造成视觉噪音。

动画按钮:动得多,不一定有意义

动画在第一次出现时往往令人愉悦;如果使用得当,它还能带来一种“恰到好处”的满足感——那种元素精准对齐、顺滑收尾时的“咔嗒”或“啪嗒”一瞬间。人类的视觉系统对运动极为敏感,这也是为什么带动画的按钮会立刻吸引注意力。但当同样的动画重复到第十次、第二十次、第一百次时,那份“愉悦”就变成了干扰

在 iOS 26 中,控件似乎“执着”地要自己动起来——无论用户是否从中受益。比如:轮播导航点几秒后会自动变成“搜索”字样;拍照按钮在点击时会轻微抽动;切换页面时,标签栏会鼓泡、晃动;按钮被点击后会短暂地脉冲闪烁,随后又变成完全不同的元素。

整个界面仿佛在不停地喊:“看我,看我!”可事实上,它更应该安静地退到幕后,让真正的主角——内容——站到聚光灯下。

主屏幕:旋转点变成搜索栏。

切换时,标签会闪烁、冒泡并摆动。

选中时按钮会跳动。

更夸张的是,某些控件在用户操作时也要表演一番。比如在电话应用中,从“所有通话”切到“未接来电”时,筛选按钮会自己变蓝,好像要提醒你此刻被“筛选”了,但实际上这种颜色变化完全多余。

这些“动感特效”,带来的不是体验升级,而是视觉负担。

拥挤且变小的触控区域

Apple 似乎也决定是时候让触控区域更密集、更小巧了。他们似乎把那条沿用多年的设计准则——控件之间至少保持 0.4 厘米间距、点击区域不小于 1×1 厘米——彻底抛诸脑后。也许苹果认为我们的手指变细了,或者他们更乐观地假设:经过多年的智能手机训练,用户已经掌握了以毫米级精度点击微小目标的超能力。

照片:在 iOS 18(左)中,控件之间的距离比在 iOS 26(右)中远得多。

在 iOS 26 中,标签栏正体现了这种设计思路:控件显得拥挤且紧凑,几乎每个页面右下角都会悬浮着一个始终存在的搜索按钮,为了给它腾位,其他控件被压缩得很近。

iOS 18 与 iOS 26 中的 App Store:在 iOS 26(右)中,应用程序页面底部的标签栏已分为导航和搜索 - 搜索占用了更大的空间,导航类别被挤在一起。

由于这个搜索按钮独自漂浮在底栏之外,导航显得支离破碎:一个控件孤立,而其他控件又紧紧挤在一起,破坏了底栏原本的统一感,也让用户难以一眼扫清整体布局。此外,这种对搜索功能的高度强调,让人不免联想到 Google 的设计套路——讽刺的是,苹果一向以自成一派的设计语言著称,却在这里似乎借鉴了竞争对手的思路。

可预测性消失了

我们早就知道,不断变化的界面是一场灾难。早年间,微软 Office 曾尝试过“自适应菜单”,会根据最近使用的频率自动重新排序。结果用户普遍痛恨这种做法——因为菜单永远不会保持原样,你每次都得重新扫一遍。界面无法被“学会”,因为它在不断变化。

Apple 显然没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在 iOS 26 中,控件会根据上下文出现、消失、收起或展开。比如,在健康(Health)应用中,一旦激活搜索栏,底部的标签栏就会收缩成一个图标以腾出空间。

健康:每当搜索框展开时,标签栏就会折叠。

Safari 的处理方式更奇怪:前进按钮会“时隐时现”——当没有可前进的页面时它会消失。理论上这似乎合理,但实际上却破坏了界面的一致性。当按钮的位置和大小随情境变化,用户就无法建立肌肉记忆,使用也更难预测。

Safari:浏览器工具栏有时只包含后退按钮(左),有时还包含前进按钮(右)。

结果是:用户不再能依赖熟悉的操作模式,而得像玩“找找看”一样寻找导航控件。

旧习难改:设计规范被推翻

在旧版 iOS 中,搜索栏一直位于页面顶部。比如在邮件或信息应用里,用户要下拉页面顶部才能显示搜索栏。虽然这种模式不算最直观,但多年习惯让它成为了本能操作。

信息(iOS 18):搜索功能默认隐藏(左)。要访问搜索功能,用户必须“下拉”页面顶部(右)。

而现在,iOS 26 把搜索栏搬到了屏幕底部,并且始终可见

对新用户来说,这可能更容易发现;但对老用户来说,这种“换位思维”反而带来了割裂感和效率损失——直到重新适应为止。(哪怕这种新模式长期可能更好,短期内仍意味着学习成本与操作挫败。)

设置应用程序:搜索在 iOS 18(左)中位于顶部,在 iOS 26(右)中位于底部。

更糟的是,搜索栏现在是一个漂浮的半透明控件,有时会遮挡页面内容。它浅色的外观又让它容易融进背景中、被忽略。而过去的研究早已表明:浮动按钮只有在足够显眼时才好用,否则用户根本不会注意到。

可发现性下降

曾经那个带面包屑导航(breadcrumb)的返回按钮,现在也被“简化”了。

过去,它不仅告诉你可以返回,还标明你是从哪儿来的。现在,它只剩下一个黑白箭头——没有任何文字提示。

设置:返回按钮旁边曾经有一个面包屑导航(页面路径),指示用户来自哪个页面(左)。在 iOS 26 中(右),该标签已被移除。

这意味着 iOS 又一次在设计上向 Android 靠拢:页面标题改为左对齐,使得返回按钮右侧的面包屑被挤掉。问题在于,不是所有应用都跟上了这个改动——有的仍在返回按钮旁显示面包屑,有的则把当前页面标题放在那里。

这种混乱的做法势必造成用户困惑。

App Store:当前页面的标题“评分和评论”取代了 iOS 16 后退按钮面包屑。

Safari 也没能幸免。地址栏被两侧的图标挤得狭窄,域名被截断得面目全非,你甚至无法一眼看出自己在哪个网站。而原本只需一键即可切换的标签页,现在被藏进了一个省略号菜单里。

这不仅违反了溢出菜单的设计规范(其中应只放非核心操作),还让每一次切换都多出一个动作。考虑到用户每天切换上百次标签页,这种额外负担可不容小觑。

Safari:URL 栏被挤在其他工具栏按钮之间,因此很难知道您正在访问哪个网站 。

更大的问题

综上,iOS 26 带来了覆盖在嘈杂背景上的 Liquid Glass 控件、抖动的动画按钮、缩小且拥挤的标签栏、会收起的导航栏,以及无处不在的搜索栏

更糟糕的是,它打破了长期沿用的 iOS 交互规范,设计风格越来越接近 Android。

总体来看,苹果似乎更注重视觉效果,而非可用性,这也让人觉得 Liquid Glass 很可能是为了掩盖 iOS 26 长期承诺的 AI 功能缺失而推出的一种“视觉烟幕”。整个界面显得躁动、贪眼、不易预测、可读性差,不断吸引用户注意力,却无法顺畅地访问内容。

iOS 26 并没有让日常操作更顺畅,反而让用户在面对一连串花哨的视觉效果时,还得重新学习基本操作。

Apple 称之为 Liquid Glass,但对许多用户来说,它更像是一扇蒙着雾气的窗——远看漂亮,近用却令人挫败。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liquid-glas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作者:Raluca Budiu,责编:苏宓,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五年内机器人将进入家庭和产业,自我进化飞轮启动。

8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