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预售胜负已分,谁能成为“救市之作”?
经历前冷后热的跌宕走势后,2025年电影暑期档以119.66亿元票房收官,总票房和观影人次两大核心指标,相较于去年均实现正向增长。从近十年的票房数据看,今年暑期档市场表现并不算出彩,但在看似停滞的电影市场中年轻观众用脚投票,带动好故事战胜流量、咖位、噱头的新现象,让业界仍然怀抱希望和动力。
这种以口碑带动行业、品质决定市场的正循环能否延续,向来是承上启下,同时也是下半年最重要档期的国庆档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在国庆档正式开启前,排兵布阵、争夺市场份额的暗战已经开始。9月23日9时,2025国庆档预售正式开启,截至发稿前,国庆档实时预售票房已突破1亿,其中《震耳欲聋》《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分列前三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缺少爆发力。
今年国庆档的13部影片,在类型上颇为丰富,堪称史上最多元、最拥挤、实力最均衡的国庆档之一。目前预售前三名影片票房齐头并进,差距并不明显,鹿死谁手,不到最后一刻犹未可知。在档期“群龙无首”的新业态下,凭借供给的丰富度和对全圈层观众的照拂,今年国庆档总票房大概率破24亿,稳定发挥有望给“全年电影大盘突破500亿”目标再添一道保险。
预售战况胶着,齐头并进悬念丛生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预售不仅是一面 “镜子”,折射出影片竞争力与市场潜在空间,更是连接宣发、排片和观众的核心环节,其意义早已超越了“提前卖票”的表层功能。
对即将开启的国庆档而言,预售则是观察市场活力、预判趋势的关键窗口。截至发稿前,2025年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含点映)超1亿元,对比2024年同期1.7亿预售额,今年国庆档预售表现中规中矩,缺乏足够的亮点和爆发力。
具体来看,预售期表现最强的影片是檀健次主演的反诈题材电影《震耳欲聋》,开启预售不到24小时即突破1000万,截至9月30日14:53,预售票房达3032万,稳居国庆档新片预售榜首位。
尽管定档最晚,排片场次初期垫底,但凭借主演檀健次减重15斤和三个月手语特训带来的话题热度以及题材稀缺性的加成,《震耳欲聋》开售后火速逆袭,成为今年国庆档最快预售破千万影片,预售票房占比超30%。
高预售的反馈也开始倒逼影院增加排片,10月2日、3日《震耳欲聋》全国总点映场次目前已增至4700余场,为同期影片之最。檀健次粉丝“小炭火”也在组织大规模云包场,目前包场数在国庆档影片中断层领先。
在影片题材的独特性和檀健次粉丝号召力这两大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几乎可以认为,《震耳欲聋》的票房表现依旧会有惊喜,总票房有极大可能冲击10亿+。
虽然是预售黑马,不过《震耳欲聋》并未对同期影片形成压倒性优势,截至发稿前,位列二、三名的《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预售总票房分别为1985万和1625万,和《震耳欲聋》相比并未出现断层式差距。
而且,这两部影片都各自有差异化优势。《刺杀小说家 2》凭借前作的观众基础、升级的特效和强大的演员阵容,在国庆档中可谓是最稳的全能型选手。《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系列三部曲的终章,既有稳定的受众群体且题材与国庆档氛围高度契合,凭借家庭观影群体已提前锁定了基本盘。不出意外,这两部影片总票房也有实力冲击10亿大关。
此外,预售榜单中处于二、三梯队的《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红孩儿火焰山之王》,均是与合家欢市场高契合度的动画电影,在亲子观影上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也极有可能诞生黑马。
与往年国庆档多呈现明确的一超多强态势相比,今年则至今没有明显的领军影片。因此,2025年国庆档呈现“头部三足鼎立、腰部齐头并进”的格局,实力相对平均,很可能杀得难分难解,让票房大战有了更多悬念。
类型多元,势要抓住不同观众口味
比起春节档、暑期档喜剧、奇幻、亲子等偏向合家欢类型影片扎堆的情况,国庆档的影片类型往往更加丰富。今年国庆档,13部影片不仅数量是六年来最多的一次,题材也覆盖了战争历史、动作犯罪、奇幻、喜剧、现实、动画等多种类型,呈现多元竞争与分众化趋势。
聚焦听障者反诈案的预售黑马《震耳欲聋》,无疑是今年国庆档最有新意的一部影片。影片取材自CODA(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律师张琪的真实从业经历,在真实底色上加入艺术改编的戏剧性。檀健次饰演的“灰度律师”李淇,一边用手语为听障者拆解骗局陷阱,一边在良知与利益间反复拉扯,最终揭开黑幕、为无声群体发声。
除了题材亮点,《震耳欲聋》全片30%对白为纯手语,也创下国产电影纪录。“反诈”是近年来网络的高频词,许多看完提前点映的网友称赞该片为“年度防诈必看电影”,故事、人设的亮点叠加自带话题度的“反诈”题材,让《震耳欲聋》期待值已经拉满了。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终章,在近期诸多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是一部少见的文戏武戏兼具的电影。既呈现上甘岭战役、金城坦克战等硬核战场还原,又细致刻画 158 次停战谈判的外交博弈。影片突破性地强化了女性视角,张子枫饰演的战地记者李晓、宋佳饰演的谈判代表林月明等角色,通过细腻的情感张力柔化战争残酷性。
“文争武斗”的双线叙事以及女性视角的加入,让《志愿军:浴血和平》对全圈层用户都具备吸引力。主打 “历史记忆传承” 与 “家庭共赏”的标签,加之政策支持与地方包场,将进一步巩固其基本盘。
暌违7年的《风林火山》作为国庆档犯罪剧情片代表,与主旋律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奇幻片《刺杀小说家2》、喜剧《浪浪人生》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影片融合黑帮、悬疑、心理惊悚元素,又有金城武、刘青云的“绝版阵容”,对怀念港片黄金时代的群体和偏好暗黑风格的垂直圈层相当有吸引力。
《刺杀小说家2》瞄准的是年轻群体,无论是双世界奇幻叙事,还是联合《流浪地球》团队打造的3000个视效镜头,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硬核吸引点。此外,《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红孩儿火焰山之王》三部动画显然瞄准的是亲子家庭。适逢国庆小长假,这是低龄观众进场观影的最佳时机。
内外兼修、题材多元的情况下,今年国庆档基本能够覆盖到各个年龄层,供家庭观影的选择更丰富。在此情况下,各个圈层观众到底还有多大的兴趣花钱购票走进影院,是一个极佳的观察窗口。
宣发、排片暗流涌动
在预售数据之外,今年国庆档在排片、宣发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少亮点和趋势,背后是正在发生的内在的观念性和结构性变化,而这也将决定电影市场接下来的走向。
首先,今年国庆档电影续作占比之高堪称史上之最,《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熊猫计划2》《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均为续作,密度如此之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一段时期电影市场的开发趋势。
随着各种角度的舆情越多越多,观众口味越来越刁钻,年轻观众人群持续减少,投资制作电影风险已然越来越大,加之电影投资成本高企不下,系列化与IP化俨然成为市场抵御风险的“安全牌”。无论前作口碑形成的稳定受众池,还是人才、技术与资源的可持续复用,都能显著降低宣发和开发成本。
其次,粉丝对于预售乃至票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显。在预售开启前,业内普遍对《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最为看好,但《震耳欲聋》最后却弯道超车,粉丝发起的组合式营销功对推高影片口碑功不可没,最终,这些口碑和流量又明显拉动预售数据“有效转化”。
预售开始后,檀健次粉丝通过包场、填场、扩散购票信息等方式集中发力,推动院线排片从最初8000余场增至1.8万场。针对10月2日提前点映场次,粉丝主动巡查新增场次并组织填场,确保黄金场次上座率。同时,粉丝还将预售冲刺与檀健次10月5日的生日结合,以票房成绩作为“生日贺礼”激发参与热情。
粉丝包场形成的首批观影群体,释放的“首波Repo”几乎全为好评,“震撼”、“药神质感”、“演技封神”等口碑,又吸引了许多路人关注,进一步提升了预售成绩。高预售成绩又反过来提振院线信心,促使其排片向黄金时段倾斜,并推动点映规模扩大,最终实现了良性循环。
再者,电影排片仍然是重中之重。电影档期之战,首重排片。对于很多低频次观影的人群来说,只有尽可能多的争取排片,才能更好地吸引这些观众,拉高电影的整体票房。
今年国庆档电影排片依然在数据理性与资本博弈中摇摆,在预售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最初预售排片占比最高的《志愿军:浴血和平》(24.7%),其预售票房只有第三。最初预售排片占比仅排第八的《震耳欲聋》,却凭借口碑的裂变和粉丝们冲排片,最终实现了逆袭。
对此,北京一家影院的经理告诉价值官,今年国庆档影片的竞争非常激烈,更加强调上座率,大家都不敢把宝全压在一部电影身上,虽然头部影片靠IP基础与预售数据会锁定黄金场次,但最终排片的规模还是看口碑的好坏。
无论如何,这个国庆档都需要一些高质量、高口碑的作品,继续唤起观众的观影热情。如果能从这届国庆档上,找到日后电影市场变化之中的更多解法,无疑是一次极好的收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价值官”,作者:陈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