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货到卖人脉,399元真能买到明星的朋友圈?

锌刻度·2025年09月24日 18:50
知识付费的风终于还是吹到了娱乐圈

2025年,直播带货行业格局不断变化,辛巴退网、李佳琦露面时间减少,流量越来越贵,但“超头”主播的吸引力却在步步下降。

这一背景下,进入直播带货赛道分蛋糕的明星们,早一步有了新打算。从吴彦祖教英语、王晶教导演、汪峰教唱歌再到向太卖朋友圈人脉、伊能静卖人生进阶方法论,知识付费的风终于还是吹到了娱乐圈。

这一连串变化,是否意味着直播带货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难道所有主播的最终归宿都是卖课?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赛道切换,更要深入拆解这场转型背后的行业周期、商业逻辑与各方博弈。毕竟,没有任何一个成熟商业玩家会轻易放弃已验证的盈利模式,除非新赛道吸引力远超旧赛道,或是旧赛道生存空间已被严重挤压。

流量红利退潮,集体“弃货转课”

林琪最近发现李佳琦出现在直播间的时间越来越少,助播反倒成了主播。“听说因为临近双十一,所以李佳琦要在谈offer上花很多时间,另外还要参加《巴黎合伙人》之类的综艺节目。” 林涵说。

虽然林涵对李佳琦直播间的助播们都很熟悉,也并没有反感情绪,但真正能够让林涵“框框下单”的,仍然只有李佳琦。

“进直播间买东西,其实就讲究一个好感度,现在李佳琦直播间有时候会和所有女生的直播间串台,节奏就会变得有点奇怪,导致根本没有听下去的欲望,更别说翻翻链接下单了。”林涵认为,消费的渠道处处都是,但让她愿意买单的前提必须是有眼缘。

如果说李佳琦的“淡出”是因为分身乏术,那么另一位“超头”退网则是因为无可奈何。8月,辛巴以身体不堪重负为由又一次宣布退网之后,负面新闻被不断爆出,前后有辛巴自创卫生巾品牌陷入“致癌物风波”,后有辛选集团大幅降薪裁员。

事实上,“超头”主播早就累了,直播带货的流量也在日渐退潮。“超头”如此,中小主播更是艰难。

今年以来,不少此前在直播带货的明星跨界当起了互联网讲师,卖情感、卖人脉、卖课程。

“向太陈岚”售卖的课程亮点在“圈子”

锌刻度发现,此前在抖音、小红书上分享日常生活+直播带货奢侈品类的“向太陈岚”,自7月30日的一条视频起转换了风格,并且设置了固定栏目,通过分享女性认知、女性哲学、婚姻智慧等话题内容吸引流量,然后再通过销售“向太向上朋友圈”的课程完成流量转化。

“向太向上朋友圈”在抖音上的日常价是599/套,直播间折扣价399/套,目前售出2800套。据介绍,这套课程包含一课、一卡。一课内容包含五章内容,教会学员一步步突破内心关、事业关、金钱关、社交关、家庭关;一卡是创始成员尊享电子闺蜜卡,能够拥有独一无二的创始编号,能链接高质量圈层网络,突破“认知+人脉+钱脉”上限,还能专享全年闭门直播与惊喜活动,向太亲自带学员创业+变美。

自从转变风格以来,“向太陈岚”的抖音橱窗中的商品便尽数下架,如今仅留下“向太向上朋友圈”这一个链接。从课程销量来看,虽然并不算多,但转型后,“向太陈岚”的流量提升不少,并且呈现稳定趋势。于她而言,卖课似乎走进了舒适区。

当上讲师的还有汪峰,与“向太陈岚”的布局路径几乎一致,汪峰自7月以来固定了账号的风格、封面与节奏,从“解锁节拍,快乐学音乐”讲到“练习唱歌,从叹气开始”。接着,汪峰的抖音橱窗中上架了“汪峰教你学音乐:30天音乐升维计划”的课程。

明星卖课之前都会统一更改账号风格

该课程售价299元,目前仅售出107份。课程中共包含34节录播课+3节直播课,除了课程本身之外,还附赠汪峰印签入学信1封、定制音乐徽章1枚、定制实物礼袋1只。该课程的宣传页写到:不是所有音乐课都叫汪峰亲授,每天10分钟,吃掉导师30年顶级资源。

伊能静则是带货、卖课两手抓,既直播带货食品、保健品、护肤品、书籍等品类产品,还销售“伊能静的30堂女性成长课”,宣传称这是“1套给所有女生的通关密语,成为更高版本的自己”。

“伊能静的30堂女性成长课”的课程售价399元,涵盖原生家庭、自我认知、精神独立、婚恋育儿等女性成长阶段的困惑,还配备原生家庭心理评测、14天课程陪伴社群、课程主题金句和静话集女性成长圈。

从辛巴、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的“退潮”,到向太、汪峰、伊能静等明星的跨界,这一切都并非是孤立事件,而是直播带货行业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博弈的集中体现。

过期鸡汤换新包装,变身明星成功学

有业内人士曾说:“直播带货的本质是流量套利,随着流量成本的飙升,这门生意的空间自然走到了头。”

如李佳琦、辛巴、罗永浩等“超头”主播最初起步较早,得到了平台的流量倾斜,因此迅速抢占鳌头。而明星下场直播带货则得益于其本身自带的流量,加上背后运营公司的运作,实现1+1>2的效果。但随着直播带货行业整体生存环境的变化,直播间的自然流量占比从30%暴跌至不足5%,游戏的规则悄悄变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头部主播的退场与明星的转向就显得顺理成章。当带货生意的 “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成为必然选择——而卖课,恰好成为了他们眼中的最优解。

如果说带货是“重资产、高风险、低毛利”的生意,那么卖课就是“轻资产、低风险、高毛利”的典型代表。这种商业模式的切换,并非主播们的心血来潮,而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决策,背后更是平台、主播、消费者三方博弈的结果。

从运营成本来看,带货与卖课的差距堪称“天壤之别”。带货业务需要涵盖选品、招商、质控、物流、售后等多个环节,仅是人工成本就居高不下。卖课业务的运营成本则低得多。一套课程的核心投入集中在前期的内容研发与录制,课程录制完成后,后续销售主要依赖直播推广与平台分发,几乎没有额外运营成本。更关键的是,课程属于“一次生产,无限销售”的知识产品,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从平台的战略布局来看,知识付费正成为直播平台的“新增长引擎”。早年,平台靠直播带货实现了商业化的“从0到1”,但随着电商业务进入平稳期,平台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来维持用户粘性与收入增长。

知识付费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一方面,课程内容能显著提升用户停留时间,另一方面,知识付费能丰富平台的收入结构,降低对电商佣金的依赖。

汪峰的音乐课销量不高

不过卖课赛道看似一片蓝海,实则隐忧不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知识付费的准入门槛较低,不少主播、明星为了快速盈利,推出的课程缺乏实际价值,甚至沦为“成功学”的变种。

一些因为相信“向太陈岚”、伊能静等名人而购买其课程的学员在互联网上吐槽道:“听了之后发现都是一些过期鸡汤”“明星的成功学对普通人来说根本不适用”“不能说毫无用处吧,但又好像真的学不到什么,也混不进什么上流圈子”。

说到底,无论是早期的直播带货,还是如今的知识付费,行业的核心始终是“价值回归”。直播带货的黄金时代,本质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宜、更便捷的购物方式;而知识付费的未来,也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更实用、更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明星身上的光环往往能让他们在起步时比普通人更容易,但一旦“翻车”在知识付费这样重价值、重长期回馈的赛道,口碑注定崩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作者:李觐麟,编辑:黎文婕,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己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百度一度沉寂,战略为坊间议论,也可以放在这个框架下理解。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