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纸」透视产业热点:OpenAI携手立讯精密,布局AI硬件

Alpha Engineer·2025年09月23日 08:54
OpenAI×立讯入局AI硬件,2026-2027年发布,重构"果链"转"AI链"格局。
立讯精密
定向增发广东省2004-05
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
我要联系

近日,OpenAI官宣联手苹果代工厂立讯精密,正式进军AI硬件,首款AI硬件预计在2026年底至2027年初发布。这个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揭示了OpenAI从模型向终端演进的野心,而且有望使立讯精密从 从“果链”龙头进一步升级为“AI链”核心企业。

今天我们继续用AlphaEngine进行解读。

(1) AI硬件时代拉开序幕,硅谷+深圳的产业共振

这次合作对OpenAI和立讯精密而言都是一次重要的战略突破。

对OpenAI而言,AI硬件是构建商业闭环、抢占下一代交互入口的关键一步。

通过定制硬件,OpenAI不仅能摆脱对第三方终端的依赖,更能打造“为大模型服务”的数据收集闭环,通过海量真实世界数据反哺模型迭代,巩固其在AI领域的核心优势。

其最终目标是定义智能手机之外的全新AI原生交互范式。

对立讯精密而言,这是其从“果链”核心供应商向“AI链”核心供应商转型的关键卡位。

合作不仅能有效降低对单一客户(苹果营收占比超70%)的依赖风险,更能切入AI硬件这一高增长赛道,实现业务的二次成长曲线。

凭借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精密制造经验和全球供应链能力,立讯精密有望深度绑定AI巨头,迎来估值重估。

此次合作预示着AI硬件产业链格局的重塑,将带动一批国产供应链厂商进入AI核心生态,核心潜在受益公司放在文末

(2)OpenAI为何选择立讯精密

在苹果的供应链版图中,立讯精密是过去十年蹿升最猛的“代工新贵”。

它承接了AirPods、Apple Watch以及部分iPhone机型的组装,堪称“富士康”的最大对手。

OpenAI选择立讯精密合作,有几个重要原因:

首先,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立讯精密 在手机、可穿戴、XR头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精密制造经验, 能够复用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量产经验,快速导入AI新产品,保证高良率。

其次,立讯精密 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5个生产基地和28个研发中心,具备全球交付能力。

这其中就包括越南和印度, 能让公司灵活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绕开关税

除此之外,OpenAI选择立讯精密还因为一个关键人:Jony Ive

早在今年5月, 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了Jony Ive创立的硬件公司 io Products。

Jony Ive是 苹果前首席设计总监,被称为“iPhone之父”。

OpenAI完成收购后, Ive随即出任OpenAI的“创意与设计”核心负责人。

Ive 二十多年都在与苹果供应链打交道,立讯精密熟悉他的设计语言与工艺要求。

可以说,OpenAI的这一次AI硬件尝试,是“苹果御用设计师+苹果御用代工厂”的黄金组合

这样的联盟,不仅是一个新品发布,更是对苹果核心阵地的直接挑战。

(3) OpenAI的AI硬件究竟是什么?

这款AI硬件的形态目前还未公之于众,不过OpenAI给出了三个关键词:screen-free、always-on、context-aware

根据目前各路消息爆料,这款AI硬件既不是手机,也不是眼镜,而 是一个 挂脖式终端,或口袋式 “上下文伴侣”。

尺寸大约iPod Shuffle大小,无显示屏,通过摄像头+麦克风持续感知环境,可挂脖也可别在衣服上,极致便携。

产品内置 GPT-5 级多模态模型,可离线缓存上下文, 能够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再借助大模型做出即时响应。

除此之外,OpenAI还在预研并孵化 多条形态、多种场景的原型线,核心目标只有一个:让大模型真正“长”在用户身上,做到全天候、全场景、无感化的上下文陪伴。

(4) OpenAI的阳谋:模型+终端+算力,构建全栈AI帝国

OpenAI 进军硬件领域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其构建 “软件(大模型) + 硬件(终端设备) + 算力(芯片与数据中心)” 生态闭环的必然选择。

*注: 由FinGPT Agent制表, 下同

OpenAI 的硬件战略与传统科技巨头存在根本差异。

其核心设计理念不再是 “服务人” ,而是 “为大模型服务,再由大模型服务人” 。

例 如, AI 眼镜配备摄像头的首要目的是为大模型持续输入视觉数据,而非满足用户的拍照需求。

这一理念转变,旨在将硬件打造成大模型的 “ 感官 ” ,通过获取海量、多模态的真实世界数据,驱动模型能力的飞跃式迭代。

凭借其全球7-8 亿的周活跃用户,其中 46% 为 18-25 岁的年轻群体, OpenAI 的硬件产品具备快速渗透市场的巨大潜力,有望引领新一代硬件风潮。

在后续的产品计划中,OpenAI还规划了AI眼镜、数字录音笔、智能音箱等多种形态。

OpenAI计划在 2027-2028年 推出1亿台AI伴侣设备,对应100-200亿美元的硬件收入。

(5) 立讯精密:从“果链”龙头到“AI链”核心

与OpenAI的合作对立讯精密而言,是优化业务结构、寻求突破性增长的战略要棋。

1)降低客户集中风险:2024年,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总营收比例高达70.7%。

引入OpenAI这一重量级新客户,将极大改善其客户结构,提升经营稳健性。

2)切入高景气赛道:AI硬件是未来十年最具确定性的增长领域之一。

立讯精密通过此次合作,从传统消费电子代工延伸至参与AI硬件的早期设计与定义,实现了从“20% AI”向“100% AI”业务的跃迁。

3)估值体系重塑:资本市场有望将立讯精密从一个成熟的“苹果概念股”重新定位为高成长的“AI核心标的”,为其打开估值上升空间。

(6)除立讯精密外,还有哪些公司可能 因OpenAI硬件业务布局而受益

OpenAI硬件量产高度依赖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作为行业标杆, OpenAI的硬件战略是AI终端市场的重要催化剂。

其计划于2026年推出首款AI设备,目标在2027-2028年实现1亿台销量。

OpenAI的硬件战略将激发整个AI终端市场的创新浪潮,带动从光学、声学到结构件等更广泛供应链环节的需求。

截至目前, 立讯精密作为已确认的核心组装厂商,直接受益程度最高,确定性最强。

除此之外, 歌尔股份、瑞声科技、领益智造作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受益逻辑清晰,订单可见度高。

若OpenAI硬件产品按计划于2026年量产并实现亿级出货量,上述公司有望在收入端显著受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lpha Engineer”,作者:费斌杰,36氪经授权发布。

+1
2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立讯精密
我要联系
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