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已铺好,2026:只等特朗普式“人造牛”?
看似特朗普的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看美联储不顺眼?但实际上,两个掌握着经济命脉的部门,真到事上,还是“亲密无间”。
走到9月底,美联储如期降息,财政部TGA重建也基本完毕,但所有这些事情发生在美股新高之际,后面的美股靠什么来拉出来新的高度?
本篇海豚君来帮大家梳理一下,2025年宏观走到现在最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合?又预示着怎么样的未来?
一、美联储:预防式降息
先看货币政策,在上周9月17日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如期下调利率25个基点,把联邦基准利率从4.25-4.5%调降至4%-4.25%。
但更有意思的是,在FOMC的经济预测更新上,FOMC委员们调高了近三年的经济增长预期、2026的通胀预期,但调低了政策利率和失业率。
也就是说,2025年除了GDP更好之外,其他不变;2026年开始通胀稍微抬头,但GDP增长预期和失业率预期都是在转好的。
就是在这样向好的预期之下,美联储降息了25个基点,对于降息的原因解释说得也比较明白,主要是因为就业比原本预期的要差。
按照美联储的解释,这个差不只是说移民导致的供给减少,而是岗位需求减少更快,导致失业率是缓慢上升的,虽然目前的失业率还是在健康状态,但是要提前预防式降息,来刺激企业岗位需求,防止就业进一步恶化。
所以核心两点:经济没问题情况下的预防式降息。
而且,很明显,市场也没有去定价一个衰退式降息,不同于2024年8月上一波降息时长短债的双降,这一轮降息周期开启,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探3.5%-3.6%的区间,但长债收益率(以10年美债收益率为基准)下行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在4.2%上下的位置稳住后,就不再下探反而开始往上走了。
也就是说,2025年这轮降息周期的重启,站在当下来看,无论是从:
a. 2026年美国政策组合前景:宽财政+宽货币,来兜底2026年中期选举;
b. 当下经济进展:CPI还在底部回升,社会消费也不差——美国8月社零环比增长0.63%,剔除机车部件、加油站、建材等核心零售环比增长0.72%,社零表现非常不错。
也就是说,当下只有新增就业表现较弱和周工作时长弱(新增就业与移民减少有关、周工作时长可能与AI渗透率提升有关),其余无论是居民消费上,还是雇员的时薪增长上,都是非常稳健的表现。
c. 还是当下的AI技术催动的CAPEX超级周期。
这三者结合在一起,这次的加息的效果,怎么看都是在已经不错的经济基础上,通过降息又加了一把油门,保证明年经济“不着陆”。
二. 美财政部:“投机式”发债
海豚君在上周策略周报中说过,本来9月走到下半旬,美国联邦财政发展抽水的力度变大,市场短期流动性压力会变大,市场有回调压力。
但在货币和财政的配合之下,这一风险看起来已经安然度过:上周趁着美联储预防式降息的利好,财政部趁着美联储降息交易、行情激亢的利好对冲,9月17日周财政部火速捞钱融资,单周直接把TGA账户补充了1400亿美金(25年1月底和4月初TGA的增加高峰,更多是和居民纳税季有关)。
截止17日周结束,美国联邦财政的TGA账户余额直接从之前一周的6700亿美金拉高到了接近8100亿美金,距离9月底的目标8500亿美金,仅咫尺之遥,用剩下一周多的时间来补足后续的400亿美金,已经很难对市场形成有效的扰动了。
这样从7月中旬开始,经过两个半月的发债融资,TGA账户重建到9月基本顺利结束,在一系列老练的操作之下,今年的TGA账户重建没有导致美股大幅度回调。
且重建中间,通过关税谈判的利好消息,用精准的就业数据来投喂美联储决策机制,来带动美联储顺利预防式降息等等方式,来刺激市场,让美股在重建过程中还实现了震荡上行。
<一——二>综合起来看,其实无论财政部外表如何不满美联储,结果上看起来仍然是明面较劲、暗地配合,结果是美联储体面降息、财政部体面发债,市场最终震荡向上,安稳度过了9月。
三、暗礁已过,接下来坦途一片?
很显然,当下市场最关心的问题,可能和最新议息会议上鲍威尔被提到的一个问题一样:“在各大指数齐齐新高的背景下降息,是否会助长市场泡沫?”
市场的问题类似:TGA重建结束、降息周期启动、关税高起轻落、减税降费政策就位,再配合一个AI基建的大周期,这些组合放在一起,2026年看起来怎么也不像是一个会衰退的前景。
反而更像是一个经济可能会过热、物价再次走高的经济前景。但对于这一前景,海豚君其实在上周周报中提过了,按照特朗普2026年保选举,可能会事实性采取管控物价+硬控FED的组合政策,2026年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选举前的“人造经济繁荣”。
也就是说,2025特朗普政府铺垫出的2026年更像是 “尼克松时代的上半段”:物价可控、就业拉满、收入稳稳、经济繁荣的“盛世繁荣景象”。
这种情况下,财政、货币两宽的环境仍然是成长股狂欢的温床,AI股(从算力、存储、网络、设备、能源,到算法、应用)的每一个角落还有继续被炒作的机会,2026年的美国股市,可能更像是一个科技+成长+政策,带动的资产盛宴。
当然,尼克森时代的后半段的剧情是飞涨的物价+崩盘的市场。只是站在当下, 2026年在没有出现通胀失控的情况下,资金不会去定价任何后半段的剧情,在这之前更像是一个“risk-on、party-on”的模式。
当然在通胀不降的情况下,美联储2026年持续降息,等于是在贬值美元,美元走弱的预期,仍然会带动资金外流,去寻找非美低估的机会,从而带来非美资产更高弹性。
整体来说,海豚君认为,在主要宏观风险已过的情况下,只要基本面没有大基本面问题,每一轮回调可能都会对应更高的向上空间。
回想2025年初,美股处在估值高位,基本面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关税这种外力波动会调整之后,带来的是更高的向上空间,估值已经又回到了年初的高点。
就这几年的美股而言,历史已经反复验证了,只要美股EPS预期没问题,估值回调更像机会,而非风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豚投研”(ID:haituntouyan),作者:海豚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