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进入“70元时代”,品牌靠什么赚钱?

红餐网·2025年09月09日 20:36
头部品牌的破局之道。

增量落幕,存量搏杀,火锅老板的出路在哪?

2025年的火锅赛道人均消费价格持续下行,来到了70+元区间。赛道规模仍在扩大,但企业利润却被越摊越薄,行业陷入“高规模低利润”的困局。

增量时代落幕,存量厮杀开启。火锅品牌如何在深度调整的新周期中活下去,甚至活得好?

6500亿的火锅赛道,“冰火两重天”

《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火锅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达到6175亿,增速5.6%,略高于餐饮大盘。2025年,更有望站上6500亿台阶。

截至今年5月,全国火锅门店数超过49万家,连锁化率28%,高于餐饮行业整体23%的水平。其中,头部品牌锅圈食汇跨入“万店俱乐部”,也成为赛道规模化扩张的一个缩影。

这些数据都能证明火锅赛道的“火”——规模仍在扩容,头部品牌的集中度提升。

但“火”的另一面,是难以忽视的“冰”。

最直接的变化来自消费者,他们变得更理性了。《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5》显示,火锅人均消费从2022年的86.7元,跌至2025年的77.1元,四年降幅达11%。

企业端的调整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上半年,火锅企业新增注册量仅2.2万家,相比2021-2024年间每年5-10万家的盛况,堪称断崖式减少。

市场正从“野蛮生长”迈入“理性调整”,赛道规模扩张背后,是企业利润越摊越薄、经营越来越难的现实。

就连巴奴、湊湊这类中高端品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加入“价格战”。公开资料显示,巴奴人均从148元降至138元,湊湊三年客单价累计降了27元。人均消费下滑,既是品牌主动降价的结果,也反映出消费者点单更加谨慎的趋势。

火锅行业,正深陷一场难以回避的“冰火悖论”。

破局三条路:性价比、细分赛道、区域深耕

面对行业困局,也有一些品牌积极探索,走出了差异化路径。它们用实践行动回应了眼下最棘手的经营难题,给更多从业者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参考样本。

1、性价比,不止是便宜

当消费者捂紧钱包,“值得”比“便宜”更重要。

比如海底捞近期推出副牌“举高高”,59.9元实现100+SKU畅吃,没有隐形消费;

熊喵来了则靠免费甜品、鸭血豆腐无限续、儿童餐免费等福利,把隐性价值转化为消费者感知得到的性价比;

牛真诚鲜切牛肉山野小火锅将菜品价格压至0.9-11.9元区间,锅底6元起售,用极致性价比覆盖价格敏感客群,同时通过明档鲜切展示和“不隔夜”承诺强化品质认知。

2、切细分赛道:拒绝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

与其追求成为火锅大赛道里的“六边形”战士,不如找准自己在细分市场里的定位,做到极致。

比如,此前定位“平价火锅”的许府牛,今年进一步聚焦,提出了做“牛肉专家”。

在产品方面,不仅将SKU精简到40个左右,突出牛肉产品的丰富性,还推出了“传世牛杂煲”等特色套餐,7种分部位牛杂由中央厨房完成清洗、切配后,送至门店用高压锅现场压制20分钟以上,保证现做口感。

供应链方面,则依托其“海外工厂直采+国企合作”的牛肉供应链优势,将“优质牛肉搬运工”的定位贯穿于品牌传播与顾客体验中,持续为“牛肉专家”的身份提供信任背书,不断向消费者强化“吃性价比进口牛肉找许府牛”的品牌认知。

这一系列举措效果显著,红餐大数据显示,其门店规模在过去五年间增长了约20倍,截至2025年6月已超1400家,成为火锅赛道门店数第一的品牌。

再比如,定位“开在居民楼里的市井重庆火锅”的笨姐居民楼火锅,在选址上做精,将八成以上门店开进社区居民楼底商,瞄准“一流商圈的非核心位置”,这样既能享受到商圈的客流,又能降低租金成本。店面不大,通常在80-150平米,不超过15张桌子,实现成本和坪效的平衡。

3、做区域王者:深耕本地市场,也能打出一片天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与其全国撒网,不如区域深耕。

比如深耕江西市场的季季红火锅,绝大部分门店都位于省内,开出340+家店,光南昌就有150+家,“蜂窝式扩张”带来采购和配送的集约效应,食材成本压至28%,人力成本控制在18%;

河南的员和记鲜牛肉火锅专注“原切牛肉火锅”十二年,坚持100%原切牛肉,从河南新乡走红后,逐渐将门店拓展至河南以及邻近省份的下沉市场。

湖北火瀑椒麻火锅作为区域品牌代表,16家直营店连续6年蝉联大众点评必吃榜。区别于传统的川渝红锅,其采用鲜藤椒、植物油打造了绿色锅底;同时深度挖掘湖北当地食材,如钟祥石牌豆腐、十堰郧阳红薯粉等,品牌始终聚焦湖北市场。

这些区域品牌通过深度理解本地消费习惯、优化供应链效率、创新商业模式,在区域市场活得更从容。

细分找差异、后端压成本、下沉抢“餐桌”,赛道还有哪些确定性趋势?

头部品牌的破局探索,不仅解决了自身发展难题,也为行业突破困局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样本。从这些成功实践,我们同样看到了火锅赛道的几大发展趋势。

首先,细分赛道依然充满机会,品牌也更有机会做出特色和差异化。

比如从去年火到今年的山野火锅,带动整个餐饮市场刮起了“山野风”“地域风”“健康风潮”。

定位山野火锅的代表性品牌,诸如山缓缓,今年4月单月就新开13 家店,总门店数突破80家。

也有其他火锅品牌借鉴山野元素进行创新,丰富产品线。比如许府牛,今年将“山野秘境锅”作为主推产品系列之一,也带动客单价微幅上调,在保持性价比底色的同时进行质感升级。

△许府牛“山野秘境锅” 

赛道还在持续进化出新玩法、新策略,比如出现了“山野茶火锅”细分品类,苏州“苏见山・山野茶火锅”以“茉莉碧螺春锅底+苏州园林场景”吸引打卡,搭配评弹演出营造文化氛围;黄山“陶元茗山野茶火锅” 将黄山毛峰融入麻辣锅底,用竹编灯罩、斗笠蓑衣打造丛林感。

其次,供应链走向前台,成为品牌竞争力的核心。

逮虾记与豪渝、珮姐等品牌共建“制贩同盟”,合作开发黑金黑虎虾滑、马蹄虾滑等特色产品,既精简链路,也避免同质化;

季季红与原产地合作,建立蔬菜基地,食材成本比市场低20%,还引入非遗工坊定制年糕,做出产品差异化;

许府牛更以40个SKU支撑全品类套餐,凭借少而精产品以及套餐组合,提升食材复用率。同时还联合顺丰、益海嘉里等企业在全国建成26个区域分仓,打造2小时冷链圈,大幅降低备货、仓储与物流成本。

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也为品牌突破地域限制、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了关键支撑—— 当后端成本可控、品质稳定时,品牌才有底气进入对价格更敏感的下沉市场。

而下沉市场,依然是火锅品牌确定的增长之地。

截至2025年5月,三线及以下城市火锅门店占比已达52.3%,覆盖超7亿人口,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红餐大数据显示,围辣小火锅1000+家门店中近八成位于下沉市场,靠高性价比快速抢占县域;即便是巴奴这类中高端品牌,其下沉门店经营利润率也达到24.5%,高于一线城市的20.7%。

这也说明,下沉市场并非只认准“低价”,品质消费的需求同样存在。

而对于一大批已经在高线城市充分竞争的火锅品牌而言,深耕下沉,不仅能缓解品牌在一二线市场面临的巨大内卷竞争压力,也能通过有效经验复用、放大品牌势能,在相对空白的低线城市乃至县乡市场,打开增长天花板。

结 语

存量搏杀市场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

对从业者而言,盲目跟风只会陷入新的内卷,唯有扎根消费者真实需求,强化供应链效率,找准自身在“价格带、细分品类、区域市场” 中的定位,才能在这条长赛道上长久立足。

本文封面图来源:部分配图由许府牛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作者:何沛凌,36氪经授权发布。

+1
1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二十多年来,李泽湘深度参与孵化的机器人相关企业至少已有65家。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