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WiFi 测心跳:不穿设备,也能精准监测

大数据文摘·2025年09月05日 20:56
信号里的心跳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一支工程团队,成功用普通WiFi信号测量心率,完全不需要任何可穿戴设备。

这项名为“Pulse-Fi”的技术,使用低价WiFi芯片,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在仅五秒内就能实现临床级心率监测精度。

研究者表示,无论被测者坐着、站着、躺着,甚至在房间内移动,系统都能精准捕捉心跳。

最令人惊讶的是,即使相距三米,甚至接近十英尺,Pulse-Fi仍保持测量稳定性。

换句话说,一个普通家用WiFi路由器,未来也许就能变成健康监测仪。

以往测心率总需要贴身设备,比如智能手表、健身环,或医院级设备,而Pulse-Fi直接打破这个技术依赖。

研究人员用的ESP32芯片每个成本仅5到10美元,远低于传统医疗器械。

而即使采用稍贵的Raspberry Pi芯片,总体造价也仅在30美元左右,为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健康监测方案。

研究成果已发表在2025年IEEE智能系统与物联网分布式计算国际会议上。

01 信号里的心跳

Pulse-Fi的工作原理,来源于一个人人家中都有的现象:WiFi信号会被周围物体吸收和扰动。

WiFi设备不断向空间发射射频波,这些波穿过空间中的人体、家具等障碍物时,波形会发生细微变化。

Pulse-Fi系统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其核心是一个能识别心跳信号的机器学习算法。

算法经过训练后,能从复杂信号中剥离出心跳造成的微小扰动,排除环境噪声与人体活动的干扰。

研究者指出:信号本身极其敏感,若不仔细滤波,心跳的痕迹会完全淹没在背景噪声中。

为了训练算法,他们不得不自行收集信号样本,因为此前从未有团队用ESP32芯片记录过这类数据。

他们在校园图书馆搭建测试平台,用标准血氧仪作为“地面真值”,同步记录心跳和WiFi信号变动,构建训练数据集。

共118名志愿者参与实验,每人测试17种不同体态,总计2000多组数据,为模型提供丰富样本。

团队还参考了巴西研究团队用Raspberry Pi收集的全球最大WiFi心率数据集,进一步验证算法通用性。

测试发现:使用Raspberry Pi设备时,系统性能甚至优于ESP32,说明设备档次越高,测量越稳定。

关键发现是:测量距离和体态,对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即使被测者远离设备、以各种姿态存在,系统依旧稳健运行。

02 心跳之外的未来

目前,研究者正推动Pulse-Fi的下一步目标:呼吸率监测,甚至用于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系统异常。

他们已经在呼吸检测方面取得了“高度可行”的初步成果,相关论文尚未发表,但实验数据令人期待。

项目成员表示,这项技术的设计初衷之一,就是覆盖日常生活中一切真实场景,不要求静止、不要求贴近,只需WiFi信号存在即可。

这种理念,为未来构建“无感知健康监测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

想象一下,你家客厅的路由器,不只是上网工具,更可能是家庭医生的“耳朵”。

这对老年人、慢病患者,甚至运动爱好者,都具备极强的现实价值。

而在医疗资源稀缺地区,这种低成本、非接触式的技术,将极大缓解医疗系统负担,拓展基本健康服务的覆盖面。

研究核心成员包括计算机工程教授Katia Obraczka、博士生Nayan Bhatia,以及年仅高中生的访问研究员Pranay Kocheta。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高中生不仅参与了建模与算法验证,还推动了多个实验设计,是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研究深入,这项技术或许将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让“被动健康监测”变得像WiFi一样普及。

注:头图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文摘”,36氪经授权发布。

+1
3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交由家人打理的公司和账号,并未获得更多家人认可。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