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超14亿,宁王蔚小理“供出”一个IPO

直通IPO·2025年09月04日 16:21
净利润和毛利率,均在持续下滑。

温州市辖泰顺县,即将迎来该县首家A股上市公司。

9月2日,汽配企业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百川)深交所创业板IPO,进入提交注册阶段,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

IPO进程显示,纳百川于2023年9月获受理,次月进入问询阶段,历经数次财务资料更新,耗时近两年于8月28日上会获得通过。此次上市,该公司拟募资7.29亿元,将用于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等。

纳百川前身为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曾用名泰顺纳百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由瑞安籍温商陈荣贤于2007年10月创办。出生于1969年9月的他,在中国人民大学MBA结业,早年曾在瑞安市担任某鞋厂厂长、服装厂销售经理、汽配公司总经理等职。

招股书显示,纳百川实控人陈荣贤一家三口通过直接+间接持股,合计控制55.58%股份。这一家三口更是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决策权+运营权+信息披露权”的家族主导格局:陈荣贤本人担任董事长、其妻子张丽琴担任总经理助理、儿子陈超鹏则担任董秘。

与此同时,陈荣贤亲属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进一步巩固结构:张丽琴兄弟张传建持股13.31%、姐妹张丽云间接持股1.93%、姐妹张玉琴配偶李学荣间接持股4.48%,陈氏家族合计控制股权超75%。

来源:纳百川招股书

作为行业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的企业之一,纳百川于2011年即开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2012年起即与宁德时代开展合作研发,是宁德时代的战略供应商;2016年,公司成功为上汽大众配套其国内首款新能源汽车,同年成为国内多家主机厂国内首款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主要供应商。

自此,纳百川逐步建立了与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和主流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合作关系。目前,其配套车型突破200款,客户网络覆盖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头部电池厂商,以及蔚来、小鹏、理想、奔驰、大众等国内外30余家主流车企。

需要注意的是,2022-2024年及今年前3个月(下称:报告期),宁德时代一直为纳百川第一大客户,该公司直接销售及通过电池箱体厂等配件商间接对宁德时代供应产品带来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3.73%、48.94%、48.21%、44.39%,对宁德时代形成重大依赖。

招股书显示,纳百川专注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

报告期内,按产品类型分类,纳百川来自电池液冷板的收入分别约8.04亿、9.50亿、11.79亿、3.04亿,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79%、85.34%、83.78%、92.27%,基本呈稳中有升态势。2022-2024年,公司来自该部分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09%,此消彼长,其来自燃油车热管理部件的收入平缓下降。

按应用领域分类,纳百川来自动力电池领域的收入分别约8.07亿、8.59亿、9.15亿、2.0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07%、77.12%、65.01%、62.54%,呈逐年下降趋势。不难发现,主要系公司来自储能领域的收入快速增长所致。

来源:纳百川招股书

报告期内,纳百川的营业收入分别约10.31亿、11.36亿、14.37亿、3.37亿元;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一致,分别约1.13亿、9825.49万、9542.88万、1488.54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约1.11亿、8925.78万、8804.38万、1391.38万元;研发费用分别为3406.96万、4394.05万、5411.17万、1016.5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0%、3.87%、3.77%、 3.01%。

来源:纳百川招股书

不难看出,纳百川的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和毛利率,均在持续下滑。与此同时,纳百川的应收账款却在逐年攀升。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约3.23亿元、3.82亿元、5.6亿元、4.62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均超30%,存在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而这,也是该公司现金流比较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3月,纳百川1319名员工中95人未缴工伤保险、104人未缴养老保险、170人未缴医疗保险、104人未缴失业保险、90人未缴住房公积金。欠缴群体以生产人员为主,涉及核心产能岗位。按截至2025年3月适用法规测算,公司需补缴2022-2024年社保及公积金合计1246万元,占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503万元的82.9%,短期盈利能力将受显著影响。

经审阅,2025年上半年,纳百川的营业收入约7.43亿元,同比增长45.8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128.28万元,同比增长39.14%,主要系下游需求增长,公司自身产销规模提升所致。公司预测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7.37亿元,较上年增长20.86%;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约1.05亿元,较上年增长9.72%;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约1.00亿元,较上年增长14.0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通IPO”,作者:王非,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汇聚美港股、科创板、创业板等热门科技上市动态,洞悉底层商业逻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