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AI接管上网”,Vivaldi CEO怒批谷歌微软:AI浏览器让人变“被动观众”,我们拒绝

CSDN·2025年09月03日 07:24
从网友的舆论来看,支持 Vivaldi 这一决定的人不在少数。

在这个“AI 无处不在”的时代,连浏览器也正在被重新定义。

Google 把自家的大模型 Gemini 塞进了 Chrome,微软把 Edge 打造成“AI 浏览器”,新兴创业公司更是推出各种“AI 原生浏览器”和“智能代理平台”……上网,似乎正在从“探索”变成“被总结”,从“主动”变成“被动”。

然而,近日有一家浏览器厂商选择站出来与 AI “逆行”——那就是 Vivaldi。

本周,Vivaldi 联合创始人兼 CEO Jon von Tetzchner(也是 Opera 联合创始人、前 CEO)在官方博客中直言,反对在浏览器中添加 AI 功能,并承诺:“我们选择人类而不是炒作,我们不会把探索的乐趣变成被动的旁观。”

浏览器正在悄悄“变味”

过去十多年,浏览器大战的焦点一直围绕性能、速度、兼容性、插件生态。谁的页面加载更快,谁的扩展更丰富,谁的标签页管理更高效——这是 Chrome、Firefox、Edge、Safari 长期角逐的战场。

但进入 2025 年后,战场突然转向:如开头所说,AI 正在占据浏览器的核心入口。

● Google Chrome:在地址栏和侧边栏整合 Gemini,可以直接总结页面内容。未来,Gemini 甚至能跨标签工作,帮用户自动跳转、浏览网站。

● Microsoft Edge:定义自己为“AI 浏览器”,集成 Copilot,支持“读取屏幕内容、预测操作”,甚至能代替用户执行一些网页交互。

● 新兴创业公司:像 Arc、Perplexity AI 等都在尝试构建“AI 原生浏览器”,用智能代理替代传统搜索和导航。

在这种趋势下,浏览器的地址栏不再只是输入网址的地方,而是变成了 AI 助手的提示框。用户从“探索者”变成“旁观者”,上网被简化为“看机器怎么总结”。

AI 改变的不只是体验,还有整个流量分配

这听上去很方便,但背后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多项独立研究表明:当 AI 总结出现在页面时,用户点击原始内容的几率大幅下降。

例如,Pew Research 的最新报告指出:当 AI 摘要位于搜索结果之上时,用户点击传统链接的次数减少了近一半;多家媒体与内容创作者也警告:如果 AI 摘要直接展示在链接之上,他们将面临流量骤减的风险。

Vivaldi 官方认为,这意味着支撑 Web 多样性的创作者、媒体、开发者社区,都可能因为流量锐减而失去生存空间:流量被 AI“拦截”,广告收入减少,独立网站难以维系——长此以往,Web 将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只剩下大平台和 AI 生成内容,失去原本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Vivaldi 的反击:拒绝把探索变成“被动消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Vivaldi 选择走一条与行业主流完全不同的道路:

● “不会在浏览器里内置 AI 聊天机器人”

● “不会用 AI 自动总结网页内容”

● “不会用 AI 来代替用户填表或做决定”

与其说 Vivaldi 在反对 AI,不如说它在坚持一种“以人为本的上网哲学”:

“如果 AI 技术能够在不侵犯知识产权、不损害隐私、不破坏开放网络的前提下,帮助人们探索,我们会使用它;但如果它让人变成被动的消费者,我们就不会。”

在 博文中 ,Vivaldi 强调 其 理念 : 浏览器不是一个“ 能 代替思考的 AI 工具”, 而是一个探索世界的入口 。Vivaldi 希望 把 这些 选择权留给用户,而不是交给算法 : “ 我们专注于构建一个强大、私密 、个性化的浏览器,让你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网络,而不是被动消费内容。” 

多数网友支持 Vivaldi 的做法

显然,今天的浏览器行业,正站在十字路口。

● 一条路:以 Google、微软为代表,让 AI 主导用户的上网方式,浏览器变成“答案生成器”。

● 另一条路:以 Vivaldi 为代表,坚持探索与主动思考,坚持把浏览器当作“人类工具”而非“AI 助手”。

谁对谁错?目前答案还未揭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随着 AI 渗入浏览器,Web 的未来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关于谁掌握信息分发权、谁定义用户行为的深层博弈。

在这个背景下,Vivaldi 的“逆行”,或许显得孤独,却也极具警醒意义:因为一旦人类放弃探索,只剩下机器替我们“总结世界”,那么 Web 的多样性、开放性、好奇心,可能会被一点点抽干。

从网友的舆论来看,支持 Vivaldi 这一决定的人不在少数:

● “谢谢,Vivaldi。在强制 AI 炒作的时期能有理智的人真是太好了!”

● “这真是最好的浏览器,我也改用了 Startpage,因为受不了谷歌 AI 模式的废话。”

但也有部分人考虑到 Vivaldi 是基于 Chrome,并推荐了其他浏览器:

● “与这个基于 Chromium 的专有封闭源浏览器相比,我建议可以直接使用Firefox,毕竟它是开源和且免费的。”

● “可惜它是基于 Chrome 的。我因为 AI 不靠谱的行为,刚刚从 Firefox 换到了 LibreWolf。”

那么,你目前最常用的浏览器是什么?又是否看好 AI 浏览器呢?

参考链接:

https://vivaldi.com/blog/keep-exploring/

https://www.reddit.com/r/technology/comments/1n2prqm/vivaldi_browser_makes_an_official_statemen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整理:郑丽媛,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增程的十字路口。

9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