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超7亿,国产智驾第一股掉队了
虽然贵为中国智能驾驶芯片第一股,但和Momenta、地平线相比,黑芝麻智能既没有客户数量上的优势,也缺乏大众中国和理想汽车这样足够优质的大客户。
与此同时,各家车企都在进行芯片自研,更是会在相当程度上压缩所有辅助驾驶芯片企业的生存空间,而这对边缘企业将更不友好。
一个只有黑芝麻智能受伤的世界,似乎出现了。
亏损金额7.6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69%。
8月29日,中国智能驾驶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下称:黑芝麻)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司营收2.5亿元,同比高达40.4%;但利润情况则让外界大跌眼镜,和2024年中期盈利超11亿元相比,2025年中期的黑芝麻实在是亏的太惨了。
2025年上半年,中国辅助驾驶产业虽然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是整体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有明显增长,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装车率更是从去年同期的66.4%,增长至今年的82.6%,增幅高达16.2个百分点。
其实,在财报正式发布之前,黑芝麻就曾发出财务警告。8月22日,黑芝麻曾发布公告称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净亏损不超过8亿元。对此,黑芝麻对自身的亏损给出了三条解释:
首先,因集团雇员授出奖励而产生的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其次,集团于高阶辅助驾驶及解决方案的研发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及产生的开支;最后,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收益减少。
应该指出的是,在2024年年中和当年的业绩中,虽然黑芝麻分别实现净利润11亿元和3亿元,但有多家媒体都指出,这并不是公司辅助驾驶业务带来利润,而是因为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此外,有分析指出中国辅助驾驶产业的快速发展,反而对黑芝麻构成了重大挑战。
就在这个8月,有媒体报道称,行业头部企业Momenta自研的辅助驾驶芯片,已在近期点亮并开始上车测试。据悉,这款Momenta自研的芯片将对标英伟达Orin-X和高通8650等大算力辅助驾驶芯片。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Momenta自研芯片完成量产,这家本就具备算法优势的企业将完成算法和芯片的垂直整合。
除了Momenta,地平线是另一家可以提供软硬件全套产品的智驾企业,其全新的一段式端到端解决方案HSD已经拿下了多家车企的定点。
与此同时,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都在努力实现智能驾驶芯片的自研,其中小鹏图灵芯片已经首先搭载于小鹏G3,三颗芯片的总算力高达2250TOPS。
在传统自主三强,吉利、长城和比亚迪也都有各自的芯片自研计划。
特斯拉则已经将HW系列更名为AI系列,其AI5芯片将采用4nm工艺,算力比现款 HW4.0 提升10倍。
在这样强敌环伺的市场格局之下,市场留给黑芝麻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没有大树,不好乘凉
2024年,黑芝麻的营业收入取得了超过五成的大幅增长,达到4.7亿元。
巧合的是,地平线在2024年的营业收入也增长超过五成。但不同的是,地平线在2024年的营收高达——23.8亿元人民币。这背后是地平线在2024年定点超100款车型。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地平线本就庞大的客户群体中,不乏比亚迪、理想汽车和大众中国这样的重磅客户。
另一家智能驾驶巨头Momenta还没有上市,所以外界无法获悉其2024年的营业收入。可在Momenta的招股书中披露,这企业2023年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超过8亿元。当时,Momenta交付的车型数量只有8款。到了2024年,这一数据已经突破26款。2025年4月的上海车展期间,公司创始人、CEO曹旭东进一步表示,Momenta手中的定点车型数量已经突破130款。和地平线类似,Momenta也有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奥迪和智己这样的重量级客户。
作为对比,黑芝麻的客户群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在2025年中报中,黑芝麻表示目前公司与吉利、比亚迪、东风、一汽等头部客户持续深化合作,A1000系列芯片已在吉利银河E8、星耀8、东风奕派007新款车型、东风奕派008等多款车型实现规模化量产。C1200系列芯片的商业化进程稳步推进。A2000系列产品和方案则更加扑朔迷离,黑芝麻方面只表示正在进行方案开发验证,目标是今年内与头部车企达成定点及量产合作。
虽然吉利和东风都是整车大厂,但爆款车型却并不多。以吉利银河为例,作为今年销量增长最为迅猛的品牌之一,吉利星愿已经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4万辆。然而,这款主打入门市场的车型却并非黑芝麻的定点车型。
相反,黑芝麻的定点车型星耀8 PHEV和E8中,前者尚可,月销量已经在7月突破万辆大关;但后者不尽人意,7月销量已经滑落至444辆。
作为黑芝麻的另一个重要客户,比亚迪的情况就更让外界捉摸不透。
今年2月10日,比亚迪正式发布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可就在3天前的2月7日,网络上有消息称,比亚迪已采用黑芝麻车规级辅助驾驶芯片,搭载车型为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
对此消息,黑芝麻当时对媒体表示:“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已被比亚迪采用,并已实现量产出货,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这则消息极大地提振了资本市场的信心,黑芝麻当天股价上涨37%,报收于38.8港元/股。
可随后的剧情却突然逆转。
比亚迪在2月10日的天神之眼发布会上并未提及与黑芝麻的合作关系,黑芝麻股价随即跳水39.5%,报23.4港元/股。
随后,黑芝麻方面正式发布公告称:
董事会已注意到公司股票价格及交易量出现不寻常波动。近期若干报道提及有关公司产品用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董事会谨此澄清,集团与中国领先的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有长期合作关系,此乃集团的日常及一般业务过程。截至本公告日期,有关该合作概无任何重大变动须根据上市规则予以披露。
在查询腾势汽车的公开信息后,亿欧汽车并未发现其采用黑芝麻芯片。
也就是说,网传信息可能和中国股民们开了一个玩笑。但在暴涨暴跌之间,资本市场对黑芝麻没能把握住比亚迪这棵大树的失望情绪已经不必赘言。
是什么原因导致黑芝麻的芯片无法收获数量更多或质量更优的客户?
有分析人士指出,算力是一个最显而易见的指标。公开数据显示,黑芝麻华山A1000的单颗芯片算力为58TOPS。作为对比,地平线征程6M和英伟达Orin-X的单颗芯片算力分别为128TOPS和254TOPS。
作为华山系列的全新芯片,黑芝麻称A2000芯片的算力是当前主流旗舰芯片的4倍,但其具体性能数值并未披露。对于这款芯片,黑芝麻只是在公告中表示,A2000芯片会在2025年争取整车企业的定点。
但有供应商对亿欧汽车表示,“定点的话目前2000还没有信息。”
可以说,算力上一目了然的差距,让各大车企非常容易做出选择。
对于一些在辅助驾驶上有更高追求的车企,自研芯片是其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的最优方案。这无异于在压缩所有供应商的市场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让本就弱势的企业更加被动。
自研崛起,蓝海要变死海?
“有效算力,全球第一。”
在今年7月小鹏G7上市发布会上,何小鹏一次性在Ultra版G7上搭载了三颗图灵AI芯片,让算力达到了2250TOPS的算力。目前,行业的主流有效算力区间基本在80至700TOPS之间,全新G7的最高算力是后者的3至28倍。
而图灵芯片,正是小鹏自研的最新成果。
目前,中国各大车企为了更好地让辅助驾驶算法匹配硬件,都在布局自研芯片。
在新势力中,蔚来在2021年就公布了其神玑NX9031芯片的自研计划;理想汽车的自研芯片则有望在明年量产装车。
新势力之外,吉利、长城和比亚迪也都有各自的自研芯片计划。
2024年,长城汽车自研的国内首款RISC-V车规级芯片紫荆M100点亮成功。根据规划,紫荆系列芯片将为长城后续的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应用搭建基础。
同样在2024年,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点亮了星辰一号自动驾驶芯片,该芯片采用7nm工艺,计划于2026年量产装车。
科技公司中,华为ADAS算法和芯片的垂直整合更是早已完成。小米虽然没有正式公布自研车载芯片的计划,但是雷军已经明确表示:第二代小米玄戒芯片会考虑在车上应用。
当然,作为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开创者,特斯拉也早已完成软硬件垂直一体整合。其下一代AI5芯片将采用3nm工艺,由台积电和三星共同代工生产,单颗算力有望达到2000至2500 TOPS。
当各大车企纷纷加码自研芯片,这对所有芯片供应商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科技产业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典案例,苹果自研成功M1芯片之日,就是英特尔永远失去苹果之时。
可以说,随着各大车企自研芯片的逐步落地和量产装车。所有供应商都在受到无差别的伤害,而本就弱势的供应商将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虽然有一些供应商的高层质疑车企自研成本,但至少目前来看,自研芯片的趋势并未消退。
所以,对于2024年营收不到5亿元的黑芝麻来说,如何突围?中国市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汽车”,作者:郭怀毅,编辑:郝秋慧,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