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前xAI专家聊了聊,聊透了马斯克的“巨硬”到底想干嘛
论搞事情,还得是你马斯克。
“巨硬”(Macrohard)这名字一出,我朋友圈的段子手估计都得失业。
贴脸开大,工整对仗,堪称互联网嘴替。
但是官宣后,我的手机就没停过,全是投资圈的朋友发来的信息,内容大同小异:
“你怎么看?是玩笑还是颠覆?”
“这是马斯克的又一次冲动,还是AI的下一个拐点?”
硅兔君的回答很统一:当马斯克用一个看似玩笑的名字,来包装一个“非常真实”的项目时,你需要极度严肃地对待其背后的战略目标。
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高效的信息过滤器,能让大众停留在娱乐层面,而真正的意图则隐藏其后。
为此硅兔君在消息发布后紧急联系了前xAI以及一些AI infra领域专家交流了一下,除去“个人恩怨”和“网络狂欢”这些表层因素,结合我们跟专家的交流,我们想和您聊聊,马斯克这个新公司在三个不同层面的核心意图。
01
第一,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马斯克对盖茨和微软的直接回应。
从做空特斯拉,到质疑电动卡车,再到微软豪赌OpenAI……两个人的商业分歧由来已久。
所以,Macrohard是马斯克个人意志的延伸,是一次写给全世界看的公开挑战。
但这只是剧本的A面。
B面是,马斯克用一场看似高调的个人对决,完美地为xAI完成了一次史诗级的招聘广告和内部压力测试。
他在向全球最顶尖的AI工程师传递一个信号:“来我这里,我们一起挑战一个最大、最困难、也最根本的问题——用AI重新构建软件的形态。”
没有什么比一个清晰、宏大且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更能吸引顶尖人才了。
02
第二,大家都在讨论Macrohard能不能做出比Office更好用的软件。
——这个问题的方向错了。关键差异,不在于最终“产品”的优劣,而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
这才是整个事件的技术核心,也是多数讨论都未触及的层面。
微软的Office,是数万名工程师,用几十年时间,一行行编写代码“生产”出来的。它的核心壁垒是积累多年的工程经验、庞大的生态系统和深厚的用户习惯。
而Macrohard想做的,是用AI Agent集群,“生成”一个功能等价物。
具体来说,传统软件开发是工程师理解需求,设计架构,然后编写代码。
而Macrohard的路径是,向AI系统定义最终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然后由数百个专职AI智能体(负责编码、设计、测试等)在模拟环境中协同工作,通过不断的试错、迭代和自我修正,最终组合出一个符合要求的软件产品。
这是一个从“人类编写指令”到“AI实现目标”的根本性转变。 它如果成功,将直接挑战传统软件开发的成本结构和生产效率。
这,才是让微软及整个软件行业必须正视的深层原因。
03
第三,如果你还孤立地看待Macrohard,就无法理解其全部的战略价值。
你必须把它放到马斯克正在构建的“垂直整合AI技术栈”中来审视:
算力层: Colossus 2超级计算机,由数百万块NVIDIA GPU构成底层基础。
模型层: xAI和Grok,作为持续进化的大脑和核心智能。
应用层: 从游戏,到现在的Macrohard,这是AI能力商业化落地的首批高价值目标。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马斯克正在创造一个AI时代的原生系统。它拥有独立的算力,独立的模型,以及独立的应用开发能力,形成了一个不依赖外部组件的完整闭环。
他并非要在微软现有的市场规则里进行竞争,他试图从根本上改变软件的开发和分发模式,从而瓦解微软现有业务的成立基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硅兔君”(ID:gh_1faae33d0655),作者:硅兔君,36氪经授权发布。